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即時新聞 > 時政

用大愛和責任守護人民健康——致敬二〇二二年“最美醫生”

發布時間:2022-08-19 10:17:00來源: 光明網-《光明日報》

  光明日報記者 金振婭

  在我國的醫學事業(ye) 中,湧現出了一代又一代高尚醫者,他們(men) 中有長期耕耘在臨(lin) 床一線的專(zhuan) 家,有千千萬(wan) 萬(wan) 紮根基層的普通醫師,還有諸多享譽國內(nei) 外的名醫大家。

  截至2021年年末,我國衛生技術人員達1124.2萬(wan) 人,其中執業(ye) (助理)醫師428.7萬(wan) 人。日前,中宣部和國家衛健委共同評選出10位“最美醫生”和1個(ge) “最美團隊”。

  仁術濟世

  “菩提一葉,慈潤三千”,表達了許多患者對國醫大師許潤三的由衷感激。

  20世紀30年代,在江蘇鹽城阜寧縣,兵荒馬亂(luan) ,16歲的許富之(許潤三的曾用名)為(wei) 了躲避日本兵的掃蕩,逃進圍溝不幸患病昏迷,最後經江蘇名醫崔省三的救治得以脫險。深感中醫藥的神奇,他立誌從(cong) 醫。多年後,他將名字改為(wei) 許潤三,取“詩書(shu) 典籍以潤屋、救人治病以潤德、飽學大度以潤身”之意,開啟了他仁術濟世的一生。

  從(cong) 醫70餘(yu) 載,許潤三潛心醫道,精通內(nei) 外婦兒(er) 諸科,尤其擅於(yu) 婦科疾病診療,提出不孕症應采用辨證與(yu) 辨病有機結合的治療方案,形成一整套行之有效的中醫診療規範,填補了中醫在治療輸卵管阻塞方麵論述及治療的空白,治愈不孕症患者數以千計,遍及國內(nei) 外。雖已是96歲高齡,許潤三依然堅守在中日友好醫院臨(lin) 床一線,為(wei) 來自四麵八方的患者悉心診治。

  被同行譽為(wei) 中國小兒(er) 泌尿外科“一把刀”的孫寧,是首都醫科大學附屬北京兒(er) 童醫院外科教研室名譽主任。從(cong) 醫38年來,孫寧帶著團隊幫助30餘(yu) 家醫院發展了小兒(er) 泌尿外科,為(wei) 上萬(wan) 名兒(er) 童解除病痛。

  2020年12月,北京兒(er) 童醫院新疆醫院國家兒(er) 童區域醫療中心(籌建)在新疆兒(er) 童醫院正式揭牌。為(wei) 了讓更多患兒(er) 能夠就近就醫,次年2月,已過花甲之年的孫寧毅然接受院黨(dang) 委委派遠赴新疆,負責全麵工作。

  我國曾是瘧疾流行嚴(yan) 重的國家。早在1983年,“把瘧疾患病數字降到0”就成為(wei) 高琪畢生奮鬥的目標。

  如今,擔任世衛組織瘧疾顧問、國家瘧疾技術專(zhuan) 家組組長、國家重症瘧疾救治專(zhuan) 家組副組長的高琪,主持製定多項國家和行業(ye) 標準;赴全國多省指導重症惡性瘧救治,挽救數百位惡性瘧危重病人的生命;遠赴20多個(ge) 瘧疾流行國家指導瘧疾控製和技術培訓,先後培訓了50多個(ge) 國家的1700多名學員。

  近年來,近視已逐漸成為(wei) 全球化的健康問題。複旦大學附屬眼耳鼻喉科醫院院長周行濤,30多年致力於(yu) 提高近視患者視覺質量,在國內(nei) 創造了多項“第一”:第一個(ge) 開拓“優(you) 化表層切削LASEK”技術,第一例全飛秒激光手術者,國內(nei) 第一例高度近視眼內(nei) 鏡(V4c)手術者,第一本關(guan) 於(yu) 飛秒激光著作的作者。

  白衣為(wei) 甲

  庚子年前後,麵對突如其來的新冠肺炎疫情,全國數百萬(wan) 名醫務人員白衣為(wei) 甲,奮戰在抗疫一線,給病毒肆虐的漫漫黑夜帶來了光明。

  2020年年初,丁仁彧主動請纓,擔任遼寧援鄂重症醫療隊隊長,帶領150名來自全省重症醫學專(zhuan) 業(ye) 的醫護人員,逆行出征,奔赴武漢抗疫前線,接管武漢大學人民醫院東(dong) 院區的三、四病區,集中救治重症病人。隨後,丁仁彧又帶領黨(dang) 支部的黨(dang) 員同誌,先後奔赴多地參加救治工作,其間湧現出多名先進典型,10餘(yu) 人次榮獲省級及以上榮譽稱號。

