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與夢想齊飛 火爆的“後備廂創業”能走多遠
每天17時左右,隻要不下雨,25歲的阿文都會(hui) 開著一輛紅白相間的改裝麵包車,緩緩駛進廣西南寧市青秀區綠地中央廣場的後備廂集市。放置好冰櫃和桌椅板凳後,他就悠閑地坐在一旁等候顧客光顧。客人不多時,他會(hui) 和幾個(ge) 朋友坐在車子周圍,伴隨著夏日的晚風和悠揚的音樂(le) ,盡情暢談。後備廂集市內(nei) ,燈光閃爍,歡笑聲迭起。
在夜經濟和露營熱的帶動下,後備廂創業(ye) 逐漸火了起來。在各大社交平台上,西安、南京,武漢、成都等地後備廂集市的短視頻和新聞報道不斷湧現,一些視頻創作者的“後備廂擺攤攻略”往往能收獲很高的點擊數,跟後備廂擺攤相關(guan) 的招牌掛布、立式小黑板、地攤燈氛圍燈也在網絡上熱銷。
一輛經過裝飾或改裝的私家車,低廉的攤位費,蛋糕、酒水,衣服飾品等門檻較低的項目讓不少年輕人躍躍欲試。後備廂創業(ye) 是否像有些人形容的隻不過是“高級的地攤”?這種一時間火遍全國的創業(ye) 模式究竟能走多遠?
生活與(yu) 夢想齊飛
受新冠肺炎疫情影響,呂多多的實體(ti) 酒吧生意不景氣。她從(cong) 哈爾濱自駕數千公裏,一路向南,於(yu) 去年10月來到廣西南寧開起了後備廂酒吧。
在南寧市良慶區陽峰路夜市,呂多多的後備廂酒吧是亮眼的存在。粉色霓虹燈的招牌下,黃色的燈光將後尾廂內(nei) 擺得滿滿的各種酒水飲品和精致的玻璃酒具映照得晶瑩剔透。一圈圍繞著後備廂的裝飾燈在黑夜中閃爍,給這個(ge) 移動的酒吧增添了浪漫的氛圍。不時會(hui) 有經過的路人,在她的車前打卡拍照。
之前,呂多多去過南寧市大明山、廣西體(ti) 育中心等地的汽車營地去擺攤,或受企業(ye) 、商家邀請去做活動。今年5月,隨著陽峰路夜市人氣的逐漸火爆,她決(jue) 定將生意搬過來。
盡管充斥著燒烤、螺螄粉、檸檬茶的陽峰路夜市,和浪漫小資的移動酒吧有些氣場不和,但在呂多多看來,人流量大才是硬道理。生意好的時候,她一晚上能賣出150杯左右的調製酒,營業(ye) 額能達到一兩(liang) 千元。人少的時候,一晚上也能有幾百元的收入。
在距呂多多的移動酒吧不遠處,覃瑩瑩的後備廂蛋糕攤則顯得簡陋不少。支起的車後蓋上掛著簡易的布條便是小攤的招牌了,一個(ge) 鋪上格子布的折疊桌則是商品的展示台。
覃瑩瑩坦言,疫情後她的工作受到影響,便想到和男友利用汽車後備廂擺攤創業(ye) 。白天她要做駕校、保險等兼職,晚上跟男友駕車到陽峰路擺攤。人氣旺時,她晚上9點多賣完蛋糕、飲品就可以收攤了,人少的時候,她最晚擺到過淩晨1點多,“一般一個(ge) 晚上有1000多元的營業(ye) 額,盈利跟預期差不多”。
在覃瑩瑩看來,後備廂創業(ye) 是將生活跟夢想結合在一起的一種方式。“生活是我們(men) 要賺錢養(yang) 家,夢想是我們(men) 期待以後還能做奶茶、咖啡,開著車一路旅遊一路擺攤,圓自己的西藏夢。”她說。
中青報·中青網記者在陽峰路夜市采訪時了解到,能做後備廂擺攤生意的,基本都是有車一族,加上裝飾布置的成本,比擺地攤的門檻要高不少。從(cong) 營收的角度看,後備廂創業(ye) 的攤主因為(wei) 攤位較為(wei) 光鮮亮眼,市場管理方會(hui) 將其安排在較好的位置。但除了位置優(you) 勢,在經營方麵,他們(men) 跟同一市場經營的三輪車攤主或地攤攤主相比,並沒有明顯優(you) 勢。跟一些操著大嗓門攬客和猜碼免費喝的地攤經營者的野性營銷相比,後備廂區的攤主明顯要佛係很多。
在綠地中央廣場賣咖啡的李丹丹(化名)白天在建材公司做暖通工作,晚上用後備廂擺攤是她的副業(ye) 。
這個(ge) 27歲的南寧姑娘去年買(mai) 了一輛金杯麵包車用來戶外露營,後來在朋友的帶動下開始擺攤。打開她的車後蓋,便是一個(ge) 色彩繽紛的飲料鋪,不鏽鋼的咖啡機、原木色的貨物架、貼滿了五顏六色標簽的透明置物箱讓她的小店顯得年輕而時尚。車廂內(nei) 部也被她改裝成兩(liang) 排沙發椅,放置著Hello Kitty的抱枕,橘紅色的燈光從(cong) 車窗透出來顯得格外溫馨。
