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即時新聞 > 時政

傳統智慧發新芽——讓古老家訓家風成為新時代育人資源

發布時間:2022-08-16 09:58:00來源: 光明網-《光明日報》

  光明日報記者 周世祥

  暑假到了,廣東(dong) 省珠海市十字門小學四年級學生接到了這樣一份暑期德育作業(ye) :與(yu) 父母長輩溝通了解家族發展情況、家訓以及背後的故事,與(yu) 家庭成員共同繪製一幅“家族根脈圖”。

  “這項作業(ye) 還附有一個(ge) 小要求:根脈圖清晰豐(feng) 富、家訓辭約義(yi) 豐(feng) 。它的意義(yi) 是讓學生們(men) 感受到,樹高千尺有根、水流萬(wan) 裏有源,在聆聽和記錄過程中將家庭根脈回憶固化,傳(chuan) 承良好家風,進一步深化家庭代際的親(qin) 情,促進家庭和諧。”負責教師告訴記者。

  “家是最小國,國是千萬(wan) 家”,簡單的歌詞道出的是家與(yu) 國的樸素關(guan) 係,也道出了人們(men) 心中對於(yu) “家國情懷”的理解。家是社會(hui) 的細胞,家庭的和睦幸福是社會(hui) 穩定的基礎,新時代背景下,如何讓廣大青少年傳(chuan) 承好家風,從(cong) 古老的家風家訓中汲取精神養(yang) 分,係牢親(qin) 情紐帶,做社會(hui) 主義(yi) 核心價(jia) 值觀的踐行者?

  1.家風教育重在“育”,培養(yang) 的是一個(ge) 人走向社會(hui) 的精神風貌

  “許人一物,千金不移”“不聽是非,不傳(chuan) 是非”“一言既出駟馬難追”……在筆鋒走轉中,學生們(men) 跟隨老藝術家一邊體(ti) 悟書(shu) 法藝術的魅力,一邊在心中種下家訓的種子。7月19日,浙江海寧斜橋社區組織開展“一句話傳(chuan) 承老街家訓之‘書(shu) 家訓’”活動,在社區五老誌願者俞允的帶領下,小朋友們(men) 從(cong) 最基本的開筆、握筆、浸墨開始,揮毫潑墨,寫(xie) 下自己最認同的家規家訓內(nei) 容。

  “俗話說,國有國法,家有家規。家規如同一把尺子,度量著我們(men) 每一個(ge) 人,優(you) 良的家風和家規,能夠在點點滴滴中塑造出優(you) 秀的品格。父親(qin) 和母親(qin) 告訴我們(men) ,做人要寬容、誠實、善良……這都是我們(men) 寶貴的家規。”學生們(men) 認為(wei) 。

  在內(nei) 蒙古包鐵五小“傳(chuan) 承千古家訓,樹立良好家風”活動中,小段同學在自錄的小視頻中這樣分析自己對家規內(nei) 涵的理解:“寬容,就是不計較一時的過錯。善良不在於(yu) 是大還是小,平凡的舉(ju) 動就包含著善念。有一次出小區買(mai) 菜時,一位阿姨被石頭絆倒,手裏拿著的蘋果撒了一地。我忙跑過去幫忙撿蘋果,撿完了一抬頭,正看到對麵的爺爺對著我笑,瞬間感到心裏暖暖的。”

  在湖北荊門興(xing) 隆街道惠澤園社區,家風、家訓知識被誌願者老師歸納為(wei) “從(cong) 善養(yang) 德”“餐桌家規”“訪人家規”三個(ge) 方麵,通過一個(ge) 個(ge) 視頻短片講解,孩子們(men) 聽得津津有味,紛紛舉(ju) 手搶答老師提出的問題。“這次活動旨在告訴大家知禮儀(yi) 、重家風是中華民族的優(you) 秀傳(chuan) 統,引導青少年在傳(chuan) 承家風中築牢責任意識和擔當精神。”

  在東(dong) 北師範大學家庭教育研究院院長趙剛看來,“傳(chuan) 家風”活動有助於(yu) 推動 家庭文化建設,使家庭文化與(yu) 社會(hui) 文化、學校文化有機結合, 形成大的協同育人格局。“家風教育重在‘育’,‘育’什麽(me) 呢?它培養(yang) 的是一個(ge) 人走向社會(hui) 的精神風貌, 表現在他的行為(wei) 特征、習(xi) 慣特點、規則意識等方麵。”趙剛分析,“ 在一個(ge) 家庭中怎麽(me) 治家、怎麽(me) 教育子女,首先要有規則,而家規、家訓就是規則的體(ti) 現; 規則建立後通過家中一代代人有效地實施,就是教育過程。”

