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尋程開甲的足跡
光明日報記者 蘇雁 光明日報通訊員 朱琰斐
8月3日,是程開甲院士誕辰日,他的家鄉(xiang) 江蘇省蘇州市吳江區將舉(ju) 辦紀念活動。這一天,人們(men) 向這位追求真理、無私奉獻的偉(wei) 大科學家致以崇高敬意。弘揚程開甲“愛國、奉獻、拚搏、創新”的精神,吳江不斷解鎖人才從(cong) 孵化到成才的全過程培育密碼,走出一條“人到蘇州才有為(wei) ”的吳江路徑。
人才計劃一路相伴
1918年8月,程開甲出生於(yu) 蘇州吳江盛澤鎮。正如“開甲”這個(ge) 名字的寓意,從(cong) 那時起,一顆科技報國的種子在吳江這方富饒美麗(li) 的土地上破殼萌發、蓬勃生長。這名從(cong) 吳江走出去的科學巨匠,一生為(wei) 國鑄盾,肝膽赤誠。
“科學技術研究,創新探索未知,堅韌不拔耕耘,勇於(yu) 攀登高峰,無私奉獻精神。”程開甲曾寫(xie) 下的這幾句話,恰恰是他百歲科學人生的自畫像。百歲之時,回溯過往,程開甲曾直言:“這輩子最大的幸福,就是自己所做的一切,都和祖國緊緊地聯係在一起。”
“我們(men) 舉(ju) 辦程開甲誕辰紀念活動,就是要致敬榜樣、鼓勵創新、禮遇人才,營造尊重科學家、尊重科學的濃厚氛圍。”吳江區委書(shu) 記李銘介紹。“蓋有非常之功,必待非常之人。”以城市之名禮敬家鄉(xiang) 傑出人才,這座城市麵向全球發出尊重人才、愛惜人才、善待人才、厚遇人才的“吳江宣言”。
吳江曆來崇文重教,文化底蘊深厚,孕育了費孝通、程開甲、楊嘉墀等一大批國家棟梁和社會(hui) 英才,先後走出過11名兩(liang) 院院士。時至今日,吳江全區人才總量已超34萬(wan) 人,其中高層次人才超3萬(wan) 人,分別比“十三五”初增長了33%和70%。
以係統思維賦能人才引育,加速資源要素有序流動,正成為(wei) 吳江縱深推進人才戰略的重要抓手。近年來,聚焦數字經濟時代產(chan) 業(ye) 創新集群發展,吳江縱深推進人才創新創業(ye) “55352”工程並不斷賦予新的時代內(nei) 涵。近日,在第十四屆吳江國際精英創新創業(ye) 洽談會(hui) 開幕式上,2022年吳江區“百名博士後(博士)”引才名錄正式發布,全職進站博士後最高可獲75萬(wan) 元資金支持,對列入國家博士後創新人才支持計劃的進站博士後,一次性給予20萬(wan) 元生活補貼。
人才舞台更加寬廣
改革開放以來,吳江的民營經濟蓬勃發展,形成了絲(si) 綢紡織、電子信息、裝備製造等3大千億(yi) 級產(chan) 業(ye) ,湧現出恒力、盛虹兩(liang) 家世界500強以及亨通、通鼎等中國企業(ye) 500強,人才吸引力、集聚度不斷攀升,被不少人視為(wei) 創新創業(ye) 首選地。
“當前,吳江處在一體(ti) 化示範區和‘環太湖科創圈’‘吳淞江科創帶’建設的交匯點之上,需要更為(wei) 廣泛地凝聚人才合力。”吳江區委常委、組織部部長、統戰部部長楊斌表示。借由舉(ju) 辦程開甲誕辰紀念活動這一紐帶,當地希望能夠更為(wei) 緊密地聯係廣大人才,以程開甲愛國奉獻的精神為(wei) 價(jia) 值引領,加速實現區域經濟社會(hui) 高質量發展。
