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即時新聞 > 時政

5G技術讓農業“更智慧”

發布時間:2022-08-09 10:17:00來源: 科技日報

  由黑龍江省人民政府、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hui) 、科學技術部、工業(ye) 和信息化部共同主辦的2022世界5G大會(hui) 將於(yu) 8月10日至12日在黑龍江省哈爾濱市召開。

  中國工程院院士、國家農(nong) 業(ye) 信息化工程技術研究中心主任趙春江在接受科技日報記者專(zhuan) 訪時表示:“當前,5G技術正處於(yu) 大規模落地普及時期,其與(yu) 農(nong) 業(ye) 的有效結合,將對我國農(nong) 業(ye) 農(nong) 村現代化產(chan) 生深遠影響,會(hui) 讓農(nong) 業(ye) ‘更智慧’、讓農(nong) 村‘更便捷’。”

  作為(wei) 本屆大會(hui) “5G與(yu) 數字農(nong) 業(ye) 農(nong) 村論壇”主席,趙春江表示,本次論壇將聚焦5個(ge) 方麵:一是5G應用場景;二是天空地一體(ti) 化的農(nong) 業(ye) 大數據建設體(ti) 係與(yu) 智能決(jue) 策;三是農(nong) 機高速行駛下的智能控製;四是智能化農(nong) 機裝備調度管理;五是5G網絡與(yu) 農(nong) 業(ye) 無人農(nong) 場。

  從(cong) “跟著感覺走”變為(wei) “數據說了算”

  “目前我國農(nong) 業(ye) 數字化技術發展很快,在農(nong) 業(ye) 遙感、農(nong) 機導航等方麵與(yu) 發達國家處於(yu) ‘並跑’的狀態。”趙春江說,以4G/5G通信為(wei) 核心的信息化監測技術在農(nong) 機作業(ye) 上的成功實踐,將大規模農(nong) 機作業(ye) 監管從(cong) 線下轉移到線上,開啟了農(nong) 業(ye) 機械化智慧監管應用的新篇章。

  據了解,趙春江團隊綜合運用4G/5G、大數據、物聯網、雲(yun) 計算等技術開展了農(nong) 機全程機械化作業(ye) 數字化監管技術研究與(yu) 應用,研發了農(nong) 機作業(ye) 數字化監管係統,可實現農(nong) 機深鬆、翻地、平地、旋耕、播種、插秧、施肥、噴藥、收獲、秸稈還田、打捆等全程作業(ye) 實時位置監控、軌跡回放、作業(ye) 量統計、作業(ye) 質量分析、作業(ye) 重漏區域檢測、跨區作業(ye) 監測、作業(ye) 補貼核算等。

  該係統已在全國26個(ge) 省市、629個(ge) 縣區、4990個(ge) 合作社、314個(ge) 國有農(nong) 場開展了規模化應用,農(nong) 機作業(ye) 監管終端安裝超過20萬(wan) 套,服務作業(ye) 麵積2億(yi) 畝(mu) ,監控農(nong) 機作業(ye) 地塊數量1600萬(wan) 個(ge) ,獲取作業(ye) 照片數量1.3億(yi) 張,累計總數據量達70TB,總記錄數達到590億(yi) 條。

  “這項技術讓農(nong) 機手體(ti) 會(hui) 到了數字化帶來的便利,從(cong) 以前的‘跟著感覺走’逐漸變為(wei) 現在的‘數據說了算’,能夠指導農(nong) 機手進行高質量的作業(ye) ,讓作業(ye) 效率提高20%以上,從(cong) 而可以讓農(nong) 機手更專(zhuan) 心幹活,幹得活多了,收入也就增加了。”趙春江說,“該技術也給各級農(nong) 機管理部門的日常管理帶來了革命性變化,實現了監測精準化、核算精細化、管理數字化,大大減少了管理部門的人力物力投入,讓工作效率提升了2—3倍以上。”

  築牢“大糧倉(cang) ”,做好糧食安全“壓艙石”

  5G通信等新一代信息技術對我國現代農(nong) 業(ye) 發展和生產(chan) 方式的變革帶來了深遠影響。作為(wei) 國家糧食安全的“壓艙石”,黑龍江省耕地資源豐(feng) 富,黑土地肥力高,土地集中連片,規模化程度高,農(nong) 業(ye) 機械化水平高,發展智慧農(nong) 業(ye) 具有得天獨厚的優(you) 勢。

  黑龍江數字農(nong) 業(ye) 如何高質量發展?趙春江提出6點建議。

  首先,以“築牢中華大糧倉(cang) ,率先實現農(nong) 業(ye) 現代化,做好黑土地保護和中國糧食安全壓艙石”為(wei) 目標,加強農(nong) 村地區5G等信息基礎設施建設,建立天空地一體(ti) 化的農(nong) 業(ye) 信息采集和黑土地保護利用監測體(ti) 係,構建黑龍江農(nong) 業(ye) 農(nong) 村大數據中心,為(wei) 實現農(nong) 業(ye) 農(nong) 村數字化奠定基礎。

  其次,加強大數據和人工智能等農(nong) 業(ye) 應用,圍繞農(nong) 業(ye) 生產(chan) 、經營、管理等主要環節建立模型算法,提升算力和智能決(jue) 策水平,建設農(nong) 業(ye) 智慧大腦。

  第三,加強自主高端農(nong) 機裝備的設計研發和生產(chan) 製造,力爭(zheng) 3年—5年內(nei) 實現國外高端農(nong) 機裝備的全替代,全部安裝北鬥衛星定位係統,確保農(nong) 業(ye) 生產(chan) 安全。

  第四,麵向生產(chan) 經營主體(ti) ,建設數字化社會(hui) 服務體(ti) 係,創新發展互聯網+農(nong) 業(ye) 服務業(ye) 模式,大力發展“互聯網+金融服務”“互聯網+農(nong) 機服務”“互聯網+農(nong) 技推廣”“互聯網+農(nong) 資供應”等數字化生產(chan) 服務業(ye) 。

  第五,加強數字鄉(xiang) 村建設,構建以大數據為(wei) 基礎的數字化鄉(xiang) 村治理體(ti) 係。

  第六,圍繞水稻、大豆、玉米和養(yang) 殖業(ye) ,建設智慧農(nong) 業(ye) 試點,集成應用新技術新裝備,發展新模式,提升農(nong) 業(ye) 產(chan) 能和資源利用效率,開展數字鄉(xiang) 村試點建設,促進鄉(xiang) 村三產(chan) 融合,提升鄉(xiang) 村數字化治理能力。

  記者 馬愛平

(責編: 李雨潼)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