數字新職業 助力青年在“雲端”追夢
【一線講述】
編者按
信息化時代,數字經濟催生了豐(feng) 富多樣的新產(chan) 業(ye) 、新業(ye) 態、新場景,也深刻影響著當代青年的工作與(yu) 生活。許多青年借助數字經濟的風口,在數字經濟這片“星辰大海”中點亮自己的人生價(jia) 值,成為(wei) 推動技術進步和社會(hui) 發展的重要力量。
日前,人社部公布了“農(nong) 業(ye) 數字化技術員”“機器人工程技術人員”等18個(ge) 新職業(ye) ,並對數字特征明顯的新職業(ye) 予以分類標注。讓我們(men) 走近幾位互聯網新職業(ye) 從(cong) 業(ye) 者,看看他們(men) 如何在“雲(yun) 端”闖出新天地,勇當數字浪潮中的“弄潮兒(er) ”。
農(nong) 業(ye) 數字化技術員:當數據成為(wei) 農(nong) 業(ye) “新養(yang) 料”
講述人:阿裏巴巴集團數字鄉(xiang) 村與(yu) 區域經濟發展事業(ye) 部技術員 張梵迪
前兩(liang) 天,有朋友把人社部最新發布的新職業(ye) 轉發給我,興(xing) 致勃勃地問:“農(nong) 業(ye) 數字化技術員,這不就是你的工作嗎?”我看後心頭一喜:我的工作終於(yu) 得到了“官方認證”。
我做農(nong) 業(ye) 已經7年多了,算是科班出身。大學時,我就讀於(yu) 浙江大學農(nong) 學院。畢業(ye) 後,先是和朋友一起創業(ye) ,做過農(nong) 業(ye) 化肥生產(chan) ,種過小番茄,工作一直停留在傳(chuan) 統農(nong) 業(ye) 場景裏。後來,我發揮懂傳(chuan) 統農(nong) 業(ye) 又懂數字化的優(you) 勢,進入阿裏巴巴數字鄉(xiang) 村團隊,專(zhuan) 注於(yu) 農(nong) 業(ye) 產(chan) 業(ye) 、鄉(xiang) 村治理和服務等方麵的數字化,“打造鄉(xiang) 村振興(xing) 的數字引擎”成為(wei) 我的新使命。
用數字化來改造農(nong) 業(ye) 生產(chan) 的各個(ge) 環節,是個(ge) 很有成就感的過程。在嘉善西塘,我們(men) 做了稻米產(chan) 業(ye) 鏈數字化升級項目,讓數字化能力深入到稻米育種、種植、生產(chan) 、供應和銷售的各個(ge) 環節,包括建設作物大數據智能平台、數字化三農(nong) 信息服務應用、菜鳥智慧雲(yun) 倉(cang) 、訂單農(nong) 業(ye) 、數字營銷等等。通過這種全產(chan) 業(ye) 鏈建設,幫助本地農(nong) 業(ye) 生產(chan) 降本、提質、增效。在杭州蕭山橫一村,我們(men) 以一張智能地圖鏈接鄉(xiang) 村、村民和遊客,全麵清晰地展示當地的文旅資源,並通過平台引流,吸引遊客進村。去年10月建成以來,橫一村很快成了杭州周邊的網紅打卡點。看到那麽(me) 多人湧進村裏,我心裏美滋滋的。
做業(ye) 務的過程充滿艱辛,每天的行程都排得滿滿當當,不是在縣城裏,就是在去縣城的路上。緊盯項目實施、測試應用效果、開展業(ye) 務培訓……我深深體(ti) 會(hui) 到,成為(wei) 一名合格的農(nong) 業(ye) 數字化技術員需要具備多項跨領域技能,隨著數字農(nong) 業(ye) 技術越來越成熟,這方麵的人才缺口會(hui) 越來越大,而我也期待著更多同行的加入,讓我們(men) 一起切磋前行。
今天,數據作為(wei) 一種新型生產(chan) 要素正成為(wei) 農(nong) 業(ye) 增產(chan) 增收的新養(yang) 料。農(nong) 業(ye) 數字化場景正迅速從(cong) 消費端走向更上遊。我們(men) 隨之溯流而上,以數字技術打通“研、產(chan) 、供、銷”全鏈路,推動農(nong) 業(ye) 提質降本增效,探索農(nong) 業(ye) 現代化的數字技術新路徑。
未來,我會(hui) 持續深耕農(nong) 業(ye) 和鄉(xiang) 村數字化領域,不斷提升專(zhuan) 業(ye) 能力,也希望能將經驗和方法傳(chuan) 遞給更多人。
人工智能訓練師:“訓練”出精度99.95%的數據模型
講述人:華為(wei) 雲(yun) AI工程師 夏小飛
