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即時新聞 > 時政

搭實踐平台 促供需對接

發布時間:2022-08-09 10:22:00來源: 人民日報

  一年多前,畢業(ye) 後的就業(ye) 選擇還在困擾著閩江學院大三學生石琦琦。一年後的今年6月,站在福建省福州市“好年華,聚福州”引才活動啟動儀(yi) 式講台上,已是閩江學院新任輔導員的石琦琦,麵向來自各地的學子,道出自己的心聲:“通過‘好年華,聚福州’活動,讓我有機會(hui) 選擇在福州就業(ye) 生活,使我感覺到很幸福。”

  自2021年起,福州市持續開展“好年華,聚福州”活動,福州團市委、市人社局、市文旅局等部門牽頭,通過搭建實踐平台、提供就業(ye) 保障等,多措並舉(ju) ,力促青年人才供需對接。

  “引才留才,福州向我們(men) 伸出了援手。”去年暑期,一則來自學校老師的推薦讓石琦琦打起了精神——福州首次舉(ju) 辦“好年華,聚福州”活動,鼓勵大學生前往基層一線,擔任基層團組織兼職幹部,同時為(wei) 福州市外學子提供7646個(ge) 優(you) 質社會(hui) 實踐崗位,並配備實踐導師——選拔、麵試、上崗。21歲的石琦琦走上了福州團市委機關(guan) 的實習(xi) 崗位,“主要工作就是對接來福州大學生的參訪活動。”石琦琦說。

  “優(you) 越的生態環境和舒適的就業(ye) 環境,讓大家對福州產(chan) 生了良好的印象。”北京大學碩士生李博遠感觸深刻。與(yu) 此同時,福州市也收獲滿滿——通過集中參訪、線上雙選會(hui) 等各項活動,超過4500名學子達成就業(ye) 意向,5860人參加社會(hui) 實踐和遊學觀光。

  “通過研學實踐活動,讓青年人更好地了解福州、愛上福州,進而留在福州。”福州市副市長孫曉嵐表示。把人才“留下”不是終點,如何讓人才留得住、留得好,福州在製度創新上下功夫。享受一年期免費住宿,為(wei) 外地畢業(ye) 生在福州求職打造“暖心工程”;萬(wan) 元生活補貼和一次性租房補貼,讓在市內(nei) 穩定就業(ye) 3個(ge) 月以上的學子,暫解人生起步階段的經濟壓力;優(you) 秀創業(ye) 項目資助和創業(ye) 擔保貸款貼息,讓“大眾(zhong) 創業(ye) ”在福州蔚然成風;每年開拓上萬(wan) 個(ge) 就業(ye) 實習(xi) 崗位、全麵放寬落戶限製、人才限價(jia) 房、公租房政策,更讓學子有了實打實的獲得感……一個(ge) 多月的係列活動,讓石琦琦對福州引才政策有了深入了解,也讓她下定決(jue) 心留在福州。

  供需兩(liang) 方的雙向對接,讓引才活動提質增效。“公司發力數字經濟,急需相關(guan) 專(zhuan) 業(ye) 的人才加盟,雙向選擇解了企業(ye) 燃眉之急。”銳捷網絡股份有限公司負責人說。在去年的引才活動中,市人社局統一的需求征集和對接,讓來自福州大學計算機軟件與(yu) 理論專(zhuan) 業(ye) 的胡俊欽“精準入位”,成功與(yu) 公司簽約。“數字福建建設方興(xing) 未艾,這裏有我的廣闊舞台。”胡俊欽說。

  “福州著力形成覆蓋全領域、各層級、動態更新的‘橫縱一體(ti) ’政策格局,構建‘好年華,聚福州’人才政策體(ti) 係,為(wei) 青年學子在內(nei) 的天下英才來福州、留福州提供一係列暖心服務,用心用情打造‘近悅遠來’人才發展環境。”福州市委常委、組織部部長蔡亞(ya) 東(dong) 表示。

  主題航班、人才公寓、交流參訪、實習(xi) 實踐、課題調研……2022年“好年華,聚福州”引才活動已拉開序幕,預計將為(wei) 學子提供26879個(ge) 實踐崗位。

  眼下,石琦琦也在線上忙著為(wei) 大學新生解答疑問——“老師,福州這座城市‘性格’怎麽(me) 樣呢?”“福州熱情又溫婉,美麗(li) 又大方,歡迎各位同學選擇在福州學習(xi) ,希望以後也留在這裏工作。”石琦琦語氣堅定。(本報記者 顏 珂 劉曉宇)

(責編: 李雨潼)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