持續打造更優營商環境(大督查在行動)
深化“放管服”改革、持續優(you) 化營商環境,是穩住經濟大盤的內(nei) 在要求,是激發市場主體(ti) 活力的重要舉(ju) 措。今年以來,各地落實黨(dang) 中央、國務院部署,持續打造更優(you) 營商環境,在複雜嚴(yan) 峻的環境中推動經濟高質量發展。
改革成效怎樣?群眾(zhong) 和企業(ye) 還有哪些期盼?近日,國務院19個(ge) 督查組奔赴各地實地督查,堅持問題導向,立行立改,推動政府職能轉變,進一步激發市場活力和社會(hui) 創造力。
放管結合,優(you) 化服務
市場主體(ti) 活力更強
時間對企業(ye) 發展至關(guan) 重要,全麵提高審批服務效率,企業(ye) 就能“多用時間跑市場,少花工夫辦審批”。
在黑龍江省綏化市,為(wei) 了讓新設立企業(ye) 項目建設審批手續辦理提速增效,綏化市把新設立企業(ye) 項目建設從(cong) 注冊(ce) 登記、涉建審批到竣工驗收全過程設計成14個(ge) 站點的“地鐵運行圖”。
第三督查組了解到,隨著“地鐵運行圖”不斷迭代升級,新設立企業(ye) 項目建設審批手續辦理由34個(ge) 環節壓減至14個(ge) 環節,辦理時間由157.5個(ge) 工作日壓縮至69個(ge) 工作日,提交材料由120份縮減至58份,企業(ye) 辦事成本平均減少近60%。
急企業(ye) 之所急,解企業(ye) 之所需。第十三督查組了解到,廣西壯族自治區崇左市將“政銀合作”延伸至金融信貸領域,將市場主體(ti) 信用監管信息和知識產(chan) 權質押融資需求推送給各金融機構,各金融機構結合企業(ye) 信用狀況、需求意向提供知識產(chan) 權質押融資信貸支持。目前,已有3家企業(ye) 通過“政銀合作”辦理知識產(chan) 權質押融資,獲得銀行質押融資2150萬(wan) 元。
督查組發現,各地在推行柔性執法、包容審慎監管上有待加強。
“就因為(wei) 未標注‘網絡經營’4個(ge) 字,我們(men) 被罰了10630元。”根據廣東(dong) 省東(dong) 莞市一家拉麵館老板提供的線索,第十二督查組奔赴東(dong) 莞市洪梅鎮明察暗訪。調查發現,當地執法部門存在執法行為(wei) 不規範、行政處罰容錯糾錯機製缺失等問題。督查組建議,執法人員應立足實際,采取處罰與(yu) 教育相結合的方式,探索包容審慎執法。
離開東(dong) 莞的路上,督查組收到線索人發來的信息,當地市場監管部門已通知他撤銷處罰決(jue) 定,不予行政處罰。當地政府還表示,將按照規定給予適當經濟補助,助力企業(ye) 紓困發展。
數據共享,政策公開
辦事更快更方便
以往,新生兒(er) 父母往往要跑多個(ge) 部門,遞交不同的材料。“現在隻需登錄‘閩政通’APP,填一張表單,交一套材料,孩子的6項證件就能辦齊,還能郵寄到家。”前不久,福建省龍岩市的溫女士不出家門就實現了“出生一件事”一次通辦。
第七督查組在福建省了解到,福建省加強跨部門業(ye) 務信息共享,累計推出4926個(ge) “一件事”政務集成服務改革套餐,讓群眾(zhong) 身邊事辦得更快更方便。
第十七督查組在甘肅省發現,甘肅省推動更多政務服務事項“網上辦”“掌上辦”,戶籍戶政、社會(hui) 保險等惠民便民類政務服務事項均可在“甘快辦”移動應用平台辦理,全省平均“網上可辦率”達到94%以上。
第十四督查組在雲(yun) 南省看到,昆明市在市縣兩(liang) 級政務服務中心、商圈、社區等人流密集場所,設置了24小時自助服務區“e辦通”,目前已上線12個(ge) 部門的186項與(yu) 企業(ye) 群眾(zhong) 息息相關(guan) 的政務服務事項,實現企業(ye) 群眾(zhong) 辦事自助辦、就近辦、跨省通辦,24小時全天候政務服務“不打烊”。
