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即時新聞 > 時政

【激發企業能動性】國企:敢幹顯擔當

發布時間:2022-08-17 09:50:00來源: 經濟日報

  日前召開的中共中央政治局會(hui) 議對下半年經濟工作作出重要部署,提出“營造好的政策和製度環境,讓國企敢幹、民企敢闖、外企敢投”。在當前經濟企穩回升的關(guan) 鍵時期,強調三個(ge) “敢”字有何意義(yi) ?本報推出“激發企業(ye) 能動性”係列報道,看如何充分調動各方麵積極性,發揮企業(ye) 和企業(ye) 家能動性。

  國有企業(ye) 是中國特色社會(hui) 主義(yi) 的重要物質基礎和政治基礎。國企改革三年行動紮實推進,進一步激發國企內(nei) 生活力動力,國有經濟競爭(zheng) 力、創新力、控製力、影響力、抗風險能力持續增強。

  “對國資國企而言,中共中央政治局會(hui) 議提出讓國企敢幹,這既是鼓勵,又是鞭策。要再接再厲深化國企改革,迎難而上加快高質量發展,更好發揮國有經濟的戰略支撐作用。”中企聯研究部研究員劉興(xing) 國表示。

  深化改革 提升能力

  今年上半年,中央企業(ye) 實現營業(ye) 收入19.2萬(wan) 億(yi) 元,同比增長12%;實現利潤總額1.4萬(wan) 億(yi) 元,同比增長7.1%;實現淨利潤1.1萬(wan) 億(yi) 元,同比增長6.1%;累計上繳稅費1.5萬(wan) 億(yi) 元,同比增長14.4%;累計完成固定資產(chan) 投資1.2萬(wan) 億(yi) 元,同比增長6.7%。

  國務院國資委秘書(shu) 長彭華崗強調,我國經濟韌性強,長期向好的基本麵不會(hui) 改變,中央企業(ye) 高質量發展穩中向好的態勢也不會(hui) 改變。

  我國是化工大國,但不是化工強國,大量高端新材料依賴進口。由中化集團、中國化工重組而來的中國中化重拳出擊,今年上半年中化連雲(yun) 港循環經濟產(chan) 業(ye) 園的碳三項目首批裝置啟動試生產(chan) ,還陸續落地包括環氧樹脂產(chan) 業(ye) 鏈、聚合物添加劑產(chan) 業(ye) 鏈、尼龍66產(chan) 業(ye) 鏈、ABS產(chan) 業(ye) 鏈等在內(nei) 的多個(ge) 重大戰略項目,通過發揮自主技術優(you) 勢,實現延鏈補鏈強鏈。其中,揚農(nong) 瑞泰己內(nei) 酰胺法尼龍66項目一次性開車成功,通過創新原料路線打破跨國公司對核心原料己二腈的長期壟斷,解決(jue) 了“卡脖子”問題。

  今年上半年,中國中化業(ye) 績創出新高:實現營業(ye) 收入5849億(yi) 元,同比增長11%;實現淨利潤252億(yi) 元,同比增長119%。與(yu) 此同時,中國中化明確服務中國農(nong) 業(ye) 高質量發展、為(wei) 化工新材料補短板的產(chan) 業(ye) 使命,勇挑重擔、敢打頭陣。

  中國中化董事長、黨(dang) 組書(shu) 記寧高寧表示,中國中化要錨定建設“世界一流綜合性化工企業(ye) ”目標,全麵對標世界一流企業(ye) ,完成當好產(chan) 業(ye) 鏈鏈長、打造原創技術策源地等多項任務。

  隨著鞍鋼重組本鋼順利完成,我國鋼鐵業(ye) 形成“南有寶武、北有鞍鋼”的新格局。為(wei) 確保產(chan) 業(ye) 安全,鞍鋼“十四五”規劃提出鋼鐵、礦業(ye) “雙核”戰略,發揮在礦產(chan) 資源開發方麵領先優(you) 勢,著力打造世界級鐵礦資源開發企業(ye) 。

  鞍鋼集團董事長、黨(dang) 委書(shu) 記譚成旭表示,預計到2025年,鞍鋼鐵精礦產(chan) 量比2020年增長50%,2030年實現翻一番,鐵礦石自給率將顯著提升,成為(wei) 保障我國鋼鐵業(ye) 產(chan) 業(ye) 鏈供應鏈安全的“穩定器”和防範鋼鐵市場周期性波動風險的“壓艙石”。

  企業(ye) 強,則國家強。麵對“兩(liang) 個(ge) 大局”深刻演變,中央企業(ye) 作為(wei) 我國企業(ye) 參與(yu) 國際競爭(zheng) 的國家隊,須心懷“國之大者”,強化使命擔當,加快建設一批產(chan) 品卓越、品牌卓著、創新領先、治理現代的世界一流企業(ye) ,在全麵建設社會(hui) 主義(yi) 現代化國家、實現第二個(ge) 百年奮鬥目標進程中實現更大發展、發揮更大作用。

  激發動力 營造環境

  今年上半年,中央企業(ye) 改革三年行動主體(ti) 任務基本完成,舉(ju) 措完成率超過95%。中國特色現代企業(ye) 製度建設進一步加強,戰略性重組和專(zhuan) 業(ye) 化整合取得積極進展,市場化改革持續深化和落地,改革紅利不斷釋放。

