菜刀緣何敗給了一頭大蒜
作者:陳廣江
日前,“張小泉客服稱菜刀不能拍蒜”的話題登上熱搜。據報道,廣州一女子用張小泉菜刀拍蒜後,菜刀斷開了。對此,張小泉方麵表示,該消費者購買(mai) 的菜刀材質屬於(yu) 硬度較高、鋒利度較高的產(chan) 品,這種產(chan) 品韌度會(hui) 差一點,如果在使用過程中發力過猛,比如橫拍等,刀具受力不均勻的時候,容易斷裂。
菜刀拍蒜,刀竟斷了,這顛覆了不少人的生活經驗和認知常識。究竟是“蒜你狠”還是“刀裝蒜”?不能拍蒜、拍黃瓜,也好意思叫菜刀?一把價(jia) 格不菲的高價(jia) 菜刀和一頭普通大蒜之間的偶然“碰撞”,激起網絡輿論場一片漣漪。
調侃歸調侃,科學歸科學。從(cong) 理論上講,張小泉方麵的說法有道理。有業(ye) 內(nei) 專(zhuan) 家從(cong) 現代力學的角度,解釋了硬度較高的刀具遭橫拍時容易斷裂的現象。無獨有偶,此前就有網友吐槽德國品牌雙立人菜刀拍蒜斷裂的問題,這款高端刀具同樣售價(jia) 不菲。可理論歸理論,現實歸現實。最直接的現實問題就是這把菜刀的斷裂原因到底是硬度太高還是質量有瑕疵?張小泉賣刀無數,這次拍蒜刀斷,要拿出具體(ti) 檢測數據才能服眾(zhong) 。隻有在證明自家產(chan) 品質量過硬的情況下,商家才能名正言順、理直氣壯地宣稱“我們(men) 的菜刀不能拍蒜”。
事實上,公眾(zhong) 真正關(guan) 注的並非菜刀到底能不能拍蒜、拍黃瓜的表象問題,而是事件背後的烹飪習(xi) 慣、生活理念等深層次問題。張小泉承認,雖然認真研究過消費者的烹飪習(xi) 慣,也在技術方麵下了很多功夫,但還有很多“提升空間”。張小泉究竟該在哪裏“提升”?恐怕不僅(jin) 僅(jin) 是科普不夠、提醒不到位的問題。
如今老百姓的廚房用具越來越精細化,專(zhuan) 物專(zhuan) 用在某種程度上正成為(wei) 品質生活的象征。以菜刀為(wei) 例,專(zhuan) 刀專(zhuan) 用還能給人一種儀(yi) 式感,對於(yu) 產(chan) 品線趨於(yu) 中高端方向開發的“刀剪第一股”張小泉來說,倡導專(zhuan) 刀專(zhuan) 用、引領品質生活,其策略是沒問題的。但張小泉還是低估了消費者的烹飪習(xi) 慣和生活習(xi) 慣。對很多人來說,一把價(jia) 格昂貴的菜刀不能進行拍蒜、拍黃瓜等基礎操作,這難以接受。老百姓更在意菜刀的實用性和性價(jia) 比。
每個(ge) 人都有追求品質生活的權利。但無須諱言,品質生活和經濟實力有直接關(guan) 係。當你咬牙花高價(jia) 買(mai) 了一把高級菜刀,結果拍蒜時竟然斷了,商家還怪你不懂用刀知識,你是否會(hui) 有一種被“割韭菜”的感覺?“拍蒜不行,割韭菜卻是一把好刀”,這就是一把高級菜刀“敗”給一頭普通大蒜的根本原因。(陳廣江)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