  中國教育學會(hui) 家庭教育專(zhuan) 業(ye) 委員會(hui) 常務副理事長鹿永建更強調一種開放心態。“這類收集、朗誦、書(shu) 寫(xie) 自家家規活動的意義(yi) 更在於(yu) 過程,在於(yu) 親(qin) 子互動,然而,要尋覓到真正可以滋養(yang) 一個(ge) 家庭精神的文本,不一定是自己家‘祖傳(chuan) ’的,要‘優(you) 中選優(you) ’而‘不必在我’,希望通過這類學習(xi) 、教育活動,每個(ge) 家庭、每個(ge) 人都能找到自己內(nei) 心需要遵從(cong) 的恒久價(jia) 值。”

  2.優(you) 秀家規家訓,是每個(ge) 家庭都應學習(xi) 的成長箴言

  “一位諾貝爾獎獲得者、二位外交家、三位科學家、四位國學大師、五位全國政協副主席、十八位兩(liang) 院院士……為(wei) 什麽(me) 錢氏家族能夠世代興(xing) 盛,人才輩出呢?這跟錢氏家風家訓對後代的影響有很大關(guan) 係。”7月21日上午,在江蘇張家港的“城市益空間-森林書(shu) 屋”,新市民小記者們(men) 正在聽閱讀推廣人、領讀者姚美霞老師講解《錢氏家訓》的個(ge) 人篇、家庭篇、社會(hui) 篇和國家篇。“《錢氏家訓》是無價(jia) 的寶典,它主張忠孝傳(chuan) 家,愛國恤民,化家為(wei) 國。它不隻是錢氏後人的行為(wei) 準則,更是留給每個(ge) 中國人的寶貴精神遺產(chan) ,是我們(men) 每一個(ge) 中國家庭都應該認真學習(xi) 的成長訓言。”

  在浙江嘉興(xing) 南湖區,一場別具特色的“子城研學”之行引導孩子們(men) 走近勤儉(jian) 、清廉、孝慈和誠信四種優(you) 良家風,通過學習(xi) 古代立坐行走的禮儀(yi) 、體(ti) 驗作揖禮,孩子們(men) 懂得了如何表達對父母、同輩以及他人的尊重;在江蘇無錫梁溪區,孩子們(men) 在蕩口古鎮聆聽華氏家族的故事,打卡漫遊華蘅芳故居的數理長廊,在華君武漫畫館暢想繪畫世界,在華氏義(yi) 莊感受孝義(yi) 文化,在華燧工作坊會(hui) 通館追溯銅活字印刷起源,華氏家族以詩書(shu) 傳(chuan) 家、“尚德樂(le) 善”的家族文化浸潤他們(men) 心田;在廣西柳州華林社區,黨(dang) 委書(shu) 記、婦聯主席韋雄帶領轄區居民、婦聯執委一同參觀“愛蓮街”,向他們(men) 講述這一地名的來由及背後崇尚清廉的故事,孩子們(men) 也發揮巧思妙想,運用手中的畫筆,繪出自己對廉榮貪恥的理解。

  記者注意到,古代名家家規、家訓文本,地方名勝和文化曆史場所都成為(wei) 家風教育的載體(ti) 。在鹿永建看來,改革開放40餘(yu) 年,黨(dang) 中央重視文化建設,社會(hui) 各界開始了接續家文化的努力,傳(chuan) 統家規家訓包含的對人、對家庭、對教育的認識價(jia) 值逐漸被重新發現,人們(men) 在傳(chuan) 統與(yu) 現代的張力中尋找價(jia) 值坐標。

  麵對浩如煙海的名家大族家規家訓、家譜家書(shu) 文本,究竟哪些有轉化為(wei) 當下育人資源的價(jia) 值?鹿永建給出了四個(ge) 標準:一是要看其人性觀是否夠深刻、夠平衡;二是體(ti) 係、規模是否完備,有一定的知識規模和體(ti) 量;三是是否具備家國眼光乃至世界眼光,胸襟是否開闊;四是對當代文化場景、當代人麵臨(lin) 的困境和難題是否有針對性、實用性。