優(you) 化政務服務,加強數據共享,高效便捷的政務服務正在惠及廣大農(nong) 村群眾(zhong) 。第八督查組在江西省了解到,當地在“贛服通”平台設立“農(nong) 業(ye) 農(nong) 村服務專(zhuan) 區”,上線涉及農(nong) 村群眾(zhong) 和涉農(nong) 企業(ye) 高頻服務事項30項,創新將“農(nong) 村宅基地審批”接入專(zhuan) 區。全國農(nong) 村宅基地製度改革試點縣餘(yu) 江區、永豐(feng) 縣等地的聯合審批模塊目前已受理農(nong) 戶建房申請1000餘(yu) 件。
優(you) 化營商環境,要以公開為(wei) 常態,不公開為(wei) 例外,全麵推進決(jue) 策、執行、管理、服務、結果公開。
第五督查組了解到,為(wei) 推進政務服務標準化、規範化,4月30日,江蘇省“12345”平台試運行“熱線百科”,針對公共安全、社會(hui) 保障等民生關(guan) 切領域的法律法規和政策文件,精心提供了2.54萬(wan) 對熱點問答、3.08萬(wan) 條政務信息,供企業(ye) 和群眾(zhong) 隨時查詢使用。
標準統一,製度完善
市場秩序公平公正
打造公平公正營商環境,要加快破除市場隱性壁壘,清理妨礙統一市場和公平競爭(zheng) 的各種規定和做法。
“我在網上買(mai) 了一台燃氣熱水器,但因為(wei) 不在住建局的備案目錄裏,燃氣公司就不給通氣。”收到內(nei) 蒙古自治區呼和浩特市市民反映的情況後,第二督查組調查發現,當地住建部門對進入呼和浩特市的燃氣器具以備案之名行審批之實,變相設置了經營銷售門檻。督查組督促立即整改,當地已於(yu) 9月1日起取消燃氣器具備案登記。
第六督查組在浙江省麗(li) 水市發現,麗(li) 水市下轄龍泉市在工程招投標中設置異地建築業(ye) 企業(ye) 在當地開設公司的市場準入障礙。督查組督促當地主管部門,加強對工程建設項目各環節的日常監管,逐一排查招標文件中的地方保護條文,消除對投標企業(ye) 設置的各類不合理限製和壁壘。
第十五督查組在西藏自治區日喀則市發現,日喀則市印發的有關(guan) 文件要求實施招標代理機構及其從(cong) 業(ye) 人員信用評價(jia) “積分製”政策,引導招標(采購)人按照信用評價(jia) 積分結果選擇代理機構,存在政策出台不規範、政策要求排他性等問題。收到督查反饋意見後,日喀則市立行立改印發補充通知進行澄清和糾正,進一步科學有序規範招標(采購)市場。
第十八督查組在青海省發現,青海省政府印發的部分文件直接指定國有企業(ye) 作為(wei) 有關(guan) 工程建設項目的責任單位,不利於(yu) 維護公平有序的市場環境。收到督查反饋意見後,青海省政府立行立改廢止了相關(guan) 文件,並全麵排查清理妨礙公平競爭(zheng) 的政策措施。
法治是最好的營商環境。各地加強法治政府建設,以法治手段保障各類市場主體(ti) 。
第一督查組了解到,山西省製定出台了《山西省優(you) 化營商環境條例》,優(you) 化營商環境工作進入了法治化、規範化軌道。同時,還配套出台地方性法規和政府規章,為(wei) 優(you) 化營商環境工作保駕護航。
督查中,督查組發現有些地區將優(you) 化營商環境納入黨(dang) 政領導班子政績考核,壓實各級幹部服務優(you) 化營商環境的職責。以評促改、以評促建本是好意,但有些地方考核指標設置不科學,給基層幹部徒增負擔。
第十督查組明察暗訪後發現,湖北省武漢市營商環境指標考核存在指標設置不合理、信息共享滯後等問題,基層疲於(yu) 應對。督查組督促當地,以企業(ye) 滿意為(wei) 導向,突出重點,及時優(you) 化營商環境考核指標體(ti) 係和方式,采取數據自動抓取等做法,減輕基層數據填報壓力,騰出更多精力抓落實、促發展。
(本報記者葉傳(chuan) 增、羅珊珊、喻思南、韓鑫、楊彥帆、劉曉宇、畢京津)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