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業養老金融進入發展快車道 規範營銷讓消費者投保更安心
今年4月份,國務院辦公廳發布《關(guan) 於(yu) 推動個(ge) 人養(yang) 老金發展的意見》,正式提出個(ge) 人養(yang) 老金製度。當前,我國個(ge) 人養(yang) 老金製度還處於(yu) 起步階段,多項配套執行細則還有待落地。如何高質量發展商業(ye) 養(yang) 老金融、更好滿足人民群眾(zhong) 多元化養(yang) 老保障需求,仍是金融行業(ye) 需要深入探索的重要課題。日前,由中國社會(hui) 科學院保險與(yu) 經濟發展研究中心及21世紀金融研究院共同舉(ju) 辦的“積極發展個(ge) 人養(yang) 老金,構建養(yang) 老體(ti) 係新支柱”主題研討會(hui) 在北京舉(ju) 行,與(yu) 會(hui) 專(zhuan) 家對此進行了深入探討。
加力發展第三支柱
我國三支柱養(yang) 老體(ti) 係發展不均衡,第一支柱基本養(yang) 老保險參保人數超過10億(yi) 人,覆蓋範圍廣,但收支壓力較大;第二支柱企業(ye) 年金和職業(ye) 年金參與(yu) 人數僅(jin) 7200萬(wan) 人,覆蓋率低;未來增加養(yang) 老金供給有待第三支柱個(ge) 人養(yang) 老金的發展。截至2021年年底,第一、二、三支柱規模分別為(wei) 6.4萬(wan) 億(yi) 元、4.4萬(wan) 億(yi) 元、0.7萬(wan) 億(yi) 元,分別占比55.6%、38.1%、6.3%。隨著我國加速邁入老齡化社會(hui) ,商業(ye) 養(yang) 老金融作為(wei) 第三支柱的重要組成部分,規範和促進其發展已迫在眉睫。
從(cong) 國際養(yang) 老金製度的發展經驗看,僅(jin) 靠第一、第二支柱支撐的養(yang) 老金製度難以為(wei) 繼,大力發展第三支柱的個(ge) 人養(yang) 老金是大勢所趨。橫向對比來看,我國第三支柱個(ge) 人養(yang) 老金不僅(jin) 起步晚,而且占GDP的比重與(yu) 發達國家差距較大。浙商證券研究所發布的一份研究報告顯示,2021年美國養(yang) 老金規模占GDP比例是中國的17.4倍,其中,第一、二、三支柱分別約為(wei) 2倍、24倍、211倍。由此可見,我國商業(ye) 養(yang) 老金融還有廣闊的發展空間。
目前,我國在售的商業(ye) 養(yang) 老金融產(chan) 品包括銀行養(yang) 老理財、養(yang) 老目標基金和商業(ye) 養(yang) 老保險,此外,特定養(yang) 老儲(chu) 蓄也將在年內(nei) 迎來試點。近年來,商業(ye) 養(yang) 老金融產(chan) 品加速擴容,配套政策密集出台,相關(guan) 試點穩步落地。去年5月份,銀保監會(hui) 發布《關(guan) 於(yu) 開展專(zhuan) 屬商業(ye) 養(yang) 老保險試點的通知》,在浙江省和重慶市啟動專(zhuan) 屬商業(ye) 養(yang) 老保險試點;去年9月份,銀保監會(hui) 選擇“四地四機構”正式啟動養(yang) 老理財產(chan) 品試點,並在今年2月份相繼發布《關(guan) 於(yu) 擴大專(zhuan) 屬商業(ye) 養(yang) 老保險試點範圍的通知》《關(guan) 於(yu) 擴大養(yang) 老理財產(chan) 品試點範圍的通知》,將專(zhuan) 屬商業(ye) 養(yang) 老保險試點區域擴大到全國範圍,將養(yang) 老理財產(chan) 品試點範圍擴展至“十地十機構”。今年7月底,銀保監會(hui) 和人民銀行聯合發布《關(guan) 於(yu) 開展特定養(yang) 老儲(chu) 蓄試點工作的通知》,明確今年內(nei) 由工、農(nong) 、中、建四家大型銀行在5個(ge) 城市開展特定養(yang) 老儲(chu) 蓄試點。
浙商證券研報顯示,截至去年年底,銀行養(yang) 老理財規模超400億(yi) 元,產(chan) 品銷售較好;養(yang) 老基金規模達1060億(yi) 元,不過在今年上半年首現負增長;商業(ye) 養(yang) 老保險方麵,稅延險遇冷,4年累計保費僅(jin) 6.26億(yi) 元;專(zhuan) 屬養(yang) 老保險試點累計保費15.7億(yi) 元,隨著試點範圍擴大並配合稅優(you) 政策,未來有望持續增長。