上午9點,來到公司,打開電腦,登錄華為(wei) 雲(yun) AI開發生產(chan) 線ModelArts,查看昨晚同時在跑的幾個(ge) 模型的訓練效果,分析它們(men) 在某些測試數據上表現不佳的原因……AI訓練師一天的工作開始了。
作為(wei) “訓練師”,訓練前,先要觀察分析數據,跟數據標注團隊溝通數據處理方案,思考要采用的模型和訓練方案;然後編碼、訓練模型;訓練後,對模型效果進行分析,調整參數或增加數據,再接著訓練模型……這樣循環往複的工作看似枯燥,但當訓練出的模型在實際項目中成功落地,心中充滿了成就感。
我曾經做過一個(ge) 路邊停車位的車牌識別項目,客戶對模型精度要求高達99.95%。運用場景也麵臨(lin) 多種挑戰,大角度傾(qing) 斜、燈光天氣幹擾等,壓力特別大。我通宵達旦地和團隊一起討論方案、查找資料,多個(ge) 模型同步訓練進行比對,仔細分析每張識別失敗的圖片,最後終於(yu) 做出了客戶滿意的效果。模型上線那天,每個(ge) 人都特別開心。
與(yu) 其他軟件工程師崗位相比,AI訓練師聽起來很高大上,薪資待遇也更高。一些工作多年的軟件工程師,也有轉行做AI的想法。但實際上,AI訓練師的要求可不低。對於(yu) 一個(ge) 實際場景,大部分訓練師都能訓練出精度70%至80%的“玩具”模型,但是要達到商用條件的95%、甚至99%精度,就非常考驗訓練師的能力和經驗了。
現在高校計算機相關(guan) 專(zhuan) 業(ye) 中從(cong) 事AI研究的占比很大,社會(hui) 上的AI培訓也如雨後春筍。但我們(men) 招聘時經常發現,大部分應聘AI訓練師的求職者,隻是跟著學校裏的課程或者網上公開的項目做了一些練習(xi) ,對技術細節、新的平台和工具並沒有深入研究,實際的項目經驗也不足,與(yu) 企業(ye) 的需求差距較大。作為(wei) 一名AI訓練師,我們(men) 不僅(jin) 要持續跟進新的AI技術,也要在項目過程中學習(xi) 其他行業(ye) 知識。這是這份工作帶來的挑戰,也是這份職業(ye) 能夠讓人不斷創新、保持興(xing) 奮的原因。我願意在這個(ge) 崗位上一直做下去,不斷突破自己。
信息安全測試員:保護數字世界中的“人”和數據
講述人:北京知道創宇信息技術股份有限公司信息安全測試員 徐得翔
信息安全測試員的工作主要有兩(liang) 方麵:一是“查缺補漏”,即在獲得授權的情況下,模擬黑客視角對目標網絡和業(ye) 務係統進行攻擊,找出目標存在的漏洞,並提出改進建議,保證網絡及資產(chan) 安全;二是“亡羊補牢”,即在係統被攻陷後,在被攻擊網絡和業(ye) 務係統中查找攻擊者留下的蛛絲(si) 馬跡,提出修複建議,避免下次攻擊者從(cong) 同一途徑入侵。
一個(ge) 漏洞看似不起眼,卻往往會(hui) 引發“蝴蝶效應”,讓整個(ge) 係統崩潰。先於(yu) 攻擊者發現漏洞,保護係統免受惡意攻擊,真是最有成就感的工作之一。前幾年我參與(yu) 了一個(ge) 安全測試項目,經過曆時兩(liang) 天的反複排查,發現了一枚危險等級較高的未知漏洞,可直接獲取電腦的管理員權限。在提示了客戶這一漏洞信息後,我將這枚漏洞提交到了“國家信息安全漏洞共享平台”,獲得了平台頒發的原創漏洞證書(shu) 。
安全事件溯源,需要不斷嚐試、失敗、再嚐試……有時很長時間沒有任何進展,也要耐得住寂寞,不灰心、不放棄。一次,某機構業(ye) 務係統遭到黑客攻陷,網頁被竄改,係統權限變更,關(guan) 鍵業(ye) 務數據有被拷貝的風險。我們(men) 火速趕到現場,從(cong) 數以萬(wan) 計的係統運行記錄中尋找異常記錄。從(cong) 早上9點一直查找到晚上10點,終於(yu) 查到了攻擊非法入侵的路徑及其全部非法行為(wei) ,並成功阻止。
當下,中國的信息安全測試員麵臨(lin) 著“需求極大、人員極少”的情況,而且隨著數字化進程不斷推進,信息安全技術類人才的需求會(hui) 越來越大。“信息安全測試員”成為(wei) 人社部公布的新職業(ye) ,今年又新增了“數據安全工程技術人員”,就是國家對信息安全工作高度重視的體(ti) 現。
我國的信息技術、網絡技術、IT技術和世界先進水平還有一定差距。未來,我希望自己掌握更加過硬的技術能力,保護數字世界中的“人”和數據,為(wei) 推進祖國信息安全事業(ye) 的進步盡一份力。
虛擬主播:“泠鳶”有個(ge) 音樂(le) 夢
講述人:原創音樂(le) 人、虛擬主播 泠鳶yousa
