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即時新聞 > 時政

把好從農田到餐桌每道防線

發布時間:2022-09-06 10:36:00來源: 經濟日報

  作者:梁 瑜

  民以食為(wei) 天,食以安為(wei) 先。日前,2022年全國食品安全宣傳(chuan) 周啟動。今年宣傳(chuan) 周的主題是“共創食安新發展共享美好新生活”。隨著我國進入新發展階段,人民群眾(zhong) 對食品的需求更加多元,食品安全也從(cong) 數量安全、質量安全向營養(yang) 、健康拓展。如何吃得更放心、更營養(yang) 、更安全,是人們(men) 的新追求。

  黨(dang) 的十八大以來,我國完善“最嚴(yan) 謹的標準”,強化風險監測和評估,持續改善居民營養(yang) 健康狀況。數據顯示,目前,我國已發布食品安全國家標準1455項,包含2萬(wan) 餘(yu) 項指標;食品汙染和有害因素監測已覆蓋99%的縣區;我國18歲至44歲居民身高顯著增加。

  不過,當前食品產(chan) 業(ye) 新產(chan) 品、新業(ye) 態、新商業(ye) 模式層出不窮,也帶來了新的食品安全問題。比如,一些食品生產(chan) 經營企業(ye) 深諳人們(men) 的健康養(yang) 生心理,在產(chan) 品外包裝上標注“零添加”“無添加”等字樣,誤導消費者;數字化時代,“舌尖上的謠言”傳(chuan) 播速度更快了,易引發消費者恐慌,給相關(guan) 產(chan) 業(ye) 帶來損失;還有近年來網絡銷售、網上訂餐等新業(ye) 態發展風風火火,也給監管帶來了新挑戰。

  生活條件改善了,人們(men) 對食品安全問題更加關(guan) 注,敏感度也更高,有時可能隻是局部地區的個(ge) 案,或比例很小的不合格率,處理不好就會(hui) 釀成係統性風險,影響人們(men) 對食品安全的信心。而食品安全是係統性工程,向上可以追溯到食用農(nong) 產(chan) 品、農(nong) 藥、種子等“三農(nong) ”問題,向下可以延伸至食品生產(chan) 、加工、包裝、銷售及餐飲服務等行業(ye) 。守護“舌尖上的安全”,需要科學共治,共同發力,把好從(cong) 農(nong) 田到餐桌的每一道防線。

  其實,種植的農(nong) 產(chan) 品是否有農(nong) 藥獸(shou) 藥殘留超標,食品的生產(chan) 過程及存儲(chu) 、運輸等環節是否安全,食品含有多少添加劑,生產(chan) 經營者自己是最清楚的。隻有讓相關(guan) 企業(ye) 真正負起責任,食品安全才有保障。要引導食品企業(ye) 增強主體(ti) 責任意識,加強生產(chan) 經營過程控製,嚴(yan) 把食品安全關(guan) ,進而推動食品產(chan) 業(ye) 高質量發展,不斷為(wei) 消費者提供優(you) 質產(chan) 品。

  在日常監管工作中,食品監管部門也要主動作為(wei) ,善用技術手段,及時發現違法違規行為(wei) ,擰緊食品生產(chan) 加工到流通消費全過程的“安全閥”,讓問題產(chan) 品無處藏身。同時,還要提高違法成本,倒逼生產(chan) 經營者循規蹈矩。2021年,全國首個(ge) 食品安全追溯閉環管理係統——“浙食鏈”在浙江上線運行。消費者掃碼便可知生產(chan) 加工、檢驗檢疫等信息;監管部門可追溯食品流通鏈路,鎖定出售商家。這一創新之舉(ju) ,為(wei) 智能化監管作出了有益探索。

  對於(yu) 公眾(zhong) 來說,則要少一些輕信盲從(cong) ,不轉發未經查證的信息,不為(wei) 謠言“擴音”。這就要深入開展食品安全科普宣傳(chuan) ,普及食品安全科學知識,引導人們(men) 自覺遵法守法,不斷提高科學素養(yang) 和維權能力。(梁 瑜)

(責編:李雨潼)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