李丹丹愛笑,她和隔壁賣酒的小黑是朋友。她回憶說自己是去年8月,受小黑邀請第一批入駐這個(ge) 後備廂集市的。最多的時候,這裏有十幾個(ge) 後備廂攤位同時營業(ye) ,但隨著商圈收取租金和新興(xing) 網紅夜市的分流,不少攤主都另尋他處。李丹丹和小黑仍然留在這附近經營,“這裏的環境整體(ti) 來說還是比較溫馨的,下班之後,在這兒(er) 吹吹風聊聊天,感覺就挺好”。
後備廂擺攤的半年多時間,李丹丹收獲了不少新朋友。一些附近的住戶常來小攤喝咖啡,李丹丹戲稱他們(men) 為(wei) “榜一、榜二”大哥。去年冬天天冷時,她和別的攤主在改裝車上煮火鍋、打牌,對於(yu) 營業(ye) 額,她似乎沒那麽(me) 在意。每晚定時出攤,似乎成了她的一種夜間消遣方式。
年輕人麵向年輕人的新潮集市
晚上7點半,位於(yu) 南寧市青山橋下的康樂(le) 青山·江畔小鎮內(nei) 的網紅車集市開始營業(ye) 。95後創業(ye) 者羅誌勇的後備廂飲品店有些特別,他將一輛皮卡車的敞開式貨車車廂改裝成了一個(ge) 燈光舞台,每當有顧客光臨(lin) 他的飲品店,他的拍檔韋美美(化名)便會(hui) 在舞台上演唱歌曲。
羅誌勇告訴記者,他的主要客戶是20~30歲的年輕人,其中很多都是玩音樂(le) 、玩滑板、玩寵物的時尚青年,也有周邊的居民。“晚上7點到9點來的多是吃完晚飯來散步的家長和孩子,9點過後年輕人比較多。”在江畔小鎮噴泉廣場上,滑板落地的聲音,改裝摩托的發動機聲音,小孩追逐打鬧的聲音,好不熱鬧。
沒有大型商業(ye) 體(ti) 的繁華,也不像夜市那般喧鬧,羅誌勇認為(wei) 他所在的這一處後備廂集市呈現出一種“舒適寫(xie) 意”的氛圍。25歲的農(nong) 秋瑩經常下班後,和朋友開車從(cong) 五象新區總部基地來到羅誌勇的攤上,點一杯檸檬茶,聽歌聊天,朋友多的時候就打牌、玩桌遊。
隨著抖音、快手、小紅書(shu) 等短視頻平台的興(xing) 起,年輕人為(wei) 主體(ti) 的後備廂創業(ye) 帶有強烈的網紅經濟特點,很多消費者也是抱著打卡網紅後備廂車攤的目的到此一遊。
35歲的飛飛做過8年的自媒體(ti) 旅遊博主,疫情讓她結束了全國自駕遊的計劃。2021年12月,她和愛人決(jue) 定,將房車後尾廂改裝成移動咖啡鋪子。在南寧市孔廟碼頭和陽峰路村擺攤的同時,她在頭條號、嗶哩嗶哩、YouTube等平台都注冊(ce) 了賬號,主打房車改裝和房車自駕遊等內(nei) 容,自媒體(ti) 平台積攢的粉絲(si) 有很多都轉化成了顧客。
南寧市最早運營後備廂集市的何帆,2015年就和一些海歸朋友成立NP(NewPartner)公司,將歐美流行的後備廂集市引入南寧。
“汽車後備廂集市起源於(yu) 英國,最早是當地居民借助汽車後備廂來置換各自家中的閑置物品,後來逐漸演變為(wei) 集交友、休閑娛樂(le) 、物品售賣和分享為(wei) 一體(ti) 的綜合性集會(hui) 。”何帆說,引進時我們(men) 做了一些改良,除了保留物物交換的傳(chuan) 統,還會(hui) 每期策劃一個(ge) 主題,比如環保、關(guan) 愛小動物等,然後邀請當地知名的新聞人物到現場吸引市民參與(yu) ,並安排小表演、通關(guan) 遊戲、抽獎活動等增加消費者的互動體(ti) 驗。
在何帆看來,後備廂集市是年輕的創業(ye) 者麵向年輕消費者的一種商業(ye) 模式。集市內(nei) 的每輛車都是一個(ge) 小的流量體(ti) ,從(cong) 後備廂商鋪的外觀呈現,到經營的項目、售賣的產(chan) 品、營銷的方式都要有趣、新穎才能激發年輕消費者的興(xing) 趣。為(wei) 此,何帆和他的團隊除了招商時嚴(yan) 格篩選商家,有時還會(hui) 專(zhuan) 程到大街小巷尋訪一些特別的手工藝人。
何帆認為(wei) 後備廂集市的選址也很重要。當時,他曾在郊外舉(ju) 辦過幾期後備廂集市,但由於(yu) 市民需要專(zhuan) 程花時間開車過去,導致客流量不理想。和繁華地段的商業(ye) 綜合體(ti) 合作辦集市,集市和商業(ye) 體(ti) 可以互相引流,效果就會(hui) 好得多。
後備廂創業(ye) 的“B麵”
