新利平台 > 即時新聞 > 時政

加快培育世界級產業集群

發布時間:2022-07-11 10:08:00來源: 中國經濟網

  作者:李曉華(中國社會(hui) 科學院工業(ye) 經濟研究所澳門產(chan) 業(ye) 發展研究中心研究員)

  產(chan) 業(ye) 集群具備有利於(yu) 促進知識的創新與(yu) 擴散、深化產(chan) 業(ye) 分工、降低交易成本和運輸成本、提高企業(ye) 市場反應速度等優(you) 勢,是產(chan) 業(ye) 發展的主要空間形態。粵港澳大灣區是我國科技創新最活躍的地區之一,創新創意創業(ye) 活動活躍,城市發展有活力。抓住機遇,融入國家新發展格局,粵港澳大灣區培育世界級產(chan) 業(ye) 集群發展優(you) 勢明顯。

  世界級產(chan) 業(ye) 集群是現代化產(chan) 業(ye) 體(ti) 係的重要載體(ti) ,是製造業(ye) 全球競爭(zheng) 力的集中體(ti) 現。粵港澳大灣區具有紮實的產(chan) 業(ye) 基礎、良好的發展條件,應加快培育若幹世界級產(chan) 業(ye) 集群,成為(wei) 世界級產(chan) 業(ye) 集群的聚集地。

  粵港澳大灣區在高技術產(chan) 業(ye) 、戰略性新興(xing) 產(chan) 業(ye) 領域培育若幹世界級產(chan) 業(ye) 集群,對於(yu) 構建新發展格局、邁向製造強國、建設國際一流灣區和世界級城市群均具有重要作用。一方麵,世界級產(chan) 業(ye) 集群的產(chan) 業(ye) 鏈完整、產(chan) 業(ye) 配套齊全、運輸距離短,適應本地化的全球價(jia) 值鏈重構趨勢,有利於(yu) 增強供應鏈韌性,更好應對外部衝(chong) 擊對產(chan) 業(ye) 發展的影響;另一方麵,世界級產(chan) 業(ye) 集群能夠整合全球最好的產(chan) 品、技術、人才等中間投入和生產(chan) 要素服務本地產(chan) 業(ye) 發展,生產(chan) 具有全球競爭(zheng) 力的產(chan) 品,開拓國際市場。世界級城市群的形成和發展離不開規模大、層次豐(feng) 富的人口特別是高層次人才聚集。世界級產(chan) 業(ye) 集群憑借其經濟體(ti) 量大、產(chan) 業(ye) 生態豐(feng) 富、企業(ye) 數量多的特點,提供了大量就業(ye) 機會(hui) ,對勞動力有強大的吸引力;世界級產(chan) 業(ye) 集群全球化的產(chan) 業(ye) 鏈和市場,能夠聚集全球的人才、技術、信息、數據等生產(chan) 要素,形成四通八達的國際聯係網絡和有影響力的國際交往中心。

  粵港澳大灣區良好的交通區位條件、紮實的產(chan) 業(ye) 發展基礎、持續增強的創新能力、不斷深化的產(chan) 業(ye) 分工為(wei) 培育世界級產(chan) 業(ye) 集群提供了條件。粵港澳大灣區內(nei) 的主要城市具有不同的要素稟賦和產(chan) 業(ye) 基礎。香港是全球重要的金融、航運、貿易中心;澳門服務業(ye) 發達,具有聯係葡語係國家的交往優(you) 勢;廣州、深圳高科技製造業(ye) 總部和研發中心密集,數字經濟蓬勃發展,生產(chan) 性服務業(ye) 不斷升級;珠海、佛山、惠州、東(dong) 莞、中山、江門、肇慶等城市具備較為(wei) 完整的加工製造鏈條和強大的製造能力,成為(wei) 全球舉(ju) 足輕重的高科技製造業(ye) 產(chan) 業(ye) 帶。粵港澳大灣區城市間不同的要素稟賦和產(chan) 業(ye) 基礎能夠在錯位競爭(zheng) 、差異化發展的同時,憑借地理毗鄰、交通便利的條件優(you) 勢互補、鏈條銜接,共同構建完善的產(chan) 業(ye) 發展生態。