  “其實符合這些標準的經典文本很多,讀起來都很有味道、很有吸引力,例如朱柏廬《治家格言》,僅(jin) 僅(jin) 幾百字,卻是一個(ge) 豐(feng) 富的體(ti) 係,著名的企業(ye) 家、慈善家田家炳先生曾回憶兒(er) 時父親(qin) 一句句教他的情景,而這也成為(wei) 他奉行一生的格言和座右銘;最近我反複研讀的顏之推《顏氏家訓》相對體(ti) 量比較大,對人的認識很深刻;《曾國藩家書(shu) 》對自我的解剖甚至具有些現代性,在曾國藩寫(xie) 給兒(er) 子的信中,時常會(hui) 談幾句對自己的檢討和反思,是不是處事懦弱了、急躁了,和兒(er) 子一起探討分享。”鹿永建說。

   3.給傳(chuan) 統家風增添時代性內(nei) 容

  “我要用行動來影響孩子,而不是隻用語言去說教孩子;我要無條件地去愛孩子本來的樣子,而不是去愛我要求的樣子;我要控製自己的情緒,和孩子們(men) 一起安靜、和平地處理好每一個(ge) 當下……”

  7月6日,廣東(dong) 吳川大山街道嶺圩社區家長學校組織了一場“少年兒(er) 童心向黨(dang) 親(qin) 子誦讀傳(chuan) 家風”主題教育宣傳(chuan) 活動,17組家庭參加,小朋友們(men) 參與(yu) 製作家規家訓小報等有趣的育人環節,家長帶領孩子們(men) 誦讀了由社區編寫(xie) 的一套“父母規”。

  “樹立好的家風,家長的榜樣作用很重要。我們(men) 鼓勵家長言傳(chuan) 身教,對孩子多些尊重、鼓勵和讚美,向孩子傳(chuan) 達正向的力量,同時給孩子立好家規,要求孩子在日常生活中按家規執行,潛移默化地培養(yang) 良好的生活作風。”社區工作者介紹。

  趙剛表示,傳(chuan) 統家規反映了人類建立家庭後所遵循的基本規則和價(jia) 值,盡管時代變遷,但家規中的很多並未改變。“比如治家強調和諧,強調人倫(lun) ,強調有效的交流和尊重;強調生活能力,勤做家務;尊重生命規律和生活規律等等。不少古代家規有黎明即起、灑掃清除的內(nei) 容, 強調人應早睡早起、規律生活,放在現在同樣是健康的生活方式,這也可以醫治不少年輕人的‘手機依賴症’‘秉燭夜遊症’。”

  “當然,隨著社會(hui) 的發展變化,傳(chuan) 統家規中絕對的家長製、絕對的長尊幼卑、完全服從(cong) 等觀念是應拋棄的。人類進入信息化時代,年輕人掌握的知識技能可能要比老年人更快更多,如果還是‘絕對服從(cong) ’的高壓狀態,必然導致上位與(yu) 下位的矛盾。所以,揚棄地、批判地繼承家風,根本上還是要尊重人權、尊重科學規律、尊重正常人倫(lun) 關(guan) 係。”趙剛表示。

  趙剛分析,兩(liang) 代人甚至幾代人共同學習(xi) 、互相學習(xi) ,是網絡時代賦予家文化的一個(ge) 新特點。他表示,在新的家風中,家庭主持者 自身的與(yu) 時俱進和學習(xi) 狀態很重要。“過去對家風家規的承繼是‘被動的’,老祖宗留下的東(dong) 西,就照這麽(me) 做,至於(yu) 它的科學性在哪,沒有質疑,也不敢質疑。今天我們(men) 生活在處處開放的網絡時代,家庭教育促進法也提出保證未成年人的發展,主體(ti) 是家長, 親(qin) 子關(guan) 係要和諧,這就要求長輩要學習(xi) 、要提升,建設學習(xi) 型家庭,提高子女教育科學化的水平。此外,在尊重社會(hui) 主流的價(jia) 值選擇的同時, 也應保留每個(ge) 家庭當中為(wei) 大家尊重的一些生活方式, 給個(ge) 性留出一點空間。”

  鹿永建表示,給傳(chuan) 統家風增添時代性內(nei) 容,除了可以創新性轉化,實現古代家規的“微創新”,讓傳(chuan) 統智慧發新芽,還可以從(cong) 世界其他民族經典裏發現更多治家智慧,“例如,以色列兒(er) 童成長階段有幾本人人必讀的書(shu) ,如《塔木德》,體(ti) 量其實非常大,其中也凝聚著對家庭關(guan) 係的思考。在其中尋找共同的價(jia) 值和精神的精粹,並加以批判吸納、創新推廣,讓文化之森林更有高度、縱深,有抗風抗雨的能力。”

(責編:李雨潼)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