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舍在青島創作《駱駝祥子》
作者:王溱
老舍一生寫(xie) 了上千萬(wan) 字的作品,這些作品是在不同地方完成的。除了新中國成立後徹底在北京立足落戶,再沒有“遷移”和“漂泊”外,重慶、武漢、濟南、英國、新加坡等地都留下過老舍的足跡,而且都誕生過作品。但論成績突出,收獲之大,當屬青島。
老舍於(yu) 1934年來青島,在國立山東(dong) 大學教書(shu) ,但隻工作了兩(liang) 年。
老舍來山東(dong) 大學是應當時的校長趙太侔所邀。1936年主政山東(dong) 的韓複榘一方麵對學生運動不滿,另一方麵為(wei) 控製山東(dong) 大學領導權,借故將經費縮減一半,使山大經濟陷入困難。趙太侔在“內(nei) 外”交困之下,不得已黯然辭職。趙太侔的離去,讓老舍對山大也無留戀之意,隨之也辭職離開了學校。
但老舍沒有離開青島,而是在黃縣路的一處寓所裏開始了《駱駝祥子》的創作。祥子的故事據老舍後來追述,是在1936年從(cong) 山東(dong) 大學朋友那兒(er) 聽說的。朋友曾雇用過一位車夫,這位車夫開始買(mai) 了一輛“洋車”,但又賣掉了,再後來又買(mai) 了一輛。然而,買(mai) 來賣去依然很窮。朋友充滿同情的講述,在老舍的腦海裏留下了深刻的印象,祥子的形象由此而產(chan) 生。其間老舍還聽朋友講了另外一個(ge) 車夫的故事,這個(ge) 車夫被抓壯丁後幾經磨難,最後牽回了三匹駱駝,算是發了筆“小財”。這故事讓祥子的形象在老舍心中變得更豐(feng) 滿。於(yu) 是《駱駝祥子》沒用多長時間就問世了。
老舍能如此順利完成創作,毫無疑問,跟他的文學才華和準備的素材豐(feng) 富有關(guan) ,但也跟當時青島相對平靜和穩定的社會(hui) 環境密不可分。
20世紀30年代中期,軍(jun) 閥混戰的硝煙已經淡去,日本侵略者蠶食中國的野心雖然膨脹已久,但此時在青島隻有少數日本商人、僑(qiao) 民居住,“勢單力薄”讓其不敢輕易滋事。青島一度有了幾年難得的“平靜和安寧”,這讓執政者開始考慮建設發展這座城市。
青島曾被德國、日本等列強先後占領,民族工業(ye) 發展緩慢,20世紀20年代民族企業(ye) 隻有可憐的20多家,但進入30年代中期迅速達到150多家,逐漸成為(wei) 中國北方重要的工業(ye) 、外貿和港口城市。
市政基礎建設也在快速進行,不但重修了標誌性景點棧橋,增建了回瀾閣,還修建了一係列大小碼頭,整修了廣場、馬路,建立了救濟院、習(xi) 藝所、感化院等。天主教堂、水族館、湛山寺、花石樓、東(dong) 海飯店、海水浴場等一批被後人稱道的獨特建築、娛樂(le) 、餐飲、旅遊、景觀等設施,也在這個(ge) 時期相繼建成。最令人矚目的是人口激增,從(cong) 36萬(wan) 人增長到了近60萬(wan) 人,其中主要是外來人口,幾年間猛增數十萬(wan) 人,足見其吸引力。1936年,青島還首次進行了“青島十景”評選,棧橋、“小青島”、湛山寺、燕兒(er) 島等現代景觀紛紛上榜。一時間“東(dong) 方明珠”的美譽令更多的人青睞青島。
一大批文人名人閃亮登場。20世紀30年代中期,蕭軍(jun) 在青島完成了長篇小說《八月的鄉(xiang) 村》,蕭紅完成了現代文學史上的代表性作品——《生死場》,洪深創作的中國第一部電影文學劇本《劫後桃花》也在這裏完成。青島民報社“避暑錄話”文藝周刊創刊,王統照、老舍、吳伯簫、洪深等著名作家紛紛為(wei) 之撰稿;上海明星影院公司和上海聯華影業(ye) 公司在這裏拍攝了《劫後桃花》《浪淘沙》《到自然去》等影片;童第周、丁西林等應聘到青島任國立山東(dong) 大學教授;中國詩歌會(hui) 青島分會(hui) 成立。
