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明時評】辦好“社會大課堂”真實踐尋真知
【光明時評】
作者:李思輝(湖北省中國特色社會(hui) 主義(yi) 理論體(ti) 係研究中心華中科技大學分中心研究員)
暑假裏,各地大中專(zhuan) 學生紛紛開啟形式多樣的暑期實踐活動。據媒體(ti) 報道,在寧夏銀川,來自北京大學、中國人民大學等高校的百餘(yu) 名大學生開展社會(hui) 實踐;在陝西西安,“大學生暑期進社區誌願服務實踐”報名通道特別開啟……
大學生暑期社會(hui) 實踐是高校實踐育人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大學生走出校園、了解國情、認識社會(hui) 、研究問題的寶貴契機。每年,各地高校數以百萬(wan) 計的年輕人活躍在城市鄉(xiang) 村、企業(ye) 工廠,讓炎炎夏日有了別樣的意義(yi) 。我們(men) 在看到大學生在暑期社會(hui) 實踐中“受教育、長才幹、作貢獻”的同時,也應謹防一些地方、學校暑期社會(hui) 實踐中存在的問題,比如淺嚐輒止、流於(yu) 形式,少數中小學生暑期社會(hui) 實踐甚至異化為(wei) “蓋章”“打卡”的遊戲。
暑期社會(hui) 實踐不是暑期旅行、遊山玩水,而是一個(ge) 與(yu) 學校教育相得益彰的“社會(hui) 大課堂”。在開展暑期社會(hui) 實踐之前,學校應該與(yu) 學生一起製定科學的暑期實踐計劃,讓學生了解社會(hui) 實踐的課題、目的、方法,做到有的放矢、產(chan) 生實效。學校、家庭間應該達成一種讓學生“實實在在深入廣闊社會(hui) 天地,了解社情、民情、黨(dang) 情、國情”的共識,避免暑期社會(hui) 實踐的娛樂(le) 化。在突出暑期社會(hui) 實踐重要社會(hui) 意義(yi) 的同時,不斷創新形式,吸引更多人參與(yu) 其中,暑假社會(hui) 實踐才會(hui) 有更旺盛的生命力。
暑期社會(hui) 實踐既要動腳深入城市農(nong) 村、企業(ye) 工廠,更應動腦研究問題。下鄉(xiang) 入戶、調研鄉(xiang) 村振興(xing) 中的難點,深入社區、了解百姓所呼所盼,走訪企業(ye) 、研究產(chan) 業(ye) 結構問題……邁開雙腿從(cong) “象牙塔”深入廣闊的社會(hui) 天地隻是第一步,認真觀察、思考和研究當代中國問題才有實際意義(yi) 。
怎麽(me) 做暑期實踐?毛澤東(dong) 同誌的方法值得借鑒。1917年的暑期,毛澤東(dong) 與(yu) 校友蕭子升結伴,一人一把傘(san) 、一個(ge) 挎包,行程近900公裏,遊曆長沙、寧鄉(xiang) 、安華等5個(ge) 縣不少的鄉(xiang) 鎮,深入調查研究當時的社會(hui) 問題,並將“遊學”途中的感受寫(xie) 成文章投稿。珍惜假期機會(hui) ,帶著問題調研,帶著思考實踐,帶著成果返校,拿出有價(jia) 值的建議供決(jue) 策部門參考,每一個(ge) 參與(yu) 者都會(hui) 有收獲。
從(cong) 教育部辦公廳印發通知,要求各地各校“充分利用公共文化設施,在暑期麵向中小學生組織豐(feng) 富多樣的社會(hui) 實踐活動”,到中宣部等發出通知,強調“三下鄉(xiang) ”社會(hui) 實踐活動要“將社會(hui) 觀察、知識積累、實踐思考等成果轉化為(wei) 實實在在的建設性意見和舉(ju) 措”,近年來,為(wei) 保障暑期社會(hui) 實踐成效,國家有關(guan) 部門做出了係列製度安排。這點明了促進廣大青少年“利用暑期實踐成才”的政策導向,也是對人們(men) “讓孩子們(men) 度過一個(ge) 平安、健康、快樂(le) 、有意義(yi) 的暑假”這一期盼的呼應。眼下,各級各地當統籌資源搭好平台,學校應科學引導,讓孩子們(men) 在暑期社會(hui) 實踐中開闊眼界、認識社會(hui) 、增長才幹,不斷拔節成長。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