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即時新聞 > 時政

解決好人民群眾反映突出的生態環境問題(中央生態環境保護督察成效)

發布時間:2022-08-08 10:35:00來源: 人民網-人民日報

  水體(ti) 黑臭、垃圾亂(luan) 堆、油煙異味、噪聲擾民……7年來,中央生態環境保護督察堅持以人民為(wei) 中心,全力督促解決(jue) 人民群眾(zhong) 反映強烈的突出生態環境問題,努力為(wei) 群眾(zhong) 營造良好生產(chan) 生活環境。

  中央生態環境保護督察辦公室有關(guan) 負責人介紹,督察開展以來,已累計受理轉辦群眾(zhong) 生態環境信訪舉(ju) 報28.7萬(wan) 件,目前已有28.5萬(wan) 件完成整改。

  荒蕪之地打造成濱江生態公園

  早上6點多,張大爺就來到湖北省武漢市漢陽區張之洞體(ti) 育公園鍛煉。體(ti) 育公園位於(yu) 漢江邊,不遠處月湖水靜、龜山蒼綠,公園內(nei) 紅花綠草、生機盎然。

  體(ti) 育公園所在地曾經是漢陽煉鋼廠冷卻池地塊。隨著企業(ye) 停產(chan) 多年,這裏逐漸雜草叢(cong) 生、汙水橫流、垃圾遍地,還有大量違規建築夾雜其間。2018年,第一輪中央生態環境保護督察“回頭看”期間,當地政府收到督察組交辦的信訪件,反映漢陽煉鋼廠冷卻池地塊嚴(yan) 重影響周邊環境的問題。

  經過反複調研、聽取群眾(zhong) 意見,武漢市決(jue) 定將這一片荒蕪之地打造成濱江生態公園,與(yu) 周邊的漢江、月湖、龜山、張之洞與(yu) 武漢博物館、漢陽鐵廠文化遺址等形成呼應。

  2019年,荒地上的2000多平方米違規建築全部被拆除,種樹植綠,建成街心花園,整治初見成效。2020年8月,環境整治再次升級,當地投資5800萬(wan) 元,將街心花園建成體(ti) 育公園。2021年4月,張之洞體(ti) 育公園開園,園內(nei) 配備各種健身器材,吸引許多市民進園健身、遊玩。

  張之洞體(ti) 育公園建成後,周邊數十個(ge) 社區的數十萬(wan) 居民直接受益。據統計,開園1年多以來,公園已累計接待遊客超過100萬(wan) 人次,還承辦了漢陽區全民健身運動會(hui) 、漢陽金秋文旅季運動嘉年華等20餘(yu) 場活動。公園榮獲2021年度全國“最佳智慧體(ti) 育公園”稱號,群眾(zhong) 好評率超過95%。

  流域水環境治理取得顯著進展

  “臭水溝”變成了清澈河流,沿河還建了許多生態公園、濱河景觀帶,每天到河邊健身、休閑的市民絡繹不絕……遼寧省沈陽市的細河,近年來麵貌一新。

  細河是沈陽市的一條城市內(nei) 河,為(wei) 渾河支流,全長87.1公裏,長期承接城市排放的生產(chan) 生活汙水。2017年以前,細河常年為(wei) 劣Ⅴ類水質。2017年4月,第一輪中央生態環境保護督察指出,沈陽市存在黑臭水體(ti) 整治未完成、細河水質惡化等問題。

  沈陽經濟技術開發區決(jue) 心鐵腕治汙,以最大力度、最嚴(yan) 措施,實施靶向治理及長效監管。經開區成立了由黨(dang) 工委、管委會(hui) 主要領導總負責的整改工作專(zhuan) 班,下設10個(ge) 整改工作組,全麵夯實河長製,建立管委會(hui) 、生態環境分局、建設管理部、汙水處理廠“四方聯動”工作機製。在具體(ti) 行動上,瞄準源頭治理,開展“四大行動”,同時實施“四項工程”,打牢治汙基礎。

  源頭治理的“四大行動”包括化工園“梳篦行動”、企業(ye) 排水“溯源行動”、達標整改“清零行動”、美麗(li) 鄉(xiang) 村“整治行動”。開展執法檢查,查找違法超排企業(ye) ,2021年共排查並解決(jue) 河流汙染源問題363個(ge) ,消除汙水直排、清理河道垃圾。新建10座農(nong) 村小型汙水處理設施,農(nong) 村黑臭水體(ti) 得到有效整治。

  打牢治汙基礎的“四項工程”包括細河綜合整治工程、提標改造工程、汙水轉輸工程、截汙納管工程。從(cong) 2017年開始,經開區總計投資5.8億(yi) 多元,實施多項治理工程。2018年,投資6.47億(yi) 元實施仙女河汙水處理廠提標改造工程,實施於(yu) 洪新城向南部汙水處理廠汙水轉輸工程等。

  通過多項治理措施及持續管控手段,細河水環境治理取得顯著進展,汙染物濃度逐年遞減,實現消除劣Ⅴ類水質目標。

  群眾(zhong) 的飲用水越來越潔淨

  磨盤山水庫距離黑龍江省哈爾濱市市區約210公裏,是冰城群眾(zhong) 的“大水缸”。然而,第一輪中央生態環境保護督察指出,磨盤山水庫供水水量達標率僅(jin) 為(wei) 83.1%,水源保護區內(nei) 大量生活垃圾、汙水等未進行有效處理,農(nong) 業(ye) 麵源汙染嚴(yan) 重。

  飲用水安全事關(guan) 人民群眾(zhong) 身體(ti) 健康。痛定思痛,哈爾濱市下決(jue) 心持續改善水質,守護綠水青山。全市累計投入4.74億(yi) 元,加強水源地生態補償(chang) 、生態保護監管、保護區麵源汙染防治。當地政府和有關(guan) 部門上下協同、齊抓共管,大力收運處置垃圾、汙水。加大農(nong) 業(ye) “三減”力度,通過調整種植結構、推廣使用綠色有機肥、優(you) 化施肥方式等措施,實現氮磷總量控製。

  區分3類區域,實行統籌管理。在一級保護區,升級改造保護區隔離防護設施,實行全封閉;在二級保護區,加強居民生活垃圾汙水收集處理,提高畜禽散養(yang) 糞汙綜合利用率,減少化肥、農(nong) 藥、除草劑使用量;在準保護區,實現林木零砍伐,退耕9156畝(mu) 、還林68萬(wan) 株,上遊3條支流來水水質達到Ⅱ類。

  持續發力,久久為(wei) 功。2021年,當地高錳酸鹽指數、總磷和總氮3項主要汙染物濃度均大幅下降,年均濃度同比分別降低7.7%、16.7%和24.7%,磨盤山水庫水質明顯改善。本報記者 李紅梅

(責編: 李雨潼)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