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鄉建設領域怎樣碳達峰
城鄉(xiang) 建設是碳排放的主要領域之一。隨著城鎮化快速推進和產(chan) 業(ye) 結構深度調整,城鄉(xiang) 建設領域碳排放量及其占全社會(hui) 碳排放總量的比例均將進一步提高。城鄉(xiang) 建設領域碳排放量增長如何控製?如何切實做好城鄉(xiang) 建設領域碳達峰工作?不久前住房和城鄉(xiang) 建設部與(yu) 國家發展改革委聯合發布的《城鄉(xiang) 建設領域碳達峰實施方案》給予了明確指引。
《方案》明確,2030年前,城鄉(xiang) 建設領域碳排放達到峰值。力爭(zheng) 到2060年前,城鄉(xiang) 建設方式全麵實現綠色低碳轉型,係統性變革全麵實現,美好人居環境全麵建成,城鄉(xiang) 建設領域碳排放治理現代化全麵實現,人民生活更加幸福。
細化目標明晰路徑
《方案》分別從(cong) 建設綠色低碳城市與(yu) 打造綠色低碳縣城和鄉(xiang) 村兩(liang) 個(ge) 主要方麵明晰了實現碳達峰的路徑。
建設綠色低碳城市主要從(cong) 優(you) 化城市結構和布局、開展綠色低碳社區建設、全麵提高綠色低碳建築水平、建設綠色低碳住宅、提高基礎設施運行效率、優(you) 化城市建設用能結構、推進綠色低碳建造七個(ge) 方麵著力;打造綠色低碳縣城將重點從(cong) 提升縣城綠色低碳水平、營造自然緊湊鄉(xiang) 村格局、推進綠色低碳農(nong) 房建設、推進生活垃圾汙水治理低碳化、推廣應用可再生能源等方麵著力。
《方案》明確了眾(zhong) 多量化指標,有助於(yu) 在推動城鄉(xiang) 建設領域碳達峰過程中朝更清晰的目標邁進。
比如,優(you) 化城市結構和布局時,應積極開展綠色低碳城市建設,推動組團式發展。開展綠色低碳社區建設時,提出到2030年地級及以上城市的完整居住社區覆蓋率提高到60%以上。提高基礎設施運行效率時,提出到2030年城市供熱管網熱損失比2020年下降5個(ge) 百分點;城市生活垃圾資源化利用率達到65%;全國城市平均再生水利用率達到30%;LED等高效節能燈具使用占比超過80%,30%以上城市建成照明數字化係統;城市建成區綠地率達到38.9%。
在提升縣城綠色低碳水平方麵,《方案》提出建築高度要與(yu) 消防救援能力相匹配,新建住宅以6層為(wei) 主,最高不超過18層,6層及以下住宅建築麵積占比應不低於(yu) 70%;確需建設18層以上居住建築的,應嚴(yan) 格充分論證,並確保消防應急、市政配套設施等建設到位。
同時,推行“窄馬路、密路網、小街區”,縣城內(nei) 部道路紅線寬度不超過40米,廣場集中硬地麵積不超過2公頃,步行道網絡應連續通暢。推進綠色低碳農(nong) 房建設時,應在北方地區冬季清潔取暖項目中積極推進農(nong) 房節能改造,提高常住房間舒適性,改造後實現整體(ti) 能效提升30%以上。
加快推進建築減碳
建築領域的碳排放是城鄉(xiang) 建設領域碳排放的重要來源之一。中國建築節能協會(hui) 會(hui) 長武湧介紹,建築全過程涵蓋從(cong) 建築材料生產(chan) 到建築建設施工,再到建成後的運行等環節。據中國建築節能協會(hui) 統計,三個(ge) 階段的碳排放比重分別為(wei) 28%、1.0%和21.6%。我國建築全過程能耗占到全國能源消費總量的45%,碳排放量占到全國排放總量的50.6%。
因此,建築領域節能降碳在全國減排進程中占據舉(ju) 足輕重的地位,必須高度重視。建築節能減排如何更好實現?在武湧看來,應重點考慮如何用綠色低碳的方式來滿足人民群眾(zhong) 的需求。同時隨著建築可再生能源的規模化應用,應盡早對建築業(ye) 主如何參與(yu) 、推動能源生產(chan) 與(yu) 消費革命進行頂層製度設計。
