讓家長和孩子一同成長(金台隨筆)
西安市確定15個(ge) 社區為(wei) 首批社區家長學校示範基地;北京海澱成立區級家長學校,推進“互聯網+”家庭教育;一些教培機構從(cong) 培訓孩子轉行培訓家長……一段時間以來,不少地方推動建立家長學校,反映了社會(hui) 對家庭教育的重視與(yu) 日俱增。
為(wei) 構建覆蓋城鄉(xiang) 的家庭教育指導服務體(ti) 係、健全學校家庭社會(hui) 協同育人機製、促進兒(er) 童健康成長,今年4月,全國婦聯、教育部等11個(ge) 部門聯合印發《關(guan) 於(yu) 指導推進家庭教育的五年規劃(2021—2025年)》,明確要求推動中小學、幼兒(er) 園普遍建立家長學校,每學期至少組織兩(liang) 次家庭教育指導服務活動。此後,河南、江蘇等省份也相繼出台指導意見,對家長學校辦學率、覆蓋率做出明確規定。家長學校,正在成為(wei) 提升家庭教育質量、構建和諧家校關(guan) 係的重要舉(ju) 措。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讓孩子們(men) 茁壯成長,擁有健康體(ti) 魄、成熟心智、正確的價(jia) 值觀,並非一件易事。為(wei) 人父母,不僅(jin) 要照顧孩子的飲食起居、輔導孩子功課,還要深入了解如何與(yu) 孩子溝通、維護家庭關(guan) 係等課題。但現實中,有的家長覺得教育孩子是老師的事情,不願花時間進行學習(xi) ;有的忽視孩子身心成長規律,給孩子增加不必要的學習(xi) 負擔。欠缺教育、過度教育等現象,折射出家長在教育過程中的觀念偏差,以及家校之間深度溝通的缺乏。開辦家長學校,讓家長和孩子共同成長,既著眼現實需求,又符合教育規律,可謂恰逢其時。
辦好家長學校,需要樹立效果導向,在教學服務、課程資源上下功夫。《規劃》要求中小學、幼兒(er) 園建立家長學校,有助於(yu) 讓家庭、學校更好形成教育合力,更有針對性地解決(jue) 孩子成長麵臨(lin) 的問題。但客觀來看,學校長於(yu) 教育學生,在教育家長方麵存在師資、課程、管理等不足,需要相關(guan) 部門大力支持,加強人才培養(yang) ,強化指導監督,真正把家長學校辦出質量。同時,還需要學校、家庭、社會(hui) 密切配合。激發社區與(yu) 機構的潛力,結合市場與(yu) 公益的力量,發揮他教與(yu) 互學的作用,有助於(yu) 讓家長學校形式更豐(feng) 富、場景更多樣、資源更優(you) 質。
辦好家長學校,需要回應各方關(guan) 切。有觀點認為(wei) 此舉(ju) 將加重家長負擔,有的擔心課程“走過場”,變成另一種形式的家長會(hui) ,隻溝通事務不深入交流。多種聲音折射現實關(guan) 切,差異需求呼喚精細舉(ju) 措。作為(wei) 一項長期事業(ye) ,家長學校建設不能急於(yu) 求成、搞一刀切,要切實根據家長學生需求開展工作。比如,針對家長疑慮,要擺事實講道理,讓他們(men) 認識到家庭教育至關(guan) 重要;針對家長工作忙,不妨積極探索各種形式,通過短視頻、慕課等開展教學;針對不同層麵需求,不妨在內(nei) 容上加強建設,形成分層次、分梯度的課程體(ti) 係,鼓勵家長按需自願參與(yu) 。
“雙減”政策實施1年多來,不少地方著力做好減負增效的“加減法”。進一步提升“雙減”效果,需要多元共治、家校同行。辦好家長學校,將家長增加的學習(xi) 時間,轉化為(wei) 家校合作的省時省力,是需要做好的另一個(ge) “加減法”。期待各地不斷推進家長學校建設,在探索中積累經驗,推動教育觀念的革新,結出育人實踐的碩果。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