中國社科院世界社保研究中心主任鄭秉文日前撰文表示,個(ge) 人養(yang) 老金製度將金融產(chan) 品從(cong) 商業(ye) 保險推廣到銀行理財、儲(chu) 蓄存款和公募基金,從(cong) 滿足不同群體(ti) 社會(hui) 需求的角度使金融產(chan) 品覆蓋範圍最大化。中國版的第三支柱個(ge) 人養(yang) 老金製度將最大限度提高覆蓋率作為(wei) 其目標,參保人既包括正規就業(ye) 群體(ti) ,也包括新業(ye) 態就業(ye) 人員,既包括靈活就業(ye) 人員,也包括中小企業(ye) 員工,既具有濃厚的中國特色,又借鑒了發達國家的經驗教訓。
突出養(yang) 老屬性
養(yang) 老理財產(chan) 品試點落地不到一年,已經收獲了不俗的收益表現,投資者認購熱情較高。來自銀行業(ye) 理財登記托管中心的數據顯示,截至今年6月底,已經有27隻養(yang) 老理財產(chan) 品順利發售,23.1萬(wan) 名投資者累計認購超600億(yi) 元。
不過,也有不少投資者對商業(ye) 養(yang) 老金融產(chan) 品心存顧慮。中國保險資產(chan) 管理業(ye) 協會(hui) 發布的《中國養(yang) 老財富儲(chu) 備調查報告(2021)》顯示,有近半成受訪者不了解養(yang) 老金融產(chan) 品與(yu) 普通金融產(chan) 品的區別,僅(jin) 有6%的受訪者表示非常了解其區別。
首先,商業(ye) 養(yang) 老金融產(chan) 品具有長期性特點,例如大部分養(yang) 老理財產(chan) 品封閉期為(wei) 5年,特定養(yang) 老儲(chu) 蓄產(chan) 品期限最長可達20年。其次,養(yang) 老金融產(chan) 品主要采取安全保守的投資策略,具有穩健性,資金投向以固收類資產(chan) 為(wei) 主、權益類資產(chan) 為(wei) 輔,抗風險能力較強。此外,養(yang) 老金融產(chan) 品還需服從(cong) 普惠性要求,向投資者讓利,產(chan) 品費率普遍較低。
從(cong) 不同產(chan) 品的視角具體(ti) 分析,銀行、基金和保險機構各有所長。“銀行理財的優(you) 勢在於(yu) 低風險資管產(chan) 品上的客戶信任優(you) 勢;公募基金的優(you) 勢在於(yu) 權益類資產(chan) 的配置能力,未來發力點或在於(yu) 養(yang) 老目標日期產(chan) 品;保險產(chan) 品的優(you) 勢在於(yu) 保本屬性、附加保障以及終身給付。”中國社科院保險與(yu) 經濟發展研究中心主任郭金龍表示。
然而,有的養(yang) 老理財產(chan) 品與(yu) 普通理財產(chan) 品相比,並沒有實質性創新,出現了“換湯不換藥”的問題。郭金龍坦言,個(ge) 人養(yang) 老金製度過去實行產(chan) 品製時,有的產(chan) 品雖然掛著養(yang) 老的名字,但本質上卻不具備這樣的功能。
“用市場化的辦法來解決(jue) 現實需求的缺口,對金融行業(ye) 是很好的機會(hui) ,同時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北京大學光華管理學院金融係副教授沈吉在接受記者采訪時表示,應當充分理解中國人對養(yang) 老的深度關(guan) 切,深入研究投資者需求,下功夫對產(chan) 品進行研發,通過差異化競爭(zheng) 來滿足不同特點投資者的需求。基金業(ye) 應提高專(zhuan) 業(ye) 化程度,不能“掛羊頭賣狗肉”,把這次機會(hui) 變成又一輪營銷。
嘉實基金養(yang) 老金運營規劃部總監陳娜認為(wei) ,基金公司做養(yang) 老產(chan) 品應該放眼長遠,而不應特別追求短期的規模和收入效應。2019年開始,嘉實基金發行封閉式養(yang) 老目標日期基金——嘉實養(yang) 老2030、嘉實養(yang) 老2040、嘉實養(yang) 老2050。這三個(ge) 產(chan) 品到今年6月底收益率分別是47%、56%、64%,收益率相對較為(wei) 可觀。
業(ye) 內(nei) 人士認為(wei) ,個(ge) 人養(yang) 老金的增長空間非常廣闊,整個(ge) 過程可能是長期螺旋式發展。個(ge) 人養(yang) 老金業(ye) 態的形成需要聚焦“養(yang) 老”這一根本屬性,監管部門、市場機構和投資者需多方合力,對理財子公司、基金公司、保險公司而言更需要放眼長遠,做好長期緩慢爬坡的準備。中國保險學會(hui) 副會(hui) 長姚飛表示,保險機構承接個(ge) 人養(yang) 老保險、構建養(yang) 老保險體(ti) 係新支柱,有天然的技術優(you) 勢、產(chan) 品優(you) 勢、專(zhuan) 業(ye) 優(you) 勢和人力優(you) 勢,但要真正實現可持續發展,還需要做大量工作,其中之一就是要贏得社會(hui) 和公眾(zhong) 信賴。
