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即時新聞 > 時政

筆談紙片見證成長

發布時間:2022-07-12 09:49:00來源: 光明網-《光明日報》

  【成長】

  筆談紙片見證成長

  自述人:天津市雙水道中學教師 史萌

  “史老師,有你的信!”從(cong) 校園保安手裏接過精致的信封,隻看了一眼封皮上極具特色的字跡,我便知道這是小賓寫(xie) 來的。

  “史老師,在大學校園裏,我遇到許多新朋友,與(yu) 眾(zhong) 多優(you) 秀的同學在一起,壓力有點大……特別想念您和從(cong) 前那些日子……”

  2015年9月,我繼續擔任新初一班主任。雖然擔任班主任已有15年,但這次有些不同。這是天津市首次實行“小升初”隨機派位入學政策後,雙水道中學迎來的第一批“特殊”生源。當時,班裏有40名學生,有的“搖號”到這裏,心裏有落差,整天“鬱鬱寡歡”;有的個(ge) 性十足,習(xi) 慣不好,總是“尋釁滋事”;還有的家庭情況極其複雜……盡管如此,我依然堅持自己的教育思路,挖掘潛能,激發主動,希望讓每個(ge) 孩子健康快樂(le) 地成長和全麵發展。於(yu) 是,我繼續用自己特有的教育方式——筆談,與(yu) 他們(men) 溝通。

  小賓成長在一個(ge) 單親(qin) 家庭,母親(qin) 整天忙於(yu) 生計,無暇顧及小賓,母子關(guan) 係很不融洽。那天我給小賓寫(xie) 了一封信,“家長會(hui) 上,你媽媽給老師留下深刻的印象,她進出教室的時候都給老師深深鞠上一躬。我想,對老師如此尊重不正是對你的百般疼愛嗎?這樣的愛是多麽(me) 深沉而熾熱啊。”

  很快,我收到了小賓的回信:“謝謝老師,我明白您想說什麽(me) ,我知道該怎麽(me) 做。”之後,他頻繁與(yu) 我互動,在信中分享他與(yu) 母親(qin) 的故事,每個(ge) 故事背後都有從(cong) 孩子視角獨特的理解和感悟。我深深受到觸動,我的信打開了男孩豐(feng) 富的內(nei) 心世界,他的回信豐(feng) 盈了我的教育理想。

  三年時間,我們(men) 的書(shu) 信就像生命中不可或缺的氧氣,彼此支持、鼓勵和包容。撥散心中迷霧的小賓,積極樂(le) 觀、陽光向上,仿佛擁有了強大的動力,一路成長,走進理想的高校。

  工作20年,我一直擔任班主任,始終堅持著用心與(yu) 每一名學生交流,不斷嚐試走進學生內(nei) 心深處,成為(wei) 他們(men) 的知心人。因為(wei) 我知道,隻有當他們(men) 願意向你敞開心扉,你才能更多地了解他們(men) ,幫助他們(men) ;隻有學生成長、奉獻社會(hui) ,才是教師最欣慰、最豐(feng) 厚的回報。

  “老師不能隻做傳(chuan) 授知識的教書(shu) 匠,更重要的是塑造學生的品格。”在關(guan) 注學生內(nei) 心、陪伴他們(men) 健康自信成長的同時,作為(wei) 一名班主任,我也結合時政熱點,聯係日常生活實際,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通過班會(hui) 、團隊會(hui) 等各種活動,用學生能接受、能理解的方式傳(chuan) 播信仰、傳(chuan) 授真理、傳(chuan) 遞價(jia) 值。疫情期間,我用全民抗疫的故事,啟發學生感受抗疫精神的偉(wei) 大,引導學生學會(hui) 感恩、懂得珍惜,進一步厚植家國情懷;冬奧期間,我帶領學生一起“熱議冬奧會(hui) ”,從(cong) 穀愛淩到蘇翊鳴,告訴學生“少年強則國強”,作為(wei) 新時代青少年,要發揚奧運精神,磨礪意誌品質,努力為(wei) 祖國發展貢獻力量;神州十三號成功飛天,我和學生一起“遨遊太空”,一起見證中國航天奇跡,引導學生樹立遠大誌向,發揚工匠精神,堅定民族自信。

  正己修身、立德樹人,是時代所需、民族所盼、使命所賦,我要做好學生理想信念的引路人,承擔好塑造靈魂、塑造生命、塑造新人的時代重任。

    (光明日報記者劉茜、陳建強采訪整理)

(責編: 李雨潼)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