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即時新聞 > 時政

博物館“偷閑”打卡藝術展 本地文化活動成年輕人新寵

發布時間:2022-08-08 11:12:00來源: 北京青年報

  原標題:博物館“偷閑”打卡藝術展本地文化活動成年輕人新寵

  音樂(le) 劇、話劇、脫口秀正在成為(wei) 年輕人下班後休閑活動新寵,周末去打卡米奇藝術展或在西方現當代藝術大師作品展上“邂逅”梵高、馬蒂斯,豐(feng) 富生活的同時提高藝術審美……2022年上半年,受國內(nei) 疫情形勢影響,文化消費市場整體(ti) 收緊,本地化、近距離、多樣化的文化消費占據主導。

  如今,潮流文化與(yu) 傳(chuan) 統文化碰撞激發文化消費活力,旅遊對文化消費的促進作用形成行業(ye) 共識。未來,鄉(xiang) 村場景營造、“非遺+文創”、社群經濟將持續激發文化消費市場活力。

  場館參觀、觀影賞劇

  本地文化活動取代異地出遊

  2022年上半年,受國內(nei) 疫情形勢影響,文化消費市場整體(ti) 收緊。根據文化和旅遊部數據中心近日發布的《2022年上半年全國文化旅遊消費數據報告》,疫情打亂(luan) 了旅遊市場的複蘇節奏,國內(nei) 居民的出遊意願與(yu) 消費受到影響。居民本地休閑和異地出遊需求收緊,相比2021年,超過五成的居民和遊客線下文化休閑頻次、文化消費支出減少。

  國內(nei) 文化和旅遊休閑半徑進一步收縮,本地化、近距離、多樣化的文化消費占據主導。2022年上半年,居民文化消費的線下場景主要集中在都市商圈及文化街區、文化場館、城市周邊及鄉(xiang) 村。

  居民和遊客的文化消費內(nei) 容按比例排序依次為(wei) :文化熏陶和藝術體(ti) 驗、文化場館參觀、觀影賞劇、群眾(zhong) 文化體(ti) 驗(廣場舞、大合唱等)、傳(chuan) 統文化體(ti) 驗(非遺、節慶活動等)、科技動漫(網絡視聽、數字閱讀、機器人、虛擬現實等)等。

  在家看一場VR球賽如同身臨(lin) 其境,歌手線上直播音樂(le) 會(hui) 衝(chong) 破了空間限製——線上空間成為(wei) 國內(nei) 文化休閑和消費的重要場景。95.4%的受訪者表示進行了線上文化休閑活動。居民的線上文化休閑活動內(nei) 容主要集中在網絡影視及視頻直播、線上展演、文化場館雲(yun) 體(ti) 驗、知識充電、在線網課等領域。居民願意為(wei) 優(you) 質的線上文化休閑內(nei) 容付費,也有意願進行線下體(ti) 驗消費。

  此外,超過九成的受訪者表示會(hui) 在旅遊中進行文化消費。遊客的文化體(ti) 驗內(nei) 容包括文化場館參觀、打卡文藝小資目的地、看劇觀展、演藝及節事活動、民俗體(ti) 驗等。從(cong) 消費支出結構看,文化消費在旅遊支出中的比重主要集中在10%至30%區間和30%至60%區間。

  潮流與(yu) 傳(chuan) 統融合新消費空間

  科技支撐開辟新領域

  在北京,傳(chuan) 統的西單商圈將打造成為(wei) 集時尚交往、數字消費和金融商務於(yu) 一體(ti) 的時尚魅力圈;被譽為(wei) 全國時尚潮流地標的三裏屯,摩登派對、咖啡節、藝術裝置展、電競潮玩活動正在輪番上演。

  潮流文化與(yu) 傳(chuan) 統文化融合,激發都市商圈及休閑街區消費活力。圍繞當代消費者追求的無界感、代入感、沉浸感,國內(nei) 多地商業(ye) 街區、文化街區、商業(ye) 綜合體(ti) 等加快了在潮流時尚、文化創意、科技賦能、場景營造等方麵的創新探索,改造歸來後強勢複興(xing) ,成為(wei) 當下重要的文化消費場景。專(zhuan) 項調研數據顯示,文化消費線下場景中都市商圈及休閑街區占比達到55%。

