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裝行業係統科學規範管理是大勢
原標題:家裝行業(ye) 規範化是大勢
推進裝修裝飾行業(ye) 規範健康發展,是廣大消費者實現避坑的根本。總體(ti) 而言,裝修裝飾行業(ye) 準入缺乏明確的製度要求,服務標準也尚不明確。係統科學的規範管理需要進一步加強。
擁有一套房子,開啟了安居樂(le) 業(ye) 的起點。再根據自己的心意對房屋內(nei) 部進行裝修裝飾,則承載了人們(men) 對美好生活更豐(feng) 富更現實的向往。這幾年,反複的疫情讓人們(men) 有更長時間與(yu) 自己的房子共處,不少人將提升居住品質提上家庭議事日程。媒體(ti) 報道,今年上半年上海疫情過後曾出現了一波改善熱潮,一些家庭希望置換麵積更大一點的房子,讓居住空間更開闊,還有很多人選擇將略顯老舊的房屋裝修裝飾翻新。在“房住不炒”的背景之下,人們(men) 不再像過去那樣熱衷買(mai) 更多的房子投資,而是把資金用於(yu) 改善自住房屋。除了以小換大或換到地段更適合生活需求的區域,還有人選擇投入更多資金用於(yu) 家居環境的升級改造。
你曾有過怎樣的裝修經曆?人們(men) 對於(yu) 裝修行業(ye) 的吐槽不絕於(yu) 耳:這裏的“貓膩”有點多。網上流傳(chuan) 著不少裝修避坑指南,幫助你在和裝修工長打交道時更少入坑。即使選擇了規模稍大的裝修公司,法律工作者們(men) 還是不得不指導廣大消費者避開裝修合同上的陷阱。
消費者遇到的第一大痛點或許就是被裝修公司要求增加項目,合同之外的增項有的是合理的,有的與(yu) 裝修人員前期的設計不合理、測量不仔細有關(guan) ,還有的則屬於(yu) 惡意增項。為(wei) 了促成銷售,有的裝修公司或者裝修隊伍少報或漏報施工麵積,或在合同中故意不寫(xie) 或者少寫(xie) 一些關(guan) 鍵項目,都是為(wei) 了把初期整體(ti) 預算降低,等開工後再增加報價(jia) 。還有的裝修公司私自給消費者做增項,並告知這個(ge) 項目是一定要做的,以達到多收費用的目的。麵對增項問題,消費者應該提前問清楚後續是否會(hui) 有,並要求裝修人員把增項控製在一定範圍,如果超出太多,就要警惕是否被“套路”了。另外,應該要求裝修的變更或增項需要業(ye) 主簽字同意方能進行。
裝修逾期問題也很常見。貝殼研究院調查顯示,參與(yu) 調查的家庭有一半都遇到未按合同約定時間交付裝修的問題。造成逾期的原因除了裝修產(chan) 品、材料未能及時到位外,有很多是因為(wei) 裝修公司的管理水平以及工藝水平不足,或者需要返工等。裝修已經完成了大半,即便逾期,很多消費者也隻能無奈等待。在簽訂合同時,消費者應與(yu) 裝修隊伍商定好完工時間,規定因為(wei) 裝修公司的因素導致逾期的,需要其負賠償(chang) 責任。
現在很多裝修都是整包的形式,一些裝修材料或者用品也是由裝修公司提供。這時,消費者需要盡量與(yu) 裝修公司確定品牌,避免裝修方以約定的材料無貨、替換成類似商品的辦法以次充好。
裝修合同還須防止“文字遊戲”。比如裝修方可能提出各種部品長度不足整數的以整數計算,超過整數米的按延米計算。照此約定,比如3.2米的長度,會(hui) 按4米計算工費,這無疑會(hui) 增加費用。應避免類似的模糊計算辦法,並把雙方商定好的算法寫(xie) 進合同。
你也許和我一樣,對家具建材市場門口“改水改電”“刷大白”等招牌旁邊招攬生意的裝修工身影並不陌生。伴隨城鎮化進程的推進和房地產(chan) 市場的快速發展,我國家裝行業(ye) 市場規模持續增長。裝飾裝修行業(ye) 取得了長足進步,也湧現出一些較為(wei) 知名的品牌裝飾裝修企業(ye) 。但總體(ti) 而言,裝飾裝修行業(ye) 呈現“大行業(ye) 、小企業(ye) ”的特點,行業(ye) 的分散性較強。裝修公司大多是地方企業(ye) ,甚至絕大多數裝修工程都是由工長帶著小施工隊完成,連鎖家裝企業(ye) 的數量占比僅(jin) 為(wei) 10%左右。
裝修裝飾行業(ye) 目前尚存在集中度低、供應鏈冗長、流程不規範等問題。推進行業(ye) 規範健康發展,是廣大消費者實現避坑的根本。應加大對行業(ye) 的引導和規範力度。從(cong) 事家裝行業(ye) 的很多是小微企業(ye) 或個(ge) 體(ti) 勞動者,處於(yu) 缺少組織、一盤散沙的狀態,給行業(ye) 規範和市場監管帶來一定難度,也是造成市場亂(luan) 象的根源。我們(men) 觀察到,一些城市出台了室內(nei) 裝飾裝修管理辦法,但總體(ti) 而言,裝飾裝修行業(ye) 準入缺乏明確的製度要求,服務標準也尚不明晰。因此,整個(ge) 行業(ye) 係統科學的規範管理需要進一步加強。(亢 舒)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