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即時新聞 > 時政

中國護士數量十年翻了一番

發布時間:2022-07-27 10:02:00來源: 人民網-人民日報海外版

  “三分治療,七分護理”。護理工作服務於(yu) 人的生老病死的全過程,是衛生健康事業(ye) 的重要組成部分。無論是在日常的醫療護理工作中,還是在麵對重大自然災害等威脅人民群眾(zhong) 健康的關(guan) 鍵時刻,廣大護士都秉承敬佑生命、救死扶傷(shang) 、甘於(yu) 奉獻、大愛無疆的職業(ye) 精神,履行服務人民健康的重要職責。特別是新冠肺炎疫情發生以來,護士隊伍承擔了大量疫情防控和醫療救治的工作,作出了重要貢獻。

  黨(dang) 中央、國務院曆來高度重視護理工作,強調要關(guan) 心愛護廣大護士,把加強護士隊伍建設作為(wei) 衛生健康事業(ye) 發展重要的基礎工作來抓。經過持續建設,黨(dang) 的十八大以來,中國的護士隊伍持續發展壯大、隊伍素質不斷提升,護理服務能力持續提高、服務領域不斷拓展。

  醫護比例倒置問題得到了根本扭轉

  近十年來,中國護士數量每年以平均8%的增幅逐年增加。

  “截至2021年底,護士隊伍已經超過500萬(wan) ,達到501.8萬(wan) 人,比2012年增長了一倍還多,增幅達到101%。每千人口注冊(ce) 護士的人數達到3.56人,醫護比從(cong) 2012年的1∶0.95發展到2021年的1∶1.17,醫護比例倒置問題得到了根本扭轉。”國家衛健委醫政醫管局監察專(zhuan) 員郭燕紅說,“同時,護士隊伍當中具有大專(zhuan) 學曆以上的接近80%,護士隊伍的整體(ti) 素質和專(zhuan) 業(ye) 能力不斷提升。”

  郭燕紅表示,在護士隊伍發展過程當中,特別注意向基層傾(qing) 斜,來滿足基層的衛生和護理需求。“在基層從(cong) 事護理工作的護士數量2021年達到115萬(wan) 人,在2012年,也就是十年前,基層護士隻有52.8萬(wan) 人,增長了62萬(wan) 人,增加了一倍。”她說。

  這些年,隨著醫療衛生事業(ye) 的發展,許多護理崗位對男性護士的需求加大,男性護士的比例也在不斷提升,到2021年底占到了3%,比2012年的1.8%提高了不少。

  隨著護士隊伍數量的增長和能力的提升,護理質量不斷改善,患者滿意度持續提高,護士的服務領域也在不斷拓展。

  “我們(men) 加快推進居家醫療護理服務,護士將護理服務延伸至社區、延伸至家庭,努力為(wei) 老年人、婦女兒(er) 童、慢性病患者等人群,提供多元化的護理服務。”郭燕紅介紹,與(yu) 此同時,還借助“互聯網+”的新業(ye) 態,為(wei) 群眾(zhong) 提供上門醫療護理服務。

  同時,在深化醫改的進程當中,護士的薪酬分配、職稱晉升、獎勵評優(you) 等激勵機製,優(you) 先向一線和基層的崗位傾(qing) 斜,有效地調動了護士的積極性。特別是近年來,在社會(hui) 各界的共同努力下,關(guan) 心、支持和愛護護士隊伍的社會(hui) 氛圍逐步形成,護士隊伍得到了穩定和發展。