今年3月份開業(ye) 的國民養(yang) 老保險公司,其股東(dong) 包括6家國有大型銀行的全資子公司等17家實力股東(dong) 。該公司的首款產(chan) 品“國民美好生活養(yang) 老年金保險”已在多家商業(ye) 銀行渠道熱銷。國民養(yang) 老保險股份有限公司總經理黃濤認為(wei) ,養(yang) 老金融機構的負債(zhai) 和資產(chan) 都是長期的,追求最大利潤過程應該也是長期的。一方麵,養(yang) 老金融產(chan) 品和服務一定要堅持“讓老百姓看得明白,搞得懂,好操作”的原則;另一方麵,要堅定審慎長期投資策略,為(wei) 老百姓的養(yang) 老錢賺取長期穩定的回報,不能追逐短期利益最大化。
養(yang) 老金融有溫度
第一支柱基本養(yang) 老保險為(wei) 強製性,而第三支柱個(ge) 人養(yang) 老金則是選擇性的,由個(ge) 人自願參加。沈吉認為(wei) ,這實際上體(ti) 現了公眾(zhong) 積累了一定財富後,長期規劃未來資產(chan) 的需求。“把養(yang) 老理財放在家庭資產(chan) 配置的角度來理解,這個(ge) 拚圖中有多個(ge) 板塊,有存款、有價(jia) 證券、保險產(chan) 品,以及其他金融理財產(chan) 品,此次商業(ye) 養(yang) 老金融產(chan) 品也成為(wei) 這個(ge) 拚圖中的一塊。”沈吉說。
此外,為(wei) 了滿足中低收入人群、新業(ye) 態從(cong) 業(ye) 人員和靈活就業(ye) 人員的多樣化養(yang) 老保障需求,商業(ye) 養(yang) 老金融產(chan) 品也應具備普惠性、能服務民生大局。今年4月份,銀保監會(hui) 發布的《關(guan) 於(yu) 規範和促進商業(ye) 養(yang) 老金融業(ye) 務發展的通知》強調,銀行保險機構應當立足實際,有序開展普惠性產(chan) 品創新和業(ye) 務經營,並規定商業(ye) 養(yang) 老金融業(ye) 務合作費用水平原則上不高於(yu) 本機構其他同類型業(ye) 務。據銀行業(ye) 理財登記托管中心副總裁劉誌勇介紹,養(yang) 老理財產(chan) 品起購點低至1元,有的機構甚至不收取管理費,總費率遠遠低於(yu) 其他銀行理財產(chan) 品。
中國社科院保險與(yu) 經濟發展研究中心副主任王向楠認為(wei) ,個(ge) 稅優(you) 惠對沒有常規性繳納個(ge) 稅的廣大人群無法起到激勵作用。靈活就業(ye) 人員的數量龐大,更需要養(yang) 老保障,但參與(yu) 個(ge) 人養(yang) 老金的主動性還不高。他建議,應通過給予現金補貼和政府或雇主進行匹配交費等方式,對低收入者給予更多支持;允許參與(yu) 人在更多場景下領取養(yang) 老金計劃中的部分或全部資金,場景可包括永久性殘疾、支付大額醫療費等。
來自銀保監會(hui) 的最新數據顯示,截至今年7月末,專(zhuan) 屬商業(ye) 養(yang) 老保險累計投保件數近21萬(wan) 件,累計保費達23.5億(yi) 元,其中新經濟、新業(ye) 態從(cong) 業(ye) 人員和靈活就業(ye) 人員投保近3萬(wan) 件。專(zhuan) 屬商業(ye) 養(yang) 老保險投保簡便、交費靈活、收益穩健等特點已逐漸被消費者所理解和接受,保險公司已初步形成了符合自身特點的經營模式,特別是在服務新產(chan) 業(ye) 、新業(ye) 態從(cong) 業(ye) 人員和靈活就業(ye) 人員方麵積累了一定經驗。
郭金龍表示,我國在養(yang) 老保險製度設計的過程中應充分考慮不同社會(hui) 群體(ti) 的特征和需求,研究推出廣泛惠及民眾(zhong) 的金融產(chan) 品的可行性。如在養(yang) 老金繳費環節上,研究推出臨(lin) 近退休前一次性支付保費、繳款額個(ge) 性化定製;在養(yang) 老金領取環節上,研究分析退休前提前領取的可行性;在產(chan) 品投資形式上,研究推出投資不同大類資產(chan) 的細分養(yang) 老金產(chan) 品,以便投資者選擇適合自己的產(chan) 品。(記者 於(yu) 泳 楊然)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