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即時新聞 > 時政

守住兒童智能產品安全底線

發布時間:2022-09-08 09:34:00來源: 中國經濟網-經濟日報

  兒(er) 童電話手表可社交、拍照、上網,在學生群體(ti) 中十分流行。但一些不良內(nei) 容偽(wei) 裝成益智類遊戲APP、搜題軟件等,通過電話手表收集用戶信息、傳(chuan) 播低俗內(nei) 容或誘導無良消費,對未成年人安全構成潛在威脅。

  兒(er) 童佩戴電話手表本是為(wei) 了方便聯係,提供一定安全保障。但部分商家求利心切,為(wei) 擴大銷量,盲目升級迭代,增加社交和娛樂(le) 功能,讓原本為(wei) 消除安全隱患而生產(chan) 的智能產(chan) 品,變得隱患重重。此外,智能音箱、平板電腦、早教故事機等兒(er) 童智能產(chan) 品也存在類似情況,市場亂(luan) 象需引起高度警惕。

  兒(er) 童智能產(chan) 品是一個(ge) 大市場,科技進步促使新產(chan) 品不斷湧現。對兒(er) 童智能產(chan) 品既不能因噎廢食,也不能放任自流,需多方共同發力治理亂(luan) 象。

  強化企業(ye) 主體(ti) 責任,規範企業(ye) 商家行為(wei) 。兒(er) 童智能產(chan) 品的目標用戶是兒(er) 童,不能等同於(yu) 一般電子產(chan) 品,功能設置應從(cong) 保護未成年人身心健康出發,附加功能開發要適度,適合兒(er) 童健康心智,不能一味“做加法”。

  治標更要治本。推動兒(er) 童智能產(chan) 品相關(guan) 行業(ye) 規範發展,製定標準、建章立製是關(guan) 鍵,安全監管也要跟上。有關(guan) 部門應完善細化兒(er) 童智能產(chan) 品法規標準,打“擦邊球”的經營行為(wei) 不能遊離在監管之外,內(nei) 容審查上要更加嚴(yan) 格。7月份,中央網信辦等部門開展為(wei) 期兩(liang) 個(ge) 月的專(zhuan) 項行動,強化對專(zhuan) 門供未成年人使用的智能手表、智能音箱、平板電腦、早教故事機等智能設備信息內(nei) 容監管;市場監管總局發布的兒(er) 童手表推薦性國家標準也將於(yu) 今年11月開始實施。一係列舉(ju) 措表明監管部門嗬護未成年人的決(jue) 心。

  此外,還需加強關(guan) 於(yu) 兒(er) 童安全防範意識的教育,保障使用安全。購買(mai) 兒(er) 童智能產(chan) 品的家長,要對相關(guan) 產(chan) 品的APP進行查看與(yu) 審核,提高安全防範意識。一旦發現可能存在風險,應及時取證並向市場監管部門投訴、舉(ju) 報,維護自身權益。

  兒(er) 童智能產(chan) 品安全底線不能突破。各方要切實履行責任,規範兒(er) 童智能產(chan) 品市場發展,為(wei) 未成年人營造健康良好的成長環境。(王琳)

(責編:李雨潼)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