紡織服裝業數字化提速
近日,工業(ye) 和信息化部、商務部等五部門聯合印發《數字化助力消費品工業(ye) “三品”行動方案(2022—2025年)》(以下簡稱《方案》),在紡織服裝、家用電器、食品醫藥、消費電子等行業(ye) 培育200家智能製造示範工廠,打造200家百億(yi) 規模知名品牌。
對此,中國紡織工業(ye) 聯合會(hui) 會(hui) 長孫瑞哲表示,《方案》的出台為(wei) 紡織行業(ye) 在新時期更好踐行新發展理念、融入新發展格局,實現科技、時尚、綠色高質量發展帶來了新機遇。
數字化方向清晰
當前,數字經濟成為(wei) 主要經濟形態,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規模和範圍推動著要素資源更新、基礎設施重置和市場場景延展,紡織服裝業(ye) 也不例外。
“今年漢帛所有的工廠都用上了哈勃智慧係統。”中國服裝協會(hui) 副主席、漢帛國際集團總裁高敏告訴記者,通過數字化係統,漢帛實現小批量靈活生產(chan) ,市場需求多了,庫存壓力小了,訂單也來得快了。同時,工廠用工數量減少、產(chan) 能增加,工人收入也有10%左右的增長。
高敏介紹說,之前漢帛有近10個(ge) 品牌,在全國各地有300多個(ge) 零售門店。2016年,漢帛關(guan) 閉所有的零售直營門店,將精力全部投入在供應鏈平台的打造和構建上。導入富士康的智能製造能力、成立哈勃智慧雲(yun) 、構建“ZHI”時尚產(chan) 業(ye) 鏈……近幾年來,借助數字化賦能,漢帛的產(chan) 能每年穩步提升15%左右,能耗也得到有效控製。
漢帛的轉型,在傳(chuan) 統服裝行業(ye) 很有代表性。伴隨數字化的澎湃浪潮,工業(ye) 互聯網、智能製造深度融入紡織服裝業(ye) 各個(ge) 領域,催生協同研發設計、自動化生產(chan) 、在線監測、共享製造等新業(ye) 態、新模式、新場景。這些數字化、智能化、自動化技術應用,讓紡織產(chan) 業(ye) 與(yu) 數字經濟漸行漸近,加速融合。
數字化應用,為(wei) 深耕定製服務的服裝企業(ye) 帶來了更廣闊的發展機遇。借助互聯網技術,服裝定製企業(ye) 采用O2O模式為(wei) 消費者提供服務,定製企業(ye) 獲得數據後通過自有或者第三方工廠進行生產(chan) ,再寄送給消費者,生產(chan) 周期和成本大幅壓縮。天眼查數據顯示,目前我國服裝定製相關(guan) 企業(ye) 超5000家,其中620餘(yu) 家為(wei) 2021年新增注冊(ce) 企業(ye) 。
衣邦人創始人方琴表示,多年前公司就提出以數字化改造傳(chuan) 統服裝定製模式戰略,憑借企業(ye) 獨有的“雲(yun) 裁剪”係統,結合大數據應用打造更柔性、更敏捷的定製供應鏈體(ti) 係,不但極大提升定製生產(chan) 效率,而且可以最大程度保障定製服裝更合乎用戶需求。
推動數字化轉型成為(wei) 打通紡織服裝行業(ye) 生產(chan) 、分配、流通、消費各環節堵點,以及提高行業(ye) 不同要素資源配置效率、實現價(jia) 值轉換的重要方式。在中國服裝協會(hui) 前副會(hui) 長陳國強看來,目前我國服裝行業(ye) 發展存在很多痛點,如庫存巨大、同質化嚴(yan) 重、產(chan) 業(ye) 鏈中間渠道冗餘(yu) 、專(zhuan) 業(ye) 人才缺失等。這些問題的解決(jue) 方案最終都指向一個(ge) 方向,即數字化轉型。
轉型將分批推進
方向雖然清晰,但推進數字化轉型並不容易。紡織服裝業(ye) 在銷售環節數字化發展已相對成熟,但在生產(chan) 端的數字化改造上,轉型仍處於(yu) 起步階段。
“傳(chuan) 統外貿工廠都是大訂單,讓工人們(men) 接受小訂單非常難。”高敏提到,不僅(jin) 如此,柔性製造還意味著要在傳(chuan) 統製造基礎上加入更多智能化新技術。一方麵很難找到合適的軟件公司來做相關(guan) 技術開發,另一方麵成本也高,升級時產(chan) 線停工損失也大。6年來,漢帛為(wei) 了研發和推廣數字化係統,累計投入了五六千萬(wan) 元。通過堅持改革,工人們(men) 逐漸適應,柔性製造實現了關(guan) 鍵性突破。
