奮進新征程 建功新時代丨打造“城市客廳”——江蘇南通五山及沿江地區生態修複保護觀察
新華社南京7月11日電題:打造“城市客廳”——江蘇南通五山及沿江地區生態修複保護觀察
新華社記者秦華江
盛夏時節,江風習(xi) 習(xi) 。徜徉在江蘇南通五山及沿江地區的江堤步道上,目之所及,皆是翠綠。“山畔嬉江水、江上攬五山”的盛景,令人心曠神怡。
“站在棧道守候,傍晚時分經常看到江豚逐浪。”南通本地的一位攝影愛好者說,江岸美景一年四季各有千秋,春天百花齊放香氣怡人,夏季樹蔭照水綠意盎然,金秋蘆葦搖曳宛若仙境,冬日候鳥歸來蹁躚起舞。
南通市五山及沿江地區,是指主城區南部臨(lin) 江而立的狼山、軍(jun) 山、劍山、黃泥山、馬鞍山以及周邊長江岸線腹地,沿江岸線約14公裏,總麵積約17平方公裏。該區域是長江南通市區段的黃金岸線,是重要的生態涵養(yang) 區域,也是“沿江產(chan) 業(ye) 腹地”。
雖有山有水,但五山及沿江地區幾年前卻是“濱江不見江、近水不親(qin) 水”。由於(yu) 曆史原因,以往南通沿江岸線港口產(chan) 業(ye) 單一、效能偏低,“化工圍江”,江風一吹,黃塵漫天,周邊居民苦不堪言。
2016年,中央環保督察指出南通市港口碼頭汙染問題。南通痛定思痛,鐵腕治汙,全麵實施生態修複保護工程,五山及沿江地區先後開展20多個(ge) 專(zhuan) 項整治行動,關(guan) 停“散亂(luan) 汙”企業(ye) 203家,清理“小雜船”162條(戶),拆除河道周邊違建6.5萬(wan) 平方米,騰退修複岸線12公裏。
南通市生態環境局局長程煒說,產(chan) 業(ye) 退、港口移,城市進、生態保,“進退”之間,打造“麵向長江、鳥語花香”的“城市客廳”。江岸“綠色蛻變”背後,是當地堅決(jue) 貫徹“把修複長江生態環境擺在壓倒性位置”重要指示精神的決(jue) 心和行動。
為(wei) 做好“精致化提升”“精細化管養(yang) ”兩(liang) 篇文章,南通引入網格化治理,實施重要節點、特色景觀大道提升工程,推動水環境調度常態化、水麵保潔專(zhuan) 業(ye) 化,確保五山及沿江地區河暢水清、岸綠景美、人水和諧。
站在五山製高點俯瞰,新增的6平方公裏森林已披上綠裝,目前,五山及沿江地區20大類200多個(ge) 生態修複項目順利完成,實現從(cong) “臨(lin) 江”到“濱江”,從(cong) “鏽帶”到“秀帶”的逆生長。
2018年,南通獲批國家森林城市,2019年成功舉(ju) 辦“中國森林旅遊節”,統籌生產(chan) 、生活、生態的“城市綠核”效應正逐步顯現。南通市自然資源和規劃局相關(guan) 負責人表示,“生態+”發展模式助力當地高質量發展,走出了一條生態、社會(hui) 、經濟和諧發展之路。
“江蘇將以更實舉(ju) 措解決(jue) 老百姓身邊的突出生態環境問題,以高水平保護創造高品質生活,不斷增強人民群眾(zhong) 生態環境獲得感。”江蘇省生態環境廳環境監察綜合處處長榮偉(wei) 偉(wei) 說。
青山頷首,大江作證。曾經的發展窘境一去不返,城市品質和生態效益“雙提升”正創造更多的“流連忘返”。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