  與(yu) 此同時,基於(yu) 現代視角的曆史活化持續激發文化場館消費活力。今年暑假,北京不少博物館上新重磅展覽,一批重磅文物越洋抵京:國家博物館的“意大利之源——古羅馬文明展”匯集來自意大利的308件(套)公元前4世紀至公元1世紀的青銅器、雕塑、陶器、錢幣等珍貴文物,展示意大利多元文化的碰撞與(yu) 融合;國家典籍博物館的“邂逅美索不達米亞(ya) ——敘利亞(ya) 古代文物精品展”,匯聚了來自大馬士革國家博物館、阿勒頗博物館等9家敘利亞(ya) 博物館和3家國內(nei) 博物館的196件(組)精美文物;中華世紀壇的“百年無極——西方現當代藝術大師作品展”,觀眾(zhong) 可近距離領略梵高、莫迪利亞(ya) 尼、畢加索、康定斯基、莫蘭(lan) 迪等20世紀具有開創性和代表性的藝術大師的珍貴作品。

  調研顯示,超過六成的受訪者表示每半年或每季度進行一次文化場館參觀或觀影賞劇活動。國內(nei) 多地博物館依托科技融入優(you) 化參觀場景,依托內(nei) 容創作和社交平台傳(chuan) 播推廣提升關(guan) 注度,擁有沉浸感、格調感的文化體(ti) 驗空間拉近了文化與(yu) 人們(men) 的距離,並帶動了文化消費。

  科技與(yu) 文化的融合不斷深化,元宇宙、人工智能、虛擬現實等與(yu) 文化領域的結合日益緊密,開辟了文化消費新領域。針對目前文化消費市場,65.1%的受訪企業(ye) 表示經濟下行,需求乏力製約了文化消費的發展,52.1%的受訪企業(ye) 表示產(chan) 品同質化、缺乏創新,22.2%的受訪企業(ye) 表示盈利空間小。麵對上述困境,前沿科技在文化和旅遊行業(ye) 的業(ye) 態創新、體(ti) 驗升級、降本增效方麵發揮積極作用,故宮、敦煌、泰山等文博場館和旅遊景區積極開發數字藏品,成為(wei) 文化消費熱點。

  文創非遺成為(wei) 新文化消費

  社交社群打造商業(ye) 新熱門場景

  逛博物館買(mai) 買(mai) 文創產(chan) 品,非遺花絲(si) 鑲嵌工藝首飾成為(wei) 年輕女性的新潮配飾……將非遺以文化為(wei) 核心的非遺活化、文創開發是消費市場的重要內(nei) 容。專(zhuan) 項調研數據顯示,文化消費支出中以文創為(wei) 代表的購物占比達到了55%。“文創+非遺”讓傳(chuan) 統文化以全新形象出現在公眾(zhong) 視野,促進了文化傳(chuan) 播與(yu) 傳(chuan) 承,提高了國民的文化認同和文化自信,為(wei) 文化消費增長提供了有力支撐。現階段,國內(nei) 文化消費主要集中在文創及非遺等文化產(chan) 品、娛樂(le) 產(chan) 品及服務、文化出版物、廣播電視及影視劇院等領域。從(cong) 長遠角度出發,57.4%的受訪企業(ye) 認為(wei) 文化消費市場將向文創、非遺等文化產(chan) 品集中。

  此外,社群經濟在文化創新和消費促進中扮演著越來越重要的角色,發揮著更加積極的作用。中國旅遊研究院2022年社群經濟專(zhuan) 項調研數據顯示,國內(nei) 居民關(guan) 注的社群主要包括興(xing) 趣交流類、知識分享類、休閑娛樂(le) 類、購物類等。各類新型群體(ti) 聚集了大量的社會(hui) 資源、信息資源和互助資源,這些資源與(yu) 文化消費產(chan) 業(ye) 發展和商業(ye) 創新緊密結合,有效促進了線上和線下文化消費。目前,以社交活動、社群互動為(wei) 主打的商業(ye) 空間,已成為(wei) 文化消費的熱門場景。上海“TX淮海年輕力中心”、U479潮流中心以年輕人喜歡的內(nei) 容標簽打造持續性的社交活動,用社交串聯打造文化消費新空間。

  人們(men) 對美好精神文化生活的向往從(cong) 未停止,對未來文化休閑的體(ti) 驗和消費依然充滿熱情。調研顯示,81.8%的受訪者表示未來會(hui) 增加文化消費頻率,93.6%的受訪者表示未來會(hui) 增加文化消費支出。文/本報記者 陳斯

(責編: 李雨潼)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