錨定示範區“五大經濟”,聚焦先進材料、高端裝備、新一代信息技術等前沿領域,依托工聯院江蘇分院、國家先進功能纖維創新中心、清華汽研院等頭部平台,吳江不斷提升與(yu) 重點高校、科研院所的合作質效。不久前落戶吳江的蘇州大學未來校區,開設了人工智能、機器人工程、集成電路設計與(yu) 集成係統等六大熱門“新工科”專(zhuan) 業(ye) ,今年將迎來首批近700名學生入駐,加快幫助地方培養(yang) 所需的複合型高端人才。
“黨(dang) 和政府的貼心服務讓我的創業(ye) 路不再感覺如履薄冰。”回顧在吳江的創業(ye) 曆程,蘇州綠控傳(chuan) 動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總經理李磊感受特別深切。許多人才與(yu) 李磊有著相同的感受,在吳江,有20億(yi) 規模的“蘇州灣人才基金”,有全方位、全鏈條、一站式的服務,有可以成就人才事業(ye) 的廣闊天地……吳江正一招不落打好拓寬引才渠道的“組合拳”,以人才鏈的“強”,激發創新鏈的“活”,托舉(ju) 產(chan) 業(ye) 鏈的“優(you) ”,這座城市正吸引越來越多的人才近悅遠來,釋放豐(feng) 沛的創新活力。
人才集群“續航增程”
在吳江盛澤鎮紅梨湖畔,一所以程開甲名字命名的小學靜靜矗立。走進學校展廳,100多件程開甲曾用過的筆、講義(yi) 、課本以及給學生的信件等實物映入眼簾,一係列圖文、影像資料回顧了他早期啟蒙、求學路上、以身許國等各個(ge) 人生重要階段,每年吸引著大批社會(hui) 各界人士前來參觀。
“程老曾經兩(liang) 次回到盛澤母校,給老師們(men) 談教育時認真嚴(yan) 謹,和孩子們(men) 講故事時親(qin) 切慈祥,他的音容笑貌至今曆曆在目。”全國模範教師薛法根在盛澤執教30餘(yu) 載,深受程開甲愛國奉獻精神的浸染與(yu) 影響。“國勢之強由於(yu) 人,人材之成出於(yu) 學。”程開甲小學成立後,擔任校長的他每學期組織學校開展大型科學家精神教育活動,讓學生循著程開甲求學與(yu) 科研的足跡,從(cong) 小培養(yang) 家國情懷、科學精神。
對於(yu) 吳江而言,對程開甲最好的致敬,就是凝心聚力以真抓實幹的舉(ju) 措,培育出更多為(wei) 時代所需、為(wei) 地方所用的有誌之才。瞄準數字經濟“新賽道”“主賽道”,不斷推進人才強區戰略,提升產(chan) 業(ye) 發展質效,培育壯大創新集群,加快展現世界級湖區現實圖景,為(wei) 城市創造新的輝煌。
“一個(ge) 人的成長需要精神引領。程老等老一輩科學家心係祖國、頑強拚搏的優(you) 秀品質,激勵著我們(men) 一路披荊斬棘奮勇前行。”2017年,海歸博士駱薇薇來到吳江汾湖高新區(黎裏鎮),創立了英諾賽科(蘇州)半導體(ti) 有限公司。在她的帶領下,如今公司8英寸矽基氮化镓生產(chan) 線順利實現量產(chan) ,一舉(ju) 成為(wei) 全球最大的8英寸矽基氮化镓生產(chan) 基地,填補了國內(nei) 在該領域的空白。
“天下英才聚神州,萬(wan) 類霜天競自由。”隨著“程開甲誕辰紀念活動”的開展,報效國家、服務人民的共識,在孩子們(men) 心中生根發芽。弘揚科學家精神、增強全民國防意識,也在吳江各級各類人才之間凝聚放大,促使他們(men) 更加堅定地深耕專(zhuan) 業(ye) 領域,把個(ge) 人奮鬥融入時代大潮,源源不斷為(wei) 長三角地區勇當我國科技和產(chan) 業(ye) 創新的開路先鋒貢獻力量。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