炎炎三伏,為戶外勞動者送上清涼
【一線講述】
“消夏小窩”“流動愛心驛站”“勞動者港灣”——
炎炎三伏,為(wei) 戶外勞動者送上清涼
編者按
今年入夏以來,我國高溫日數多、覆蓋範圍廣、多地最高氣溫破曆史極值,中央氣象台13日繼續發布高溫紅色預警,中國氣象局當天啟動高溫三級應急響應。
做好高溫天氣下的作業(ye) 勞動保護,是維護勞動者權益的重要內(nei) 容。麵對持續高溫天氣,全國多地創新方法,幫助廣大戶外勞動者平安度夏。讓我們(men) 聽聽各地城市建設者、管理者的故事與(yu) 心聲,共同感受城市公共服務應有的精度與(yu) 溫度。
納涼公交,工友的“消夏小窩”
講述人:湖北省宜昌市公交集團副總經理 王傑
真沒想到,我們(men) 的“納涼公交”火了。
“納涼公交”的緣起,是因為(wei) 我不經意間看到的一幕。那天,烈日當頭,一群從(cong) 事園林綠化的工友窩在橋下草地上休息,汗珠滿布他們(men) 的額頭、身上。看著他們(men) ,我不由想起小時候忙完農(nong) 活,酷暑難耐,卻沒有地方歇腳的情景。當時我就想,我們(men) 能為(wei) 這些在高溫天氣堅持工作的勞動者做些什麽(me) ?
苦苦思索中,我突然心裏一動:夏季中午是公交客流的低峰期,能否將一些閑置的公交車利用起來,轉化為(wei) “納涼車”,既盤活閑置的公交資源,又為(wei) 工友們(men) 提供服務?7月8日,宜昌市公交集團先在本市雲(yun) 集路開展試點,收到了積極反饋和高度評價(jia) 。於(yu) 是,這項服務很快擴展到多個(ge) 區域,現在每天都有8輛“納涼車”分布在本市7個(ge) 建築工地,為(wei) 工友提供消暑空間。
桶裝水、風油精、人丹……每輛“納涼車”都配備了防暑降溫的基本物資,並安裝了窗簾,為(wei) 工友們(men) 打造相對私密的休息空間。為(wei) 了給工友們(men) 提供一個(ge) 相對安靜的環境,我們(men) 優(you) 先選擇純電動、噪音小的公交車。由於(yu) 本市每個(ge) 建築工地的作業(ye) 時間不同,我們(men) 就派專(zhuan) 人和每個(ge) 建築工地對接,一般中午12點到下午3點,工友都可以到相應的“納涼車”裏休息。
工友們(men) 也發自內(nei) 心愛護這個(ge) “消夏小窩”。有些工友會(hui) 自帶紙板墊在公交車的通道上,以免鞋底的瀝青粘在地板上。還有一次,一位細心的工友了解到“納涼車”的駕駛員沒有吃飯,就專(zhuan) 門給他買(mai) 了一份盒飯。這些點點滴滴的細節,讓我們(men) 十分感動。
勞動沒有高低貴賤之分,每個(ge) 職業(ye) 都很光榮。在日新月異的城市中,這些工友是幫助人們(men) 實現美好生活的重要力量。未來,我們(men) 會(hui) 將這項便民惠民服務堅持下去,並隨著季節變化調整內(nei) 容,讓更多城市建設者綻放幸福笑容。
舒適港灣,帶來體(ti) 貼涼意
講述人:重慶市沙坪壩區城市管理局環衛科科長 夏博
從(cong) 2020年開始,重慶在全市範圍內(nei) 設置“勞動者港灣”,為(wei) 環衛工人、交巡警、外賣送餐員、出租車網約車駕駛員等戶外勞動者提供臨(lin) 時休息場所,讓他們(men) 推門進來就能歇歇腳、解解乏。
實際上,2012年,為(wei) 了解決(jue) 環衛工人休息難問題,我們(men) 沙坪壩區就依托已有的公共衛生間管理房、工具房和部分街邊門店,在全區鋪設了約200個(ge) “環衛愛心驛站”,為(wei) 環衛工人提供了有凳子休息、有一口水喝的簡單服務。
隨著時間推移,“環衛愛心驛站”受眾(zhong) 少、地方小、功能簡單的局限性逐步凸顯。我們(men) 區對原有的“環衛愛心驛站”進行了站點精簡和功能升級,一批煥然一新的“勞動者港灣”呈現在公眾(zhong) 麵前。現在,我們(men) 服務的對象更多了,從(cong) 環衛工人擴大到了所有戶外勞動者;休息區域更大了,功能也更齊全,除了提供空調、冰箱、微波爐、熱水壺等常用設施,還增加了無線上網功能,讓勞動者們(men) 享受更多便利。
