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即時新聞 > 時政

把科普放在與創新同等重要的位置

發布時間:2022-09-08 09:32:00來源: 光明日報

  近日,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印發了《關(guan) 於(yu) 新時代進一步加強科學技術普及工作的意見》(以下簡稱《意見》)。《意見》指出,我國科普事業(ye) 還存在對科普工作重要性認識不到位、落實科學普及與(yu) 科技創新同等重要的製度安排尚不完善、高質量科普產(chan) 品和服務供給不足、網絡偽(wei) 科普流傳(chuan) 等問題。

  全國人大常委會(hui) 科普法執法檢查報告也於(yu) 近日提交全國人大常委會(hui) 審議。此次執法檢查是科普法通過20年以來首次執法檢查。據悉,科普法修改已列入全國人大常委會(hui) 2022年立法工作計劃。審議報告期間,不少全國人大常委會(hui) 會(hui) 議組成人員針對報告提出的問題,結合科普法修法,給出了自己的意見建議。

  科學普及與(yu) 科技創新同等重要

  “天宮課堂”,對很多青少年來說已經不再陌生。此前,神舟十三號載人航天飛船航天員曾開展過兩(liang) 次“天宮課堂”,繼續開展天宮課堂太空授課也被列入神舟十四號飛行任務。

  科學普及到底有多重要?全國人大常委會(hui) 委員張蘇軍(jun) 以“先有蛋還是先有雞”的問題做比喻:科普培養(yang) 青少年對科學技術的興(xing) 趣愛好,這是造就千千萬(wan) 萬(wan) 科學技術人才的一項基礎性工程。“先有科學技術的成果,才能普及,但如果沒有千千萬(wan) 萬(wan) 科學技術愛好者,不產(chan) 生千千萬(wan) 萬(wan) 的科學家,科學技術的成果又從(cong) 哪裏來?所以說,科技創新和科學普及同等重要”。

  根據執法檢查報告,各地對於(yu) 科技創新和科學普及同等重要的認識程度、對於(yu) 科學普及工作的重視程度,並不盡如人意。報告指出,2020年我國公民具備科學素質的比例為(wei) 10.56%,對於(yu) 一些科研院所、高等學校、科技型企業(ye) ,科普工作仍屬於(yu) “軟任務”“軟指標”,普遍存在重科研輕科普、科研與(yu) 科普相脫節的現象。

  重科研輕科普,在經費對比上更加明顯。8月31日發布的《2021年全國科技經費投入統計公報》顯示,2020年全社會(hui) 科普經費僅(jin) 占全社會(hui) 研發投入的0.7%。2020年,全國科普專(zhuan) 職人員隻有24.87萬(wan) 人,與(yu) 14億(yi) 多的人口基數並不相稱。由於(yu) 實質性的考核評價(jia) 機製缺失,科技工作者參與(yu) 科普的認同度高、意願強,但行動力明顯偏弱。

  “應該提倡專(zhuan) 家辦展覽、辦欄目,要真正下功夫辦,像搞科技創新一樣認真地來辦科普。”全國人大常委會(hui) 委員冷溶表示,我國的科技人才有很多,要鼓勵他們(men) 去從(cong) 事科普教育事業(ye) ,提倡大科學家寫(xie) 科普著作。“關(guan) 鍵是要在年輕人中建立起愛好科學、崇尚文明、奉獻真理的理念,而不是單純的‘過於(yu) 強調科技的現實功用價(jia) 值’。”

  全國人大常委會(hui) 委員白春禮認為(wei) ,科普法修訂應充分體(ti) 現“大科普”理念,明確科普使命與(yu) 責任。“在構建大科普格局方麵,要加強政府的統籌協調作用,科協組織動員社會(hui) 力量全體(ti) 行動,各行各業(ye) 踴躍參與(yu) ,大眾(zhong) 傳(chuan) 媒廣泛傳(chuan) 播,使各主體(ti) 都能切實參與(yu) 科普工作,形成不同主體(ti) 間充分聯動、深入合作的共治局麵”。