匯美時尚集團副總裁曲晶透露,推進數字化是企業(ye) 的自我革命,轉換難度很大。匯美從(cong) 自身主動帶頭,到供應鏈上的企業(ye) 逐漸適應,才完成了上下遊協同。產(chan) 業(ye) 鏈完成數字化轉型後,效率更高了,公司決(jue) 策也有了更科學的依據。
然而,盡管不少紡織服裝龍頭企業(ye) 積極探索數字化轉型,且部分企業(ye) 取得明顯成果,但多數中小企業(ye) 對數字化還處於(yu) 觀望狀態。在廣東(dong) 東(dong) 莞,眾(zhong) 多中小紡織服裝企業(ye) 在生產(chan) 端的數字化轉型仍處於(yu) 起步階段,“不想轉、不敢轉、不會(hui) 轉”的現象仍普遍存在。
數字化設備購置成本高、資金投入回報周期長、現有工藝技術不夠成熟、自身技術力量不足和建成後運維成本高是大部分中小紡織服裝企業(ye) 最擔心的問題。為(wei) 了帶動行業(ye) 數字化轉型走深向實,中國紡織工業(ye) 聯合會(hui) 近日印發《紡織行業(ye) 數字化轉型三年行動計劃(2022—2024年)》,打造新型數字化產(chan) 業(ye) 體(ti) 係,並發布了《紡織服裝行業(ye) 數字化轉型解決(jue) 方案重點推廣名錄》,發揮示範引領作用,推動全行業(ye) 數字化轉型。
孫瑞哲表示,近年來,紡織行業(ye) 積極開展智能製造企業(ye) 試點示範和係統解決(jue) 方案優(you) 秀集成商評選工作,有效引導全行業(ye) 智能製造升級實踐。“十四五”期間,紡織行業(ye) 將強化公共服務平台,加快成熟、適用的智能製造技術、裝備及軟件在全行業(ye) ,特別是中小企業(ye) 的推廣應用,不斷提升企業(ye) 發展韌性與(yu) 活力。
構建數字化生態
隨著轉型推進,數字化應用也不斷拓展。從(cong) 生成各種數字表單和報告的初級階段,到將業(ye) 務數據、工藝數據和設備數據等有機聯合,紡織服裝行業(ye) 的數字化生態正在逐步搭建。
陳國強告訴記者,服裝行業(ye) 作為(wei) 勞動密集型產(chan) 業(ye) ,要向數字化、生態化轉型,需要借助新技術、新應用、智能設備來提升全產(chan) 業(ye) 鏈生產(chan) 效能。同時,他坦言,要建立數字化生態,行業(ye) 內(nei) 還缺少全麵發展、覆蓋全國的數字化服務商。
可喜的是,數字化服務商的問題正在被業(ye) 內(nei) 外企業(ye) 逐步破解。行業(ye) 內(nei) 有漢帛推出的時尚產(chan) 業(ye) 首個(ge) 工業(ye) 互聯網平台哈勃智慧雲(yun) ,以智能製造為(wei) 核心引擎,基於(yu) “全要素,全產(chan) 業(ye) 鏈,全生命周期”理念,搭建服裝行業(ye) 雲(yun) 以及智能製造雲(yun) ,助力服裝領域中小企業(ye) 轉型升級。
高敏表示,哈勃智慧雲(yun) 可以為(wei) 供應鏈夥(huo) 伴提供標準化接入口,將平台訂單自動派發給下遊工廠,實現供應鏈與(yu) 工廠的信息匹配;可以幫助傳(chuan) 統工廠進行信息化改造,通過低成本批量可複製的智能生產(chan) 方案,采集、處理、傳(chuan) 輸、分析、反饋產(chan) 能端數據,達到與(yu) 行業(ye) 雲(yun) 訂單數據及供應鏈數據的匹配等。
專(zhuan) 業(ye) 的科技公司也開始深耕紡織服裝數字化。飛榴科技聯合創始人兼首席產(chan) 品官劉珂介紹說,飛榴科技致力於(yu) 人工智能技術在服裝供應鏈領域的應用,為(wei) 國內(nei) 外數千萬(wan) 家服裝工廠、設計師、品牌客戶等提供智慧生產(chan) 協同係統產(chan) 品和新模式的貨源采銷平台及供應鏈服務平台。
“圍繞優(you) 化供需,紡織行業(ye) 已經湧現出一批優(you) 秀解決(jue) 方案。”孫瑞哲表示,加快數字化轉型是把握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chan) 業(ye) 變革新機遇的戰略選擇,是實現製造強國目標的必由之路,也是滿足人民對美好生活向往的現實要求。紡織行業(ye) 將積極推動《方案》實施,以數字化為(wei) 新支點,撬動行業(ye) 高質量發展,在實施“三品”戰略中取得新成效。(劉 瑾)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