“勞動者港灣”的建設,匯聚了多方力量。截至目前,沙坪壩全區一共有46個(ge) “勞動者港灣”。除自建的固定站點外,我們(men) 還引入社會(hui) 資本,建設了5個(ge) 移動亭式的“勞動者港灣”,重點布置在服務密度相對較低的西部區域,推動該項目覆蓋整個(ge) 戶外工作者群體(ti) 。
對於(yu) 廣大戶外勞動者來說,舒適的港灣不僅(jin) 是一個(ge) 服務場所,更是一個(ge) 文化平台。我們(men) 在“勞動者港灣”進門處擺上雜誌和宣傳(chuan) 冊(ce) ,讓這裏成為(wei) 傳(chuan) 達政策精神、分享時事消息的中轉站。牆上張貼著一些優(you) 秀戶外勞動者的照片,展現他們(men) 日常工作中平凡而光榮的風姿。在這裏,一座有溫度的城市為(wei) 廣大戶外勞動者提供著便利、記錄著榮譽,也讓勞動者們(men) 體(ti) 會(hui) 到了自己與(yu) 城市之間的緊密關(guan) 聯。
現在,知道“勞動者港灣”的人越來越多了。那些常來常往的出租車、網約車司機和外賣騎手、快遞小哥等等,都對“勞動者港灣”讚不絕口。不少市民朋友也循跡而來,在重慶40多度的酷熱中享受一份體(ti) 貼的涼意。
別有洞天,市民消夏好去處
講述人:陝西省西安市人防辦法規與(yu) 平戰處處長 邢江江
雖然立秋已過,可持續的高溫天氣還是讓人非常難熬。在我們(men) 人防納涼中心,沁人心脾的舒爽,為(wei) 市民朋友,特別是戶外勞動者提供了避暑消夏的好去處。
這幾天下午兩(liang) 點左右,室外溫度逼近40℃,不少快遞小哥揮汗如雨,在結束了一單派送後,便匆匆“躲進”緯二街人防納涼中心。快遞小哥小潔曾經告訴我,一走進納涼中心,“一下子就放鬆了”。他說,納涼中心可真不賴,每次送完單路過,他都會(hui) 進來。沒想到,裏麵不光有座椅、飲水機、防暑藥品,還有報紙雜誌、免費WiFi等便民設施,真是別有洞天!
環衛工人李師傅也很喜歡這裏,每天下午休息時,他都和同伴進來喘口氣、歇歇腳,然後接著幹。
今年6月剛啟用的緯二街紅小巷人防納涼中心,入口位於(yu) 緯二街十字東(dong) 南角和雁塔西路紅小巷口公交車站旁邊,一些等待公交車或剛下車的乘客也會(hui) 進來坐坐。
人防工程是國防工程的重要組成部分。目前我們(men) 設立的兩(liang) 處納涼中心,是上世紀七十年代西安市人防工程的一部分,一處位於(yu) 安東(dong) 街,另一處位於(yu) 緯二街紅小巷。納涼中心每年6月中下旬到9月中下旬免費向市民開放,除下雨天外,每天下午1:30至晚上9:30,廣大市民朋友都可以來納涼中心消暑。
由於(yu) 內(nei) 外溫差較大,我們(men) 在納涼中心入口放置了納涼須知牌,提醒市民注意溫差,以免感冒。同時,我們(men) 積極執行防疫要求,掃碼、測溫、戴口罩等防疫舉(ju) 措一樣不少,還會(hui) 有工作人員提醒人們(men) 戴好口罩。我們(men) 還製定了文明納涼服務公約,規範秩序,為(wei) 廣大市民朋友營造一個(ge) 舒適、清靜、溫馨、安全的納涼環境。
流動驛站,把清涼“送上門”
講述人:山東(dong) 省淄博市工會(hui) 戶外勞動者流動愛心驛站負責人 李翠芹
在淄博的大街小巷,遍布著327家愛心驛站,“冷可取暖、熱可納涼、渴可喝水、累可歇腳”,戶外勞動者隻要看到貼有“戶外勞動者驛站”牌子的商戶等空間,便可進去休息。盡管如此,我們(men) 發現,很多戶外勞動者沒有時間或沒有條件離開工作場地,無法享受到固定驛站的服務。
為(wei) 此,淄博市總工會(hui) 決(jue) 定:打造近距離服務戶外勞動者的新載體(ti) “戶外勞動者流動愛心驛站”,讓愛心驛站從(cong) 固定變流動,從(cong) “迎你來”變“送上門”。
5月18日,“戶外勞動者流動愛心驛站”服務車正式上路“開跑”。麻雀雖小,五髒俱全。車內(nei) 不僅(jin) 有飲水機、微波爐、針線包、醫藥箱、雜誌、工具箱等常用物資,還配備了醫療、心理、法律等專(zhuan) 家服務,為(wei) 環衛工人、建築工人、園林綠化工人、交通警察、城管執法人員、電力通信維修人員、出租車司機、快遞員、送餐員等戶外勞動者提供貼心便捷的服務。