“當時,NP公司在南寧運營了3年後備廂集市就放棄了這個(ge) 項目。”何帆說,運營後備廂集市沒什麽(me) 技術壁壘,他們(men) 做火後,南寧市也有很多跟風做這類集市的,有的運營方一開始還對商家免場租,對他產(chan) 生了很大衝(chong) 擊。此外,經過連續幾年的運營,之前請他們(men) 引流的那些商業(ye) 體(ti) 和房地產(chan) 商也逐漸失去新鮮感,談商業(ye) 合作時,對方直言不諱地說,“要不下次換點別的合作模式吧”。
何帆認為(wei) ,每種商業(ye) 模式本身都有生命周期,一旦做的人越來越多,行業(ye) 競爭(zheng) 越來越卷時,就說明其生命周期在走下坡路了。讓他沒想到的是,幾年後,後備廂集市又在南寧市的一些商圈和夜市重新紅火了起來。
“也許是疫情後,大家都渴望到戶外去放鬆。”何帆表示,隨著露營熱的興(xing) 起,現在的後備廂經營者往往會(hui) 在車旁搭個(ge) 帳篷,擺上一些桌椅,讓大家有種在營地納涼的體(ti) 驗,“這也算是一種創新吧”。
中青報·中青網記者查閱新聞發現,近兩(liang) 年後備廂創業(ye) 的紅火,還與(yu) 不少地區大力發展夜間經濟有關(guan) 。像江蘇南京市的相關(guan) 部門就提出,要將五馬渡廣場的後備廂集市打造成具有南京特色的標杆性消費場景。甘肅酒泉市肅州區在推動夜市經濟發展時,也將後備廂集市作為(wei) 青年創新創業(ye) 示範街區的一個(ge) 亮點打造。
盡管後備廂創業(ye) 看起來很美,但中青報·中青網記者在采訪中發現,經營者要通過這種方式賺錢養(yang) 家並不容易。
天氣是擺在他們(men) 麵前的第一道坎。今年南寧的雨季較長,經常是攤主辛辛苦苦開車到集市支起攤點,來了一場大雨就隻能提前打烊。飛飛的移動咖啡車在南寧孔廟碼頭擺過一陣子。孔廟碼頭是南寧露營寶地,但六七月入夏後,炎熱的天氣對露營並不友好,來的人少了,咖啡的銷量也下降了不少。
“看的人多,買(mai) 飲品喝的人少。”在陽峰路夜市經營後備廂姐妹茶攤的甜女士抱怨說,盡管夜市的人流多,但攤位的經營項目卻比較雷同,導致商家越來越卷。市場內(nei) 部分賣檸檬茶的攤位打起了“買(mai) 一送一”“買(mai) 二送一”的價(jia) 格戰,“猜碼贏檸檬茶”也成了新的營銷方式,生意受到衝(chong) 擊的甜女士有時甚至會(hui) 懷疑自己還適不適合待在這裏。
在綠地中央廣場經營後備廂甜品攤的阿文,雖然生意有些冷清,但每隔一小時,他都會(hui) 拿小刷子一點點刷去冰櫃上凝結的霧氣,讓過往的路人可以看清冷櫃內(nei) 新鮮的芋頭、芋圓、玉米等糖水原料。
“生意最好時一天的營業(ye) 額也才100多元,人少時才幾十元。”阿文說,相較於(yu) 每天要花5個(ge) 小時準備原料的付出,這樣的成果很難讓人滿意。而且糖水的原料當天賣不完,第二天就會(hui) 變質或口感不好,隻能倒掉,這也大大增加了成本。阿文表示,按照目前的經營狀況,擺攤隻能當作副業(ye) ,作為(wei) 全職難以維持生活。目前,他把後備廂創業(ye) 當作工作過渡期的一個(ge) 消遣,將來經濟形勢好轉了,他還是打算找份別的全職工作。
在何帆看來,後備廂集市作為(wei) 一種舶來品,跟我國的消費文化有一定的差異。按道理,它應該打造得相對高端一點兒(er) ,但做得高端了,麵對的人群肯定會(hui) 比較小眾(zhong) ,做得太平民化了,又會(hui) 被人看作是高級版的地攤。
“逛集市的消費者往往更講究實在的東(dong) 西,比如你賣的這個(ge) 東(dong) 西的口味好不好,商品品質如何,價(jia) 格是否實惠。”何帆說,至於(yu) 你是以汽車後備廂的形式呈現,還是以帳篷的形式呈現,或是以攤位的形式呈現,並不是關(guan) 鍵的因素,畢竟現在的選擇太豐(feng) 富了。如果為(wei) 了打卡、好玩,年輕人可能會(hui) 去後備廂集市逛個(ge) 一兩(liang) 次,但從(cong) 長期發展來說,後備廂集市的生命力如何,還要打一個(ge) 問號。
中青報·中青網記者 謝洋 實習(xi) 生 徐凡 羅婕 來源:中國青年報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