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領先“納米機器人”發布!廣州高新區納米產業過千億
“小納米”撬動大產(chan) 業(ye) !全球首個(ge) 在活體(ti) 內(nei) 遞送藥物的“納米機器人”,能實現長效抗菌的納米材料,可以減緩近視發生的納米護眼燈……在7月17日舉(ju) 辦的粵港澳大灣區納米產(chan) 業(ye) 創新高地院士谘詢會(hui) 上,一批納米“黑科技”成果正式發布。本次會(hui) 議在廣州高新區舉(ju) 行,會(hui) 議瞄準技術變革和產(chan) 業(ye) 優(you) 化升級方向,發揮納米技術在其他技術領域的交叉性和引領性作用。同日,“中國納米25人”院士高峰論壇舉(ju) 行,中國科學院院士趙宇亮等二十位兩(liang) 院院士出席並作主題報告,為(wei) 建設粵港澳大灣區納米產(chan) 業(ye) 創新高地建言獻策。
會(hui) 上發布了88項國際領先納米科技產(chan) 業(ye) 化成果,同時,粵港澳大灣區納米產(chan) 業(ye) 創新聯盟戰略合作正式簽約。該聯盟由粵港澳大灣區納米領域龍頭企業(ye) 、重點研究機構等創新主體(ti) 共同發起,探索建立創新合作機製,引導納米產(chan) 業(ye) 鏈上、中、下遊企業(ye) 協同發展,共建粵港澳納米產(chan) 業(ye) 協同創新生態。
納米科技正引領和賦能國家戰略性產(chan) 業(ye) 發展。粵港澳大灣區納米產(chan) 業(ye) 創新高地首批發布的成果具有廣泛應用場景和廣闊市場空間,其中包括具有世界領先水平的腫瘤治療納米機器人、5G濾波器,引領液晶超清顯示、推動中國液晶產(chan) 能實現產(chan) 業(ye) 升級的量子點光學擴散板,應用於(yu) 新能源汽車動力電池熱失控防護的純無機納米防火塗層,能抑製眼軸伸長、減緩近視發生的納米稀土燈等。
其中,納米機器人是最引人矚目的“黑科技”成果之一。廣東(dong) 粵港澳大灣區國家納米科技創新研究院(以下簡稱“廣納院”)醫用DNA納米機器人項目助理張甜介紹說,目前現有的腫瘤治療藥物除了殺傷(shang) 腫瘤細胞之外,也會(hui) 殺傷(shang) 人體(ti) 正常細胞。醫用DNA納米機器人可以直接通過靜脈注射,借助DNA納米結構特異性識別功能,待藥物到達特定腫瘤位置,DNA納米結構便會(hui) 展開,其內(nei) 部載帶的藥物旋即釋放出來,使得抗腫瘤藥物隻針對特定腫瘤細胞產(chan) 生作用。醫用DNA納米機器人可以直接在體(ti) 內(nei) 降解,不需要經過肝髒代謝,所以毒副作用非常低。
如此豐(feng) 富的“全球首個(ge) ”“世界領先”納米科技產(chan) 業(ye) 化成果誕生於(yu) 廣州高新區,背後的秘密是什麽(me) ?
廣州高新區作為(wei) 大灣區納米產(chan) 業(ye) 創新發展的核心區,已集聚超百家納米領域創新型企業(ye) ,實現產(chan) 值過千億(yi) 。當前,廣州高新區還建成了46萬(wan) 平方米的粵港澳大灣區國家納米科技創新基地,開辟納米經濟發展新賽道。在廣州人工智能與(yu) 數字經濟試驗區(魚珠片區)聚焦納米科技研發建設了廣納院總部園區,在知識城聚焦納米科技產(chan) 業(ye) 化規劃了1.1平方公裏的中國納米穀,集聚了超百家納米領域創新型企業(ye) ,並出台了國內(nei) 首個(ge) 納米產(chan) 業(ye) 專(zhuan) 項政策“納米10條”,設立首個(ge) 省區聯動“納米科技”重點專(zhuan) 項。
中國科學院院士、國家納米科學中心主任趙宇亮指出,科技創新鏈的1-3級是基礎科學研究,4-6級是成果轉移轉化,7-9級是企業(ye) 研發的產(chan) 品與(yu) 商品。在我國,4-6級往往是弱項,導致了創新鏈脫節。由趙宇亮院士領銜的廣納院是落戶於(yu) 廣州高新區的新型研究機構,其使命就是打通科技創新鏈4-6級,形成可複製、可推廣的基礎研究成果轉化模式、建立源頭科技產(chan) 業(ye) 落地機製,為(wei) 國家趟出一條產(chan) 生科技源頭的產(chan) 業(ye) 創新之路。
截止目前,廣納院已引進5個(ge) 院士團隊,近20位傑青,聚集了862人的高水平科研團隊。目前,廣納院已有22個(ge) 重大項目落地產(chan) 業(ye) 化,成功孵化12家高科技企業(ye) ,申請國際和國內(nei) 專(zhuan) 利230項。當日發布的納米“黑科技”中,大部分是廣納院各研發團隊的成果。
中國科學院院士顏德嶽表示,希望粵港澳大灣區納米產(chan) 業(ye) 創新高地搭建前沿科研平台,與(yu) 發明人共同研發、製定產(chan) 業(ye) 化方案,在推動科技產(chan) 業(ye) 化的同時,更好地發揮科研職能。
中國科學院院士陳和生建議,納米產(chan) 業(ye) 創新中心的發展要和大科學裝置平台密切結合,解決(jue) 產(chan) 業(ye) 化過程遇到的問題。中國工程院院士、澳門科技大學原校長劉良建議,創新高地應麵向港澳,創立粵港澳大灣區納米科技離岸創新中心。中國科學院院士柴之芳說,粵港澳大灣區納米產(chan) 業(ye) 創新高地是一個(ge) 充滿希望的地方,基礎研究、人才培養(yang) 、產(chan) 業(ye) 發展緊密結合,前景十分廣闊。
下一步,廣州高新區將以建設納米產(chan) 業(ye) 創新高地為(wei) 契機,全麵打通科技創新鏈,加速聚集高端納米科技人才,推動納米科技成果轉移轉化,全力打造粵港澳大灣區國家納米產(chan) 業(ye) 創新高地核心區。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