  “互聯網+護理服務”向全國拓展

  2021年10月27日,雲(yun) 南省第一人民醫院舉(ju) 辦啟動儀(yi) 式,成為(wei) 該省第一家正式啟動“互聯網+護理服務”的省級醫院。

  “‘互聯網+護理服務’工作將采取分階段的形式,科學穩妥、循序漸進開展。”雲(yun) 南省第一人民醫院護理部主任金麗(li) 芬表示,護理部結合醫院實際情況,首批選取了傷(shang) 口換藥、新生兒(er) 護理、造瘺護理等11個(ge) 風險低、需求大的服務項目開展試行。考慮到上門服務仍處於(yu) 探索與(yu) 嚐試階段,為(wei) 保障護患雙方安全,目前省第一人民醫院僅(jin) 向在本院住院後出院,並經醫護綜合評估,符合上門服務條件的患者推廣,後期再逐步擴大服務人群。

  雲(yun) 南省此舉(ju) 也是落實國家衛健委之前的要求。2019年,國家衛健委印發《“互聯網+護理服務”試點工作方案》,確定在北京市等6省市展開試點,並對服務提供主體(ti) 、服務對象、服務項目、相關(guan) 責任、風險防控等提出要求。2020年,國家衛健委印發通知,提出將“互聯網+護理服務”試點工作向全國拓展。

  “互聯網的護理服務是個(ge) 過程,但是市民更關(guan) 注的是這個(ge) 過程所產(chan) 生的結果。”北京市衛健委副主任李昂說,為(wei) 此,首先要明確責任主體(ti) ,必須是實體(ti) 醫療機構,其次要明確護士資質。截至2021年年底,全市有7362名護士,在實體(ti) 醫療機構進行了注冊(ce) 、備案,同時要經過崗前培訓,才能上門為(wei) 患者進行服務。

  “我們(men) 要求所有的項目都要符合7個(ge) 原則,就是安全、必要、有效、醫療風險低、易操作實施、消毒隔離達標,還要盡量避免不良反應的發生。”李昂說,北京市互聯網居家護理服務由原來的25項,現已增加到39項——健康評估和指導有8項,臨(lin) 床護理有20項,專(zhuan) 業(ye) 護理有7項,康複護理有2項,還有安寧療護和中醫護理各有1項。各種試點的機構都要從(cong) 這些選項裏進行選擇,提供服務,部分項目是由“執業(ye) 醫師、執業(ye) 護士”團隊共同提供服務。

  加快發展老年醫療護理服務

  “十四五”時期是中國衛生健康事業(ye) 發展的關(guan) 鍵時期。

  據郭燕紅介紹,“十四五”時期護理事業(ye) 發展的主要目標是:一方麵加強護士隊伍建設,包括護士數量的增長、護士能力的提升、護士積極性的調動,一方麵拓展護理服務,讓護理工作在各個(ge) 領域更好地為(wei) 人民健康服務,適應人民群眾(zhong) 的健康需求。

  在護士隊伍建設方麵,到2025年,全國的護士總數要達到550萬(wan) ,每千人口注冊(ce) 護士的數量要達到3.8人,醫護比要達到1∶1.2。此外,增加護士數量的同時,通過培訓提升護士的能力,並在護士分布當中,更多向基層傾(qing) 斜。

  在護理服務領域方麵,“‘十四五’時期,護理的內(nei) 涵和外延要進一步拓展,特別是老年、社區、居家等方麵的供給,要不斷提高。”郭燕紅說,通過優(you) 化護理資源布局,結合人口結構變化以及疾病譜的特點和人民群眾(zhong) 醫療護理服務的需求,健全覆蓋急性期診療、慢性期康複、穩定期照護、臨(lin) 終期關(guan) 懷的連續的護理服務體(ti) 係,增加護理服務供給。特別是在老年、康複、居家等領域,滿足人民群眾(zhong) 的健康需求。

  在補齊護理的短板弱項方麵,郭燕紅表示,要加快發展老年醫療護理服務,實施老年醫療護理的提升行動,發展居家醫療護理服務和長期照護。“我們(men) 鼓勵有條件的醫療機構積極為(wei) 老年人特別是失能老年人提供居家護理、日間護理服務等,滿足人民群眾(zhong) 的健康需求。”她說。(記者 熊建)

(責編: 李雨潼)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