種子專業成熱門與種業振興成熱詞密不可分
原標題:種子專(zhuan) 業(ye) 何以成熱門
今年,多所農(nong) 業(ye) 院校的種子專(zhuan) 業(ye) 深受考生歡迎,這與(yu) 種業(ye) 振興(xing) 成熱詞密不可分。培養(yang) 種業(ye) 人才,要確保人盡其才,讓有誌於(yu) 種業(ye) 者能持續學種務種。加快培養(yang) 種業(ye) 人才,既要有真金白銀的硬措施,也要有安心舒心的軟環境,應充分激發種企對人才的吸引力,實現人才、資金、技術多要素融合。
近日,隨著高校公布錄取分數線,種子科學與(yu) 工程、生物育種等一度“小眾(zhong) ”的專(zhuan) 業(ye) 熱了起來。農(nong) 業(ye) 農(nong) 村部日前公布國家種業(ye) 陣型企業(ye) 名單,從(cong) 全國3萬(wan) 餘(yu) 家種業(ye) 企業(ye) 中遴選了69家農(nong) 作物、86家畜禽、121家水產(chan) 種業(ye) 企業(ye) ,打造種業(ye) 振興(xing) 骨幹力量。把這兩(liang) 條新聞聯係起來,可以感受到種業(ye) 振興(xing) 的時代腳步。
據報道,很多有誌於(yu) 農(nong) 的高考生選擇了種子專(zhuan) 業(ye) 。過去,農(nong) 學專(zhuan) 業(ye) 的不少招生計劃要靠調劑才能完成。現在,不少考生主動選擇種子專(zhuan) 業(ye) ,被第一誌願錄取。2021年,中國農(nong) 業(ye) 大學“強基計劃”第一年招生,就把種子科學與(yu) 工程專(zhuan) 業(ye) 納入其中,當年全校最高分的考生就選擇了這一專(zhuan) 業(ye) 。2022年,該校在全國範圍內(nei) 首次設立生物育種科學本科專(zhuan) 業(ye) ,其中,植物育種與(yu) 動物育種兩(liang) 個(ge) 方向,納入“強基計劃”招生。今年,多所農(nong) 業(ye) 院校的種子專(zhuan) 業(ye) 深受考生歡迎。
種子專(zhuan) 業(ye) 成熱門與(yu) 種業(ye) 振興(xing) 成熱詞密不可分。2021年7月,中央深改委審議通過《種業(ye) 振興(xing) 行動方案》。一年來,種業(ye) 振興(xing) 行動從(cong) 種質資源、創新攻關(guan) 、企業(ye) 扶優(you) 、基地建設、市場淨化五方麵推進,取得了初步成果。從(cong) 種業(ye) 發展要求來看,不管是解決(jue) 保基本的糧食供給“夠不夠”問題,還是保多樣保質量的“優(you) 不優(you) ”問題,尤其是搶占農(nong) 業(ye) 科技製高點的“有沒有”問題,都得依靠種業(ye) 人才。而種業(ye) 教育正是種業(ye) 人才成長的必要途徑。這意味著在種業(ye) 教育領域要提前布局,培育和儲(chu) 備人才。
當前,全球種業(ye) 競爭(zheng) 日益激烈,直接表現是育種技術的競爭(zheng) ,其實很大程度也是種業(ye) 人才的較量。中央強調,“把種源安全提升到關(guan) 係國家安全的戰略高度,集中力量破難題、補短板、強優(you) 勢、控風險”。所謂控風險,既要防控育種原創技術的卡脖子風險,也要防控育種人才的卡脖子風險。前者在於(yu) ,種業(ye) 強國已進入“常規育種+生物技術+信息技術+人工智能”的育種4.0時代,而我國處在育種2.0時代。後者在於(yu) ,一些發達國家的種業(ye) 總部都有數千名科研人員,而我國種企缺乏生物育種和常規育種結合的複合型人才。
種業(ye) 是農(nong) 業(ye) 科技皇冠上的明珠。我國種業(ye) 科研人員數量居世界第一,但在結構和質量上還有較大不足,一些領域和環節存在人才斷層。其實,種業(ye) 人才隊伍也是梯隊建設,不同人才都有不可替代的價(jia) 值。種業(ye) 振興(xing) ,既要有種業(ye) 戰略科學家,也要有種業(ye) 科技領軍(jun) 人才,還要有大量的青年科技人才和種業(ye) 工程師。我國現代種業(ye) 起步晚,八成的種業(ye) 人才集中在高校和科研院所。作為(wei) 創新主體(ti) 的種業(ye) 企業(ye) ,其人才引進和培養(yang) 成本較高,不僅(jin) 外聘人才發揮作用不夠,而且存在自身人才流失。
近年來,投身種業(ye) 的年輕人越來越多,折射出以企業(ye) 為(wei) 主體(ti) 的現代種業(ye) 體(ti) 係正逐步建立。過去,不少種業(ye) 人才是半路出家,有的是學植保出身,有的是搞栽培轉行,育種大多是課題組式,成果轉化不夠,市場導向不足。如今,現代商業(ye) 化育種體(ti) 係呈高度分工的專(zhuan) 業(ye) 化趨勢,各類育種人才就如螺絲(si) 釘一樣運轉,尤其需要大量的青年科技人才和種業(ye) 工程師。隨著種業(ye) 企業(ye) 扶優(you) 行動實施,多省份出台種業(ye) 人才補貼政策,為(wei) 種業(ye) 人才向種企流動和集聚提供了條件。
培養(yang) 種業(ye) 人才,要確保人盡其才,讓有誌於(yu) 種業(ye) 者能持續學種務種。一個(ge) 新品種從(cong) 選種到試驗到推廣,大多要十年。而一個(ge) 種業(ye) 人才從(cong) 入門到學會(hui) 到精通,大概率不止十年。加快培養(yang) 種業(ye) 人才,既要有真金白銀的硬措施,也要有安心舒心的軟環境,應充分激發種企對人才的吸引力。放眼今後,要建立健全現代種業(ye) 體(ti) 係,以企業(ye) 為(wei) 主要載體(ti) ,以高校院所為(wei) 重要一環,實現人才、資金、技術多要素融合,讓種業(ye) 人才發揮最大效能。(喬(qiao) 金亮)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