7月15日,淄博最高氣溫一度達到37℃,我們(men) 的流動驛站先後來到青銀高速高新區收費站服務點、青銀高速淄博收費站服務點等,為(wei) 堅守在疫情防控一線的工作人員送去防暑慰問品,並向各防控站點贈送了礦泉水、毛巾、降溫茶、透明皂等防暑降溫物資。
除了醫療服務,心理谘詢服務也很受歡迎。還記得今年中考前夕,在東(dong) 張裏片區服務時,一位女職工向我們(men) 求助。因為(wei) 孩子麵臨(lin) 中考,她天天吃不下睡不著,還在不經意間將這種情緒傳(chuan) 導給了孩子,所以既自責又無助。車上隨行的淄博市職工心理健康服務專(zhuan) 家講師團成員付麗(li) 娜為(wei) 她做心理輔導,成功化解了她的緊張情緒。
三個(ge) 月來,我們(men) 的流動驛站每周定期出發,已經走進41個(ge) 片區和項目施工現場,為(wei) 7000餘(yu) 人次提供服務。穿行在炎熱夏季,十米車廂承載一城溫暖,流動驛站傳(chuan) 遞人間善意。
悉心關(guan) 愛,撐起“消暑降溫傘(san) ”
講述人:河北省石家莊市裕華區環境衛生管理大隊東(dong) 苑三大班班長 郭俊茹
17年前,我成為(wei) 一名“用笤帚丈量城市道路,以雙手扮靚城市顏值”的城市美容師,負責河北省石家莊市裕華區體(ti) 育大街附近的衛生清掃工作。
記得剛開始參加工作時,一到伏天,溫度高、濕度大,掄著笤帚掃幾下,汗就止不住地流。實在熱得受不了,隻能找片樹蔭,拿把扇子,坐在馬路牙子上休息片刻。
2010年起,石家莊街頭陸續建起了“環衛作息用房”,桌椅、空調、飲水機、微波爐、儲(chu) 物櫃、急救藥箱等一應俱全,大家幹活兒(er) 累了就可以進去吹吹空調、歇歇腳,再也不用坐在馬路上躲太陽了。
俗話說,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如今,我們(men) 的保潔工具也更新換代,腳蹬三輪保潔車換成了電動三輪保潔車,省時省力多了。以前,蹬著裝滿垃圾的三輪車,感覺腿就跟灌了鉛似的,特別是炎炎夏日,特別吃力。現如今,有了電動三輪車,從(cong) 街頭到巷尾,擰一擰車把就能到達,作業(ye) 起來輕鬆多了。
這幾年,一入夏,我們(men) 就執行錯時工作製度。每當氣溫超過35℃,我們(men) 下午的上班時間就會(hui) 由一點半調整到三點,其間由保潔機器工作,我們(men) 可以抓緊時間休息,大大減輕了工作強度。每年七八月份,單位和裕華區總工會(hui) 還會(hui) 給我們(men) 發放“消暑大禮包”,裏邊有綠豆、茶葉、清涼油、風油精、藿香正氣水等,為(wei) 我們(men) 夏季工作“保駕護航”。
高溫下工作雖然辛苦,可來自社會(hui) 的關(guan) 懷總會(hui) 給我們(men) 帶來陣陣“清涼”。我們(men) 班組負責的轄區內(nei) 有兩(liang) 家銀行,每次路過時,裏麵的工作人員就會(hui) 熱情地招呼我們(men) 進去:“郭姐,進來喝口水歇歇吧!”“郭姐,進來吹吹空調吧!”每當聽到他們(men) 的招呼聲,我心裏都甜絲(si) 絲(si) 的。
記得有一次,我正彎腰撿垃圾時聽到有人走近,一抬頭,人已經跑遠了,隻看到保潔車上放著幾瓶冷飲。還有一些小朋友,不僅(jin) 給我們(men) 送水喝,還會(hui) 把零食分給我們(men) 。“阿姨,我以後一定不亂(luan) 扔垃圾,不給你們(men) 添麻煩。”聽著這些童真的話,我感覺再炎熱的天氣也能堅持。
如今,商家的大門向我們(men) 敞開,給我們(men) 提供洗手、接水、上廁所等便利;路人們(men) 也飽含善意,一瓶水、一根冰棍,是大夥(huo) 對我們(men) 的關(guan) 心和認可。我深深感受到,隨著社會(hui) 的發展,環衛工人這個(ge) 職業(ye) 得到了越來越多的尊重。我們(men) 唯有努力做好本職工作,用幹淨整潔的城區環境來回饋人們(men) 對我們(men) 的關(guan) 愛。
(項目團隊:光明日報記者 張勝、張國聖、趙秋麗(li) 、馮(feng) 帆、耿建擴、陳元秋、夏靜、張銳、張哲浩、王斯敏 光明日報見習(xi) 記者 黃漢鑫 光明日報通訊員 徐夢玲、沙紅翠、郭妍君、趙元君)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