  吉林大學中國國有經濟研究中心研究員李錦表示,穩定預期和信心的一個(ge) 重要標誌就是發揮企業(ye) 和企業(ye) 家能動性,必須營造好的政策和製度環境。

  日前,國投、華潤集團、招商局集團、中國建材、中國寶武5家央企正式轉為(wei) 國有資本投資公司。國資監管加快從(cong) 管企業(ye) 向管資本轉變,堅持授權與(yu) 監管相結合、放活與(yu) 管好相統一。從(cong) 理順國有資本運作監管鏈條看,國資監管機構依法對國有資本投資、運營公司和其他直接監管的企業(ye) 履行出資人職責,國有資本投資、運營公司對所出資企業(ye) 履行股東(dong) 職責,科學界定所有權和經營權邊界,有效發揮國有資本投資、運營公司功能作用,加大對企業(ye) 授權放權力度,賦予企業(ye) 更多自主權,進一步強化企業(ye) 市場主體(ti) 地位。

  中國建材集團有限公司董事長、黨(dang) 委書(shu) 記周育先表示,中國建材著力管好所投資股權,重點通過公司治理結構和派出董監事管股權,加強資本流動和收益收繳。

  與(yu) 此同時,國有企業(ye) 健全市場化經營機製,打造有核心競爭(zheng) 力的市場主體(ti) 。圍繞激發活力、提高效率,著力深化勞動、人事、分配三項製度改革,以更大力度更深層次推進管理人員能上能下、員工能進能出、收入能增能減,國有企業(ye) 反應靈敏、運行高效、充滿活力的市場化經營機製正加快形成。

  比如,在高端顯示材料、高端沸石係列環保材料等領域處於(yu) 世界領先地位的中節能萬(wan) 潤股份有限公司,現有技術人員1200餘(yu) 人,占公司總人數比例超過30%。為(wei) 確保核心關(guan) 鍵人才、業(ye) 務骨幹“留得住、引得來、用得好”,2021年,萬(wan) 潤公司采用限製性股票作為(wei) 激勵工具,向符合授予條件的610名激勵對象授予2120萬(wan) 股限製性股票,其中科技核心骨幹447人,占本次激勵計劃總人數73%。與(yu) 此同時,不斷完善短期激勵機製和措施。

  作為(wei) 科改示範企業(ye) ,萬(wan) 潤2021年新增受理專(zhuan) 利124項,獲得授權專(zhuan) 利72項。研發效率顯著提高,全年完成科研開發項目648項,開發新產(chan) 品646個(ge) ,均較上年有較大提升。2022年一季度營業(ye) 收入13.7億(yi) 元,歸屬上市公司股東(dong) 淨利潤2.3億(yi) 元,分別較去年同期增長74.26%和76.67%。

  在強化正向激勵的導向下,國企中長期激勵“政策包”和“工具箱”日益豐(feng) 富。中央企業(ye) 和地方已開展中長期激勵的子企業(ye) 分別為(wei) 4487家和2659家,占具備開展中長期激勵條件的各級子企業(ye) 的比例分別為(wei) 87.4%和81.6%,激勵人數分別為(wei) 29.71萬(wan) 人和14.37萬(wan) 人。

  鼓勵創新 完善機製

  市場活力來自於(yu) 人,特別是來自於(yu) 企業(ye) 家,來自於(yu) 企業(ye) 家精神。黨(dang) 和國家高度重視企業(ye) 家隊伍建設,弘揚企業(ye) 家精神,發揮企業(ye) 家作用。不久前,國資委黨(dang) 委擴大會(hui) 議傳(chuan) 達學習(xi) 中央政治局會(hui) 議精神,強調大力弘揚企業(ye) 家精神,鼓勵支持企業(ye) 敢闖敢幹敢試。

  今年7月,國務院國企改革領導小組辦公室召開專(zhuan) 題推進會(hui) ,對以高質量黨(dang) 建引領國企改革三年行動,弘揚企業(ye) 家精神激勵擔當作為(wei) 有關(guan) 工作進行再動員、再推動。提出鼓勵企業(ye) 家勇於(yu) 創新、以精神激勵增強企業(ye) 家榮譽感、加強對企業(ye) 家的服務保障等多項舉(ju) 措。

  “國企改革能否成功,關(guan) 鍵是企業(ye) 一把手想不想改革、敢不敢亮劍。”山東(dong) 重工集團董事長、黨(dang) 委書(shu) 記譚旭光深有體(ti) 會(hui) 。1998年,譚旭光臨(lin) 危受命擔任濰柴集團的前身濰坊柴油機廠廠長,大刀闊斧推進市場化改革,企業(ye) 走上騰飛之路。此後,以濰柴為(wei) 主體(ti) 組建山東(dong) 重工集團、重組中國重汽集團,導入國企改革的“濰柴模式”,迅速激活這些企業(ye) 幹事創業(ye) 的生態,實現高質量發展。2021年,山東(dong) 重工集團營業(ye) 收入超過5000億(yi) 元,利潤總額超過200億(yi) 元。

  李錦認為(wei) ,企業(ye) 家要敢為(wei) 人先,做創新發展的探索者、組織者、引領者,一要發揮凝聚發展合力的能動作用,促進企業(ye) 發展方向與(yu) 國家決(jue) 策部署同向同行,在風浪搏擊中獲得新的成長;二要發揮創新創造的能動性,帶領企業(ye) 堅持研發,加強核心關(guan) 鍵技術攻關(guan) ,切實增強企業(ye) 核心競爭(zheng) 力;三要發揮企業(ye) 改革的主觀能動性,大膽開拓,調動企業(ye) 職工的積極性。

  國資委副主任翁傑明強調,要堅持嚴(yan) 管與(yu) 厚愛相結合。落實“三個(ge) 區分開來”要求,完善並落實好盡職合規免責事項清單,合理劃定界限,旗幟鮮明地為(wei) 敢作敢為(wei) 、擔當負責的幹部撐腰鼓勁,激勵和保障企業(ye) 家勇於(yu) 開拓創新。(經濟日報記者 周 雷)

(責編:李雨潼)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