早在2012年,還在讀書(shu) 的我便嚐試在各大網絡平台發布自己的音樂(le) 作品,多年經營後成為(wei) B站音樂(le) 區的一位全職up主。在我考慮轉型的時候,一個(ge) 對3D形象和3D動畫技術感興(xing) 趣的合作夥(huo) 伴拿著他投資創作的虛擬形象找到了我,想讓我給這個(ge) 形象賦予“靈魂”,我們(men) 一拍即合。
2019年,我以“泠鳶yousa”這個(ge) 二次元“虛擬藝人”的形象正式出道。“泠鳶”這個(ge) 名字表達了我對中國文化意境美的理解。“鳶”為(wei) 猛禽,既有美感也有攻擊力,配上“泠泠作響”的意境便構成了一種反差。
與(yu) 泠鳶虛擬形象的初次“見麵”給我留下了很深的印象。當我第一次用軟件做麵部表情捕捉和動作捕捉,看到泠鳶形象跟著我同步動起來,感覺很夢幻。慢慢地,我和這個(ge) 虛擬形象培養(yang) 出了很深的感情,開始期待她變得更好。
在做虛擬主播的同時,我還兼任全職音樂(le) up主。製作音樂(le) 視頻很熬心血,但我還是堅持發布音樂(le) 作品、嚐試各種新的演出形式,不斷尋求突破。我的長項是音樂(le) 原創能力,短板則是國風歌曲的詞曲創作。但我會(hui) 盡力展現內(nei) 斂、含蓄、詩意的美感,將國風的優(you) 雅氣質與(yu) 活潑的ACG元素融合在一起,讓獨特的美滲透在泠鳶的服裝元素、音樂(le) 風格、演唱方式之中。
借著虛擬形象的“皮囊”直播,說說笑笑之中,我跟網友之間的交流變得更加親(qin) 切了。我不僅(jin) 在與(yu) 他們(men) 的互動中傳(chuan) 達情緒價(jia) 值,還通過音樂(le) 來表達所思所想,喚起大家內(nei) 心深處的一些想法,這是我堅持一直做優(you) 質內(nei) 容的動力所在。
我一直在思考,虛擬主播有什麽(me) 不可替代性?我的經驗是不要單純地去驅動、維護這個(ge) 虛擬形象,而是要融入自己的想法和思考,掌握主動權。虛擬主播不僅(jin) 是一種職業(ye) ,更可以成為(wei) 展現自己內(nei) 容創作的一種形式。
泠鳶一直有個(ge) 音樂(le) 夢。我希望泠鳶能被大眾(zhong) 認可和喜歡,也盼著有更多機會(hui) 接觸優(you) 秀的音樂(le) 製作人,共同創作出感動人心的音樂(le) 作品。
電子競技解說員:需要天賦,更需要百倍努力
講述人:英雄聯盟官方解說 管澤元
我從(cong) 小就夢想成為(wei) 一名職業(ye) 電競選手。然而,成為(wei) 電子競技員難度大,我便萌生了一個(ge) “曲線救國”的想法——解說電競比賽。
2013年,我通過麵試,成為(wei) 上海一家公司的實習(xi) 解說員。那時,電競行業(ye) 發展得還不像現在這麽(me) 好,我很少能接觸到解說工作,更多的是做雜活,比如搬東(dong) 西、拿外賣、安裝電競椅……雖然收入比較低,但我內(nei) 心有一種強烈的感覺,堅信自己未來會(hui) 變得更好,內(nei) 心從(cong) 未感到畏懼。所幸,家人非常支持我的職業(ye) 選擇,還鼓勵我認真對待、大膽嚐試。
正是這份熱愛和堅持,讓我迎來了職業(ye) 生涯的飛躍。這些年間,讓我印象最深的是2017年在國家體(ti) 育館舉(ju) 行的英雄聯盟全球總決(jue) 賽。當我獲悉自己能進入“鳥巢”工作時,內(nei) 心無比激動,還給家裏人買(mai) 了門票看我解說比賽。那一次,我真切地體(ti) 味到這份職業(ye) 帶來的成就感。
遊戲解說需要語言、溝通能力等天賦支持,更需要天賦之外的百倍努力。我現在主要負責解說英雄聯盟LPL、LCK和全球世界賽,還會(hui) 參加籃球、足球等運動比賽的跨界解說,並做個(ge) 人直播,常常需要戰勝因為(wei) 連軸工作而產(chan) 生的疲憊感。隨著工作量的增加,挑戰也在增加,但我會(hui) 盡量把每一個(ge) 任務完成好。
2003年,國家體(ti) 育總局將電子競技列為(wei) 中國第99項體(ti) 育項目。這些年,電子競技行業(ye) 有了更大影響力,大眾(zhong) 普及率越來越高,電競解說員也迎來了新的發展空間。從(cong) 業(ye) 多年來,我深感這個(ge) 行業(ye) 很缺人才,尤其是複合型人才。希望能出現更多優(you) 秀的後來者,“攪動”這個(ge) 行業(ye) ,讓我們(men) 的解說更有趣、更精彩。
(項目團隊:光明日報記者 王美瑩、陳晨、邱玥、王斯敏)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