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即時新聞 > 時政

零碳生活悄然接近,你準備好了嗎?

發布時間:2022-08-12 10:50:00來源: 《工人日報》

  閱讀提示

  零碳作為(wei) “雙碳”目標下的新理念和新實踐,正滲透到人們(men) 生活的方方麵麵。飲食、居住、出行等領域的零碳實踐正在進行。專(zhuan) 家表示,零碳應當作為(wei) 一項長期目標,穩紮穩打,有序推進。

  一款牛奶在原料獲取以及生產(chan) 、運輸、銷售和廢棄階段完成零碳排放;一棟建築通過綠色產(chan) 能、高效節能等多技術疊加,達到零碳運行;一個(ge) 高速服務區依托生態設計、循環利用、能源替代,實現零碳運營……

  零碳這一曾經陌生的詞匯,作為(wei) “雙碳”目標下的新理念和新實踐,正滲透到人們(men) 生活的方方麵麵。零碳不是完全不排放二氧化碳,而是通過計算溫室氣體(ti) 排放,設計方案抵減碳足跡、減少碳排放,直至達到碳的相對零排放。目前行業(ye) 的零碳實踐進展如何?在實現零碳的過程中存在哪些難點?零碳又將對人們(men) 的生活產(chan) 生怎樣的影響?對此,《工人日報》記者進行了探訪。

  食品企業(ye) 紛紛發力

  記者近日在北京市西城區的一家華聯生活超市內(nei) ,看到兩(liang) 款牛奶正上架銷售,在商品外包裝上,除品牌標識和牛奶品類外,顯著位置還標明了“碳中和”字樣。

  2022年被稱為(wei) 零碳食品元年,不少食品企業(ye) 紛紛向零碳發力。“零碳食品是一個(ge) 新概念。”中國農(nong) 業(ye) 大學食品科學與(yu) 營養(yang) 工程學院教授羅雲(yun) 波介紹說,事實上,食品在養(yang) 殖、加工、運輸、銷售到儲(chu) 存等各個(ge) 環節都可能產(chan) 生碳排放。目前,企業(ye) 主要采取節能減排和碳排放交易的方式實現碳中和,達到碳的相對零排放。

  據了解,零碳食品的生產(chan) 企業(ye) 通過盡可能少使用化肥農(nong) 藥、利用清潔能源加工製造、提高包裝回收再利用等方式減少碳排放,通過種樹治沙、農(nong) 業(ye) 固碳等方式實現碳中和。而零碳食品的誕生需要經過碳盤查和碳中和認證。對於(yu) 企業(ye) 而言,減碳投入和認證開支,都是需要為(wei) 零碳付出的成本。

  在技術挑戰和成本壓力下,企業(ye) 追求零碳的動力來自何方?羅雲(yun) 波表示,一方麵,在“雙碳”目標下,節能減排是大勢所趨,率先實現零碳有利於(yu) 在未來的競爭(zheng) 中經得起優(you) 勝劣汰的考驗;另一方麵,零碳蘊含深刻的社會(hui) 價(jia) 值,對於(yu) 企業(ye) 樹立良好的品牌形象也大有助益;除此之外,消費者購買(mai) 環保產(chan) 品的意願不斷增強,企業(ye) 可由此吸引更多消費者。

  不過,羅雲(yun) 波也特別提醒道,關(guan) 於(yu) 零碳食品,目前尚無明確概念,以企業(ye) 自身的宣傳(chuan) 性概念居多。

  零碳建築推動城鄉(xiang) 建設綠色發展

  一座麵積為(wei) 3467平方米的建築,能源自給率可達112%,通過可再生能源、綠色建材、通風采光等節能減排技術,實現零能耗和零排放……此前,中新天津生態城不動產(chan) 登記中心獲評天津市首個(ge) 零碳建築示範項目。據介紹,該建築每年可減少二氧化碳排放329噸,相當於(yu) 種樹3000棵。

  中國建築節能協會(hui) 發布的《中國建築能耗與(yu) 碳排放研究報告(2021)》顯示,我國建築全過程碳排放量約占全國碳排放總量的50%。

  “零碳建築是指充分利用建築本體(ti) 節能措施和可再生能源資源,使可再生能源二氧化碳年減碳量大於(yu) 等於(yu) 建築全年全部二氧化碳排放量的建築。”全國首個(ge) 零碳建築團體(ti) 標準《零碳建築認定和評價(jia) 指南》指出,需通過對建築的控製指標評價(jia) 和碳排放量核算,對零碳建築進行認定。

  記者從(cong) 住房和城鄉(xiang) 建設部獲悉,多地持續探索可再生能源建築應用技術措施,發展零碳建築。比如,福建省大力推廣太陽能光伏光熱等可再生能源建築一體(ti) 化應用,鼓勵智能光伏與(yu) 綠色建築融合發展。

  此外,契合低碳建造、循環經濟的裝配式建築近年來也備受推崇。數據顯示,2021年,全國新開工裝配式建築麵積達7.4億(yi) 平方米,同比增長18%,占新建建築麵積的24.5%。

  能源轉型助推實現零碳交通

  日前,全國首個(ge) 實現自我中和的“零碳服務區”在濟南東(dong) 正式投入使用。來自山東(dong) 高速集團的數據顯示,項目運行後年均碳減排約3400噸,已遠超建成前年均2300餘(yu) 噸的二氧化碳排放量,實現了零碳運營。

  交通運輸是碳排放的重要領域之一,占我國碳排放總量的10%左右。交通係統低碳化是實現交通領域“雙碳”目標的關(guan) 鍵抓手之一。

  “大力推廣新能源汽車和節能汽車、使用替代燃料汽車以減少碳排放是實現零碳交通的重要方式。”汽車行業(ye) 分析師、江西新能源科技職業(ye) 學院新能源汽車技術研究院院長張翔表示,零碳交通意味著新能源汽車和替代燃料汽車在交通領域的滲透率將快速增長。

  張翔認為(wei) ,成本問題是目前推廣新能源汽車和燃料替代汽車的難點之一。“以氫燃料電池車為(wei) 例,由清潔能源生產(chan) 出的綠氫能真正實現環保,卻要麵臨(lin) 較高的製備成本。”張翔同時提及,雖然新能源汽車在駕駛時能實現零碳排放,但我國約70%的發電量為(wei) 火力發電,發電過程中也會(hui) 釋放碳。未來,要推動發電方式逐步向風力發電、光伏發電等轉型。

  除此之外,多地探索碳普惠應用場景,將步行、騎行、乘公交、坐地鐵等出行行為(wei) 轉換為(wei) 碳減排量,通過兌(dui) 換優(you) 惠券等獎勵方式,鼓勵引導公眾(zhong) 低碳出行。而公交車“油換電”、能量回饋裝置將軌道交通能量“變廢為(wei) 寶”都是正在進行的節能減排實踐。

(責編: 李雨潼 )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