全麵提高綠色低碳建築水平,是建築領域節能減排的重要一環。《方案》明確,持續開展綠色建築創建行動,到2025年,城鎮新建建築全麵執行綠色建築標準,星級綠色建築占比達到30%以上,新建政府投資公益性公共建築和大型公共建築全部達到一星級以上。2030年前嚴(yan) 寒、寒冷地區新建居住建築本體(ti) 達到83%節能要求,夏熱冬冷、夏熱冬暖、溫和地區新建居住建築本體(ti) 達到75%節能要求,新建公共建築本體(ti) 達到78%節能要求。持續推進公共建築能效提升重點城市建設,到2030年地級以上重點城市全部完成改造任務,改造後實現整體(ti) 能效提升20%以上。
據了解,2021年,我國綠色建築麵積占城鎮新建建築麵積的84.22%,全國累計建成綠色建築麵積超過85億(yi) 平方米,已形成全世界最大的綠色建築市場。住房和城鄉(xiang) 建設部最新數據顯示,截至今年上半年,我國新建綠色建築麵積占新建建築的比例已經超過90%。
綠色建築標準在助力建築行業(ye) 碳減排過程中也將發揮重要作用。伴隨綠色建築的發展,相關(guan) 標準體(ti) 係逐步建立和完善。在民用建築領域,我國目前主要有《綠色建築評價(jia) 標準》和《既有建築綠色改造評價(jia) 標準》兩(liang) 項綠色建築評價(jia) 標準,分別針對新建建築和既有建築。
新修訂的《綠色建築評價(jia) 標準》自2019年8月1日起實施。中國建築科學研究院有限公司副總經理王清勤介紹,對首批通過新版綠色建築評價(jia) 標準認定的項目評析發現,通過采用天然采光、自然通風等低碳技術,項目在運行階段和普通建築相比,碳排放量大幅下降,碳減排效果明顯。由此,細化綠色建築評價(jia) 標準技術細則,麵向全國開展技術宣傳(chuan) 和培訓,做好標準的落實,將有助於(yu) “雙碳”目標的推進。
形成合力共同推進
城鄉(xiang) 建設領域碳達峰目標的實現,需要廣大社會(hui) 成員共同努力。
比如,開展綠色低碳社區建設時,《方案》明確,將鼓勵選用綠色家電產(chan) 品,減少使用一次性消費品。鼓勵“部分空間、部分時間”等綠色低碳用能方式,倡導隨手關(guan) 燈,電視機、空調、電腦等電器不用時關(guan) 閉插座電源。鼓勵選用新能源汽車,推進社區充換電設施建設。這時,就需要廣大居民積極踐行,努力為(wei) 城鄉(xiang) 綠色發展貢獻力量。
廣大企業(ye) 也將成為(wei) 推進城鄉(xiang) 建設領域碳達峰的重要力量。推進城鄉(xiang) 建設領域碳達峰不僅(jin) 是需要完成的任務,在實施過程中還能產(chan) 生可觀的經濟效益。武湧表示,預計“十四五”期間,建築節能低碳與(yu) 綠色建築市場有望帶來2.2萬(wan) 億(yi) 元增量。
《方案》明確,推動低碳建築規模化發展,鼓勵建設零碳建築和近零能耗建築,建設綠色低碳住宅,推進進綠色低碳建造。
作為(wei) 房地產(chan) 開發企業(ye) ,龍湖集團近年來在推進近零能耗建築方麵進行了積極探索。龍湖集團開發的高碑店列車新城住宅項目首批次32萬(wan) 平方米已竣工交付,全部按近零能耗建築標準設計建造,運用了保溫和氣密性能優(you) 良的門窗+電動外遮陽係統、高效熱回收新風係統等近零能耗建築技術。
廣大建築企業(ye) 積極推進綠色低碳建造發展,取得了豐(feng) 碩成果。中建科技集團負責建造的北京亦莊藍領公寓項目已進入收尾階段,該項目是以模塊化方式建造的。模塊化建造可以視作裝配式建造“升級版”,即以每個(ge) 房間作為(wei) 一個(ge) 模塊單元,房間的機電、管線等90%在工廠完成預製生產(chan) ,運到現場直接吊裝。
中建科技有關(guan) 負責人介紹,與(yu) 傳(chuan) 統建造比,模塊化建造具有綠色、低碳、智能的特點,建造速度、精度、質量更高。以北京亦莊藍領公寓項目為(wei) 例,整體(ti) 裝配率達92%,可節水70%,節電70%,減少80%的建築垃圾,可循環利用率達90%。(亢 舒)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