  粵港澳大灣區培育世界級產(chan) 業(ye) 集群的關(guan) 鍵是增強科技創新能力,補齊產(chan) 業(ye) 鏈關(guan) 鍵環節短板,提升產(chan) 業(ye) 發展水平和綜合競爭(zheng) 力。

  一是圍繞產(chan) 業(ye) 鏈部署創新鏈。聚焦當前優(you) 勢產(chan) 業(ye) 的產(chan) 業(ye) 鏈關(guan) 鍵短板環節,增加對基礎研究、產(chan) 業(ye) 共性技術的公共研發投入;鼓勵龍頭企業(ye) 牽引全產(chan) 業(ye) 鏈企業(ye) 開展聯合技術攻關(guan) ,加快突破產(chan) 業(ye) 鏈技術短板,進而形成更加緊密的區域內(nei) 產(chan) 業(ye) 鏈分工合作關(guan) 係,在家電、電子信息、汽車、石化等優(you) 勢領域形成若幹專(zhuan) 業(ye) 化世界級產(chan) 業(ye) 集群。

  二是圍繞創新鏈布局產(chan) 業(ye) 鏈。支持戰略性新興(xing) 產(chan) 業(ye) 領域的科技創新,建立高水平的科技孵化器、加速器等“雙創”基地,扶持風險投資等生產(chan) 性服務業(ye) 發展,營造科技創業(ye) 的良好氛圍,加快科技創新成果的產(chan) 業(ye) 轉化;前瞻謀劃布局科技有突破、市場有前景的未來產(chan) 業(ye) ,爭(zheng) 取國家重大科技項目、大科學裝置在灣區落戶,加大對前沿技術的持續投入,在數字科技、生命科學、新材料等代表新科技新產(chan) 業(ye) 發展方向的領域培育世界級產(chan) 業(ye) 集群。

  三是加強實體(ti) 經濟與(yu) 數字經濟的深度融合。充分發揮粵港澳大灣區數字經濟發達、數字科技領先的優(you) 勢,鼓勵數字科技企業(ye) 開發賦能實體(ti) 經濟的技術、產(chan) 品和解決(jue) 方案,構建產(chan) 業(ye) 互聯網平台,推動實體(ti) 經濟創新鏈、價(jia) 值鏈、供應鏈的數字化和智能化轉型,增強創新能力、提高生產(chan) 效率。

  同時,增強科技創新能力、培育世界級產(chan) 業(ye) 集群,還需要粵港澳大灣區城市在基礎設施、規則標準、市場等方麵加強協同。

  首先是強化基礎設施互聯互通。推動跨市域高速公路、鐵路、城市軌道交通網絡布局,構建銜接順暢、高效便捷的交通網絡;加強大灣區新型基礎設施建設和互聯互通,推動新一代通信網絡、算力和數據基礎設施的廣泛覆蓋,推進5G等新型數字基礎設施在產(chan) 業(ye) 領域的應用。

  其次是加強規則和標準對接。以對標高標準國際經貿規則為(wei) 抓手,合作開展新技術、新產(chan) 品、新服務等方麵的技術標準、監管規則的製定,推動區域內(nei) 質量認證認可、檢驗檢測結果互認,率先實現由商品和要素流動型開放向規則、規製、管理、標準等製度型開放的轉變。

  再次是提升市場一體(ti) 化水平。加強大灣區城市在優(you) 化營商環境、促進科技創新、加速產(chan) 業(ye) 發展等方麵的製度、機製和政策互學互鑒,探索人才、資本、技術、數據等要素跨境流動的法律和政策體(ti) 係,共同打造具有全球競爭(zheng) 力的營商環境,共同製定前沿技術產(chan) 業(ye) 化的市場支持政策,共同建設新技術、新模式、新業(ye) 態應用場景。

(責編: 李雨潼)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