  “凡為(wei) 醫者,性存溫雅,誌必謙恭,動順禮節,舉(ju) 乃和柔,無自妄尊,不可矯飾”,這是管向東(dong) 的座右銘。

  作為(wei) 中山大學附屬第一醫院重症醫學科主任管向東(dong) 還擔任著中華醫學會(hui) 重症醫學分會(hui) 主任委員。疫情之初,他向全國同行發出倡議書(shu) ,獲得了積極響應;作為(wei) 國務院聯防聯控機製醫療救治組專(zhuan) 家,他第一時間受命馳援武漢,駐點雷神山醫院,轉戰武漢幾乎所有定點醫院ICU、湖北各基層縣市疫情定點醫院和ICU;兩(liang) 年多來,13次奉命出征,在涉疫區奮戰300多天,憑借精湛的醫術,為(wei) 每一位重症患者織起一張生命之網。

  新冠肺炎疫情發生後,山東(dong) 省威海市立醫院感染性疾病科副主任張靜帶領醫護人員,18個(ge) 小時內(nei) 就完成醫院發熱門診擴建工作,解決(jue) 了發熱患者集中就診難題;作為(wei) 威海市新冠肺炎救治醫療隊隊長,張靜帶領團隊為(wei) 患者提供精準治療和護理服務。

  在疫情防控中,為(wei) 進一步發揮流行病學調查在疫情應對處置中的關(guan) 鍵作用,國家衛健委會(hui) 同國家疾控局,從(cong) 中國疾控中心和各地疾控機構遴選了一批在流行病學調查、疫情分析、實驗室檢測等領域專(zhuan) 業(ye) 能力強、實戰經驗豐(feng) 富的專(zhuan) 家,組建國家流調專(zhuan) 家隊。他們(men) 分片區對口包幹、隨時待命,有地方報告疫情,便以最快速度趕赴現場,支援疫情發生地迅速開展流調溯源、風險排查、疫情研判工作,以最短時間、最小成本控製住疫情傳(chuan) 播。

  服務基層

  澤庫縣,隸屬青海省黃南藏族自治州,位於(yu) 海拔3700米以上條件艱苦的“青南地區”。在這片離天很近的高地草原,澤庫縣人民醫院外科主任醫師、院長馬文義(yi) ,被牧民群眾(zhong) 親(qin) 切地稱為(wei) “高原好曼巴(醫生)”。

  27年如一日,他為(wei) 當地牧民群眾(zhong) 祛病療傷(shang) 。馬文義(yi) 帶領團隊攻克多項技術難關(guan) ,建立高危產(chan) 婦中心和胸痛中心,填補了澤庫縣醫療衛生技術多項空白,並帶領醫院成功創建二甲醫院。

  在貴州省安龍縣普坪鎮魯溝塘的苗嶺高山上,有14個(ge) 稀稀落落的苗族山寨。大山之間,一條條羊腸小道蜿蜒崎嶇。

  放棄留在城裏工作的機會(hui) ,潘鳳義(yi) 無反顧地來到山野鄉(xiang) 間,一心當起了鄉(xiang) 村醫生。她白手起家,租用民房辦起了村衛生室。24年來,身為(wei) 安龍縣魯溝塘村鄉(xiang) 村醫生的潘鳳走遍這裏的家家戶戶,用青春年華譜寫(xie) 了一曲動人的奉獻之歌。

  每天身處“職業(ye) 暴露”最前線,江西省南昌市第九醫院艾滋病治療中心主任胡敏華,堅守艾滋病護理崗位22年,累計救護艾滋病患者3000多名,陪護撫慰“艾友”及家屬2萬(wan) 餘(yu) 人次,關(guan) 愛拯救了無數個(ge) 瀕臨(lin) 破碎的家庭,榮獲第48屆南丁格爾獎章。

  8月19日是第五個(ge) “中國醫師節”。如今,越來越多的人從(cong) 關(guan) 注節日到理解這一職業(ye) 的光榮與(yu) 付出。因為(wei) 他們(men) 的默默付出,我國居民人均預期壽命已經提高到78.2歲,主要健康指標總體(ti) 優(you) 於(yu) 中高收入國家平均水平。

  惜醫者仁心,願蒼生無恙。致敬!

(責編:李雨潼)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