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即時新聞 > 時政

正在閱讀:天熱沒胃口?中醫說這叫“納呆”

發布時間:2022-08-04 10:21:00來源: 光明網

  連日高溫,不少人覺得沒什麽(me) 胃口。廣東(dong) 省名中醫、廣東(dong) 省中醫院脾胃病科學術帶頭人黃穗平教授提醒,導致食欲下降的原因有很多,及早檢查診斷非常重要。

  “納呆”可調理

  食欲下降中醫稱之為(wei) “納呆”,是指胃的受納功能呆滯,也稱“胃呆”。如果胃納減少,伴有食後飽脹之感,稱為(wei) “胃痞”。

  中醫學認為(wei) 引起納呆的原因有很多,如感受時邪、飲食傷(shang) 胃、情誌失調和脾胃虛弱等,皆可導致胃失受納、功能呆滯,因此納呆的發病機製總體(ti) 來說為(wei) 脾胃功能失常。

  黃穗平特別提醒,一般來說,小兒(er) 厭食、食欲下降多與(yu) 飲食積滯有關(guan) ,但成年人的身體(ti) 情況較為(wei) 複雜,如果胃口不好,伴有短期內(nei) 的體(ti) 重下降甚至貧血等,則應警惕,及早就醫檢查。若排除了危急重症隱藏風險後,中醫食療也可對高溫天氣導致的“納呆”進行調理。

  夏天導致胃口不好的常見原因,多為(wei) 感受濕邪和胃陰不足兩(liang) 種,所以化濕開胃法和養(yang) 陰開胃法是增長食欲最常用的方法。

  久坐空調房感受寒濕

  ——化濕開胃法

  炎熱高溫,不少人都喜歡泡在空調房,喝著夏日涼茶或者冷飲。黃穗平表示,這部分人容易感受寒濕邪氣,中陽受困,胃氣閉塞不通,於(yu) 是出現納呆、食少、口淡黏膩、脘腹脹悶、惡心欲吐、大便溏爛、頭身困重、懶動懶言、體(ti) 虛浮腫等症狀,通常會(hui) 舌淡胖、苔白膩。

  對這類人群最適合使用的就是芳香化濕藥。常見的化濕開胃藥物有藿香、陳皮、砂仁、白豆蔻,等等。食療調理則可用砂仁陳皮瘦肉粥進行日常調理,芳香化濕開胃。

  暑熱多汗傷(shang) 津

  ——養(yang) 陰開胃法

  夏季暑熱當令,尤其是三伏天下,人體(ti) 多汗容易傷(shang) 津,導致胃陰不足,陰虛生熱擾於(yu) 胃中,胃失津潤,胃失和降,容易出現饑不欲食、胃脘隱痛或灼痛、嘈雜噯氣、唇舌幹燥或幹嘔呃逆、小便短、大便幹等症狀。這種人通常舌紅少津,或剝苔、少苔,舌麵有小裂紋。

  中醫學講“胃喜潤而惡燥”,胃中津液充足,方能消化水穀,維持其通降下行之性。按照清代名醫葉天士創養(yang) 胃陰之說,用養(yang) 胃陰之法,治療胃陰虛之症效如桴鼓。

  常見的養(yang) 陰開胃藥物有石斛、麥冬、玉竹、沙參等。食療湯方可用沙參石斛煲老鴨,養(yang) 陰生津開胃。(記者 林清清 實習(xi) 生 吳錦琇 通訊員 宋莉萍)

(責編: 李雨潼)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