  把科普作為(wei) 一項基礎性工程

  “我們(men) 小時候,看書(shu) 看的是《十萬(wan) 個(ge) 為(wei) 什麽(me) 》《海底兩(liang) 萬(wan) 裏》;打開電視,是《藍貓淘氣三千問》《海爾兄弟》。現在孩子看的動畫片和書(shu) ,感覺不如我們(men) 當年看得有意思。”山東(dong) 濟南的張先生在同學群裏交流的時候,發現大家都有一樣的困惑。

  “這方麵確實成了一個(ge) 比較突出的短板。”全國人大常委會(hui) 委員楊誌今說,“現在致力於(yu) 科普科幻文藝創作的有才華的作家、藝術家實在太少,在社會(hui) 上引起較大反響的科普科幻作品也不多,與(yu) 我們(men) 建設世界科技強國的目標很不相稱。”為(wei) 此,楊誌今建議關(guan) 心和重視科普和科幻文藝創作,通過喜聞樂(le) 見的科普和科幻文藝作品,在潛移默化中提升青少年的科學素養(yang) 。

  除了科普產(chan) 品和內(nei) 容質量良莠不齊,執法檢查報告還指出一些地市、縣區科普設施偏少,社區、農(nong) 村科普設施規模縮減。此外,一些地方重場館建設、輕科普服務;一些科普工作重活動、輕日常,與(yu) 群眾(zhong) 實際需求契合度不高;一些地方科普人員專(zhuan) 職力量不足、講解隊伍不穩定,科普場館有“展”無“教”。全國人大華僑(qiao) 委員會(hui) 委員葉雙瑜還反映,現在不少農(nong) 村、社區的科普設施陳舊老化、管理不善,有的甚至變成了棋牌室。對此,他建議在城市發展、鄉(xiang) 村振興(xing) 建設規劃當中,應把科普作為(wei) 一項基礎性工程,提出明確要求。

  “執法檢查發現絕大多數設區的市沒有科技館,縣區一級的科技場所或青少年科技中心更少見。”全國人大常委會(hui) 委員馬誌武建議,修法時可以考慮規定設區的市應該建設科普場館,縣(區)一級可與(yu) 公共文化中心合並建設。

  讓專(zhuan) 業(ye) 人員占領科普陣地

  在這個(ge) 電視台還是祖傳(chuan) 苗醫,換個(ge) 台就成了蒙醫,沒過多久又變成糖尿病專(zhuan) 家、高級營養(yang) 師……幾年前,一位銀發老太太出現在多個(ge) 地方電視台,推薦藥品、保健品,被網友戲稱為(wei) “虛假廣告表演藝術家”。如今數年過去,一些假科普、偽(wei) 科學找到了新的“馬甲”。

  自媒體(ti) 時代,成就了不少傳(chuan) 播科學知識的網紅和博主,但海量信息中難免良莠不齊、泥沙俱下,吸引眼球騙流量者有之、販賣焦慮引關(guan) 注者有之,給公眾(zhong) 帶來不小困擾。

  對此,有全國人大常委會(hui) 會(hui) 議組成人員建議對網絡科技傳(chuan) 播的科學性、嚴(yan) 肅性從(cong) 法律上予以規範,通過加強監管,用科學精神、科學思想占領科普陣地。

  最近,國家衛健委等多部門出台關(guan) 於(yu) 建立健全全媒體(ti) 健康科普知識發布和傳(chuan) 播機製的指導意見,支持並鼓勵醫療衛生行業(ye) 與(yu) 相關(guan) 從(cong) 業(ye) 人員創作和發布更多更優(you) 質的健康科普作品,希望針對性地“扶正祛邪”。“健康教育專(zhuan) 業(ye) 性很強,不能什麽(me) 機構什麽(me) 人都可以在那裏大搞健康谘詢講座等。”全國人大常委會(hui) 委員衛小春建議,發揮全國眾(zhong) 多專(zhuan) 業(ye) 學會(hui) 、專(zhuan) 家的優(you) 勢,監測評估科普產(chan) 品的科學性,讓科普內(nei) 容真正惠及人民群眾(zhong) 。

(責編:李雨潼)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