在這種“祥和”的環境之下,老舍創作的心情自然也大不一樣。他不但每天在寫(xie) 字台前疾書(shu) ,還忙裏偷閑與(yu) 年幼的女兒(er) 在小院草坪上玩耍,或者拿著“家把什”在小院裏舞劍練槍,打打太極。覺得思路有些枯竭時,他會(hui) 夾著煙,背著手,沿著黃縣路不太規則的馬路走向離寓所不遠的“東(dong) 方菜市場”。那是青島當時規模比較大的集市之一,也是“黃包車”集中的地方。老舍在那裏可以聽到他想聽到的有關(guan) “洋車夫”的故事,還可以跟“洋車夫”討論“專(zhuan) 業(ye) 性”的話題。《駱駝祥子》的背景是北京城,但老舍腦海中的祥子“模特”卻是在青島。當年住在周圍的鄰居曾回憶,老舍的小院裏經常能聽到說話聲和歡笑聲,那是老舍邀請朋友聚會(hui) 。那些朋友不光是文人、藝人,還有不少普通市民,甚至可能還有“洋車夫”。正是這些隨意的漫談,近距離的交流,讓老舍獲取了更加豐(feng) 富的創作素材。
老舍在青島能夠安心創作,他的家庭也給了他注入了巨大的源泉和力量。
此時的老舍與(yu) 胡絜青的婚姻剛滿五年,女兒(er) 和兒(er) 子相繼誕生,讓老舍夫婦感到無比甜蜜幸福。雖然三歲的女兒(er) 和一歲的兒(er) 子帶起來有些吃力,但他們(men) 給老舍夫婦帶來的歡樂(le) ,遠遠超過勞累。每天當老舍完成了創作任務,拉著女兒(er) 的小手,看一眼正在含著奶嘴的兒(er) 子,那該是一種什麽(me) 樣的心情?
老舍辭去大學教授,意味著放棄了收入。這對普通人來說不可思議,甚至會(hui) 感到緊張。但老舍胸有成竹,底氣十足。
那時,中國的教授,特別是名教授有相當的社會(hui) 地位,月收入大都是三位數,老舍不但有上百大洋的固定工資,還有源源不斷的稿費進賬。或許正是基於(yu) 有這個(ge) 保障,老舍才敢於(yu) 向“工資”說“拜拜”。當然還有更重要的原因,老舍要做一個(ge) 實驗:憑借稿費是否照樣可以過得很好。
1936年老舍並沒有因為(wei) 無收入覺得困窘,更不像當年在英國因為(wei) 薪水微薄而困頓。那時的他:一套嗶嘰青色洋服長年不換,屁股上磨得發亮,兩(liang) 袖頭發光,胳膊肘上更是亮閃閃的,無論寒暑隻此一套,並無夾帶。在英國期間老舍雖然創作了《二馬》《老張的哲學》《趙子曰》三部長篇小說,卻沒有給他帶來太多的滿足和樂(le) 趣。回國時窮得連一張最便宜的三等艙的整船票都買(mai) 不起,隻好先到新加坡去教書(shu) ,掙到錢再走。而在青島情形大不一樣,有吃有住有穿,還有歡樂(le) ,想去哪兒(er) 玩老舍隨心所欲。老舍先住在萊蕪一路,後遷至金口二路,之後又住在黃縣路,也就是今天的“老舍故居”,住宅的位置和條件越換越好。
當然社會(hui) 表麵的平靜並不意味著老舍的心裏就平靜。此時的他創作激情裏正翻滾著一股悲憤和衝(chong) 動:對被侮辱與(yu) 被損害的弱者寄寓深切的關(guan) 懷和同情,對摧殘人的社會(hui) 進行無情的否定。
黃包車夫們(men) 對文質彬彬的老舍充滿敬意,在他們(men) 眼裏老舍是“另類”:可敬卻又可親(qin) 。每次老舍會(hui) 把自己的香煙分發給黃包車夫,再用那好聽又柔和的京腔與(yu) 車夫們(men) 對話。車夫都願意回答老舍的疑問,老舍也深深感受到自己被高看和敬仰,這跟在英國公寓裏因窮酸被侍女刻薄奚落截然相反。人格的平等和被尊重,無形中更能使人增強自信心和創造力。老舍說,《駱駝祥子》是他最滿意的一部作品。
“人民藝術家”是與(yu) 人民血肉相連的。《駱駝祥子》融合了所有底層大眾(zhong) 的心聲,他們(men) 沒有文化,不知道如何喊苦,但老舍替他們(men) 喊了出來。“喊”得整個(ge) 文學界耳目一新,“喊”得這個(ge) 社會(hui) 為(wei) 之一震。這個(ge) 使命,老舍是在青島完成的。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