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即時新聞 > 時政

盲盒造型引爭議,如何保護未成年消費者

發布時間:2022-08-18 10:35:00來源: 光明網-時評頻道

  作者:王鍾的

  近年來,盲盒潮玩類產(chan) 品越發火熱,但隨之而來的題材、造型等問題也頻頻引發質疑。據媒體(ti) 報道,一些盲盒產(chan) 品帶有明顯的恐怖、色情元素。“這樣的造型和服飾大人看了都會(hui) 臉紅,更別說孩子了。”此類盲盒產(chan) 品引來一些家長質疑,他們(men) 擔心孩子接觸以後健康成長受到妨礙。

  毋庸置疑,盲盒潮玩類產(chan) 品走紅,未成年人消費者是重要的推動力量。一方麵,未成年人對新鮮事物具有好奇心,而盲盒恰好滿足了他們(men) 尋求未知感的心理;另一方麵,少年兒(er) 童本來就處於(yu) “玩”的年齡,未成年人的家長也願意為(wei) 孩子的興(xing) 趣愛好和娛樂(le) 埋單。從(cong) 市場現實看,盲盒潮玩類產(chan) 品也發生“向下傳(chuan) 播”的傾(qing) 向,有更多未成年人成為(wei) 消費主體(ti) 。

  以往,盲盒生產(chan) 商更多是從(cong) 安全角度考慮未成年人保護。比如,出於(yu) 對幼童誤吞食小零件的擔心,在盒子後麵標注“適合3歲以上”等。但是,除了最基本的安全提醒,影響更大的還是盲盒產(chan) 品的題材和內(nei) 容。如果手辦角色具有暴力傾(qing) 向,那麽(me) 沉浸其中的孩子可能受到暴力價(jia) 值的誤導;如果角色形象裸露身體(ti) ,也可能導致孩子形成錯誤的性觀念,甚至誘導未成年人走上違背道德、違反法律的錯誤道路。

  加強對盲盒潮玩類產(chan) 品的管理,在設計、營銷、傳(chuan) 播等環節充分考慮未成年人的需求,是廠商、監管機構和家長應當盡到的責任。盲盒手辦是玩具,但又不是簡單的兒(er) 童玩具,其複雜性應當被充分認識,監管工作也理應更加細化。

  完善並落實產(chan) 品分級製度,是解決(jue) 問題的重要方式。此外,對於(yu) 明顯存在暴力、裸露等元素的產(chan) 品,銷售商家應當開辟專(zhuan) 櫃展示,避免未成年人接觸和購買(mai) 此類產(chan) 品。

  有報道解釋稱,平日慣見的潮玩類盲盒,裏麵的娃娃其實並不是玩具,而是模型。玩具適用的《國家玩具安全技術規範》與(yu) 模型適用的《模型產(chan) 品通用技術要求》有差異,相比之下,前者對保護未成年人的規範考慮更周到。因此,有關(guan) 部門在開展監管時,應當明確盲盒手辦的玩具屬性,以玩具的標準要求來約束廠商,從(cong) 而更好地保護未成年人。

  8月16日,市場監管總局發布《盲盒經營活動規範指引(試行)(征求意見稿),提出不得向8周歲以下未成年人銷售盲盒,不得含有歪曲曆史、封建迷信、淫穢色情、恐怖暴力、宗教極端、民族歧視、分裂國家等法律法規禁止以及違背公序良俗的內(nei) 容。這份征求意見稿的發布,不僅(jin) 表明了國家對盲盒經濟加強管理的態度,也倒逼企業(ye) 加強自我約束,從(cong) 而滿足未來更加嚴(yan) 格的監管要求,實現自身長遠發展。

  對於(yu) 為(wei) 孩子購買(mai) 盲盒的家長來說,除了花錢給孩子帶來快樂(le) ,更要關(guan) 心“買(mai) 什麽(me) ”。家長是孩子成長的親(qin) 密伴侶(lv) ,要把滿足孩子的娛樂(le) 需求與(yu) 成長教育結合在一起。一些家長不了解孩子日常接觸的信息,未能正確履行家庭教育責任。很多時候,家長隻要多陪伴孩子,就能發現孩子成長過程中存在的問題,避免“少兒(er) 不宜”的內(nei) 容對孩子造成傷(shang) 害。

  隨著市場經濟的發展,文化創意產(chan) 業(ye) 的日益豐(feng) 富,總有很多類似盲盒的新生事物,等待著人們(men) 不斷辨析、不斷改進管理,逐步實現文化創意發展與(yu) 社會(hui) 接受度之間的平衡。不管怎樣,保護未成年人身心健康是社會(hui) 最大的共識,任何人都不能逾越這條底線。(王鍾的)

(責編:李雨潼)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