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麵大眾旅遊時代:旅遊業邁向高質量發展新階段
【奮進新征程 建功新時代·非凡十年】
【十年答卷】
光明日報記者 魯元珍
背上行囊,約上親(qin) 友,奔赴另一座城市,徜徉於(yu) 青山綠水,感受充滿詩意的休閑假日時光。大眾(zhong) 旅遊時代,越來越多人走出家門,踏上旅途。旅遊已經走進千家萬(wan) 戶,成為(wei) 小康社會(hui) 人民美好生活的剛性需求,成為(wei) 人們(men) 的重要生活方式。
這十年,隨著經濟發展水平的跨越提升,旅遊業(ye) 快速發展擴大,旅遊產(chan) 品提質升級,旅遊業(ye) 成為(wei) 帶動消費增長的重要支柱產(chan) 業(ye) 。“盡管受到新冠肺炎疫情的嚴(yan) 重衝(chong) 擊,旅遊出現了很大波動,但其在國民經濟結構中的支柱性地位沒有發生改變。”文化和旅遊部副部長盧映川說道。
這十年,旅遊創新業(ye) 態不斷湧現,產(chan) 業(ye) 跨界融合、協同發展趨勢更加凸顯,處在重要戰略機遇期的旅遊業(ye) 向著高質量發展的方向大步邁進。
1.旅遊成為(wei) 拉動經濟增長重要動力
中秋佳節,各地景區開啟的夜遊活動豐(feng) 富精彩。張家界九歌山鬼景區、襄陽唐城景區、西湖西溪景區……獨具特色的民俗活動吸引了大量遊人,星空露營、賞月品茶,一起猜燈謎,穿漢服,嚐美食,人們(men) 在文化濃鬱的氛圍中共度佳節良宵。
旅遊承載著人們(men) 對美好生活的向往。隨著近些年人們(men) 收入和消費水平不斷提高,對品質生活的需求也日益升級,旅遊市場開啟了快速增長的時代。“十三五”期間,我國人均出遊超過4次。人民群眾(zhong) 通過旅遊飽覽祖國秀美山河、感受燦爛文化魅力,有力提升了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十年來,旅遊經濟快速發展,產(chan) 業(ye) 規模不斷擴大。2012年以來,我國旅遊收入年均增長10.6%左右。2019年,旅遊總收入達到6.63萬(wan) 億(yi) 元,旅遊及相關(guan) 產(chan) 業(ye) 增加值4.5萬(wan) 億(yi) 元,占GDP的比重為(wei) 4.56%左右。
十年來,旅遊產(chan) 品供給不斷提升優(you) 化,業(ye) 態更加豐(feng) 富。從(cong) 2012年到2021年,全國A級旅遊景區數量由6042家增加到14332家;5A級旅遊景區數量由144家增加到306家,中高等級景區比例大幅提升。
文旅產(chan) 業(ye) 高歌猛進,綜合效益顯著提升,旅遊成為(wei) 拉動消費增長、助力經濟高質量發展的重要動力,彰顯著改革的活力。
今天,我國全麵進入大眾(zhong) 旅遊時代,旅遊已經成為(wei) 人們(men) 重要的休閑生活方式。傳(chuan) 統觀光旅遊模式加速消退,休閑度假旅遊、主題品質旅遊、專(zhuan) 項定製旅遊等市場快速發展。人民群眾(zhong) 對旅遊消費的需求經曆了從(cong) “有沒有”向“好不好”轉變,從(cong) 低層次向高品質、多樣化轉變,從(cong) 注重觀光向兼顧觀光與(yu) 休閑度假轉變。
近兩(liang) 年,受疫情影響的旅遊行業(ye) 形成了新的消費模式和經濟增長點。今年夏天,房車、露營、騎行等出行方式熱潮不斷引燃朋友圈。無論是親(qin) 朋好友自駕周邊,還是租個(ge) 民宿小院共度親(qin) 子時光,抑或露營、衝(chong) 浪的健康時尚玩法,體(ti) 驗式度假旅遊已經成為(wei) 潮流。
《“十四五”旅遊業(ye) 發展規劃》指出,我國將全麵進入大眾(zhong) 旅遊時代,旅遊業(ye) 發展處於(yu) 重要戰略機遇期。麵對新階段高質量發展的要求,堅持創新驅動、完善旅遊產(chan) 品供給體(ti) 係、拓展大眾(zhong) 旅遊消費體(ti) 係等成為(wei) 旅遊業(ye) 未來的重點任務和發展方向。
2.融合趨勢催生文旅新業(ye) 態
在山水之間看一場實景演出,全息沉浸式遊覽網紅博物館,走在非遺街區體(ti) 驗精巧的手工技藝……近年來,文化和旅遊深度融合、相互促進,紅色旅遊、旅遊演藝、文化遺產(chan) 旅遊不斷發展,旅遊成為(wei) 傳(chuan) 播中華文化的重要載體(ti) 。
回顧旅遊業(ye) 十年發展,融合是重要趨勢。文化和旅遊的融合豐(feng) 富了旅遊內(nei) 涵,催生了豐(feng) 富業(ye) 態,旅遊的文化品質持續提升,曆史文化類景區由2012年的2064個(ge) 增加到2021年的4111個(ge) ,增加了將近一倍。
“不僅(jin) 是傳(chuan) 統的觀光遊,一些旅遊的新業(ye) 態也在不斷湧現,比如工業(ye) 旅遊、中醫藥健康旅遊、體(ti) 育旅遊、休閑度假旅遊、冰雪旅遊、露營旅遊等,人們(men) 選擇的多樣性更加豐(feng) 富。”盧映川表示。近年來,各地實施“旅遊+”戰略,旅遊業(ye) 跨界融合步伐加快,豐(feng) 富了旅遊有效供給、優(you) 質供給,旅遊與(yu) 教育、工業(ye) 、農(nong) 業(ye) 、體(ti) 育等產(chan) 業(ye) 深度融合,旅遊產(chan) 業(ye) 鏈不斷延伸,形成新的經濟增長動力源。
十年來,全國紅色旅遊經典景區從(cong) 100處擴展至300處,廣袤中華大地上星羅棋布的紅色資源,轉化成為(wei) 一個(ge) 個(ge) 寓教於(yu) 遊的紅色景區,青少年學習(xi) 紅色曆史,傳(chuan) 承紅色基因、接受紅色精神洗禮的生動課堂。近年來,紅色旅遊接待遊客年均增長率超過11%,2019年達到14.1億(yi) 人次。
文旅部門還推出了國家級、省級旅遊度假區671家,全國鄉(xiang) 村旅遊重點村鎮1299個(ge) 、省級以上旅遊休閑街區300多家,形成各種類型的休閑產(chan) 品,不斷滿足人民群眾(zhong) 多元化、個(ge) 性化的休閑度假需求。奔赴大自然的綠水青山,感受清新空氣,放鬆疲憊身心——近些年生態旅遊的興(xing) 起代表著人們(men) 對綠色健康生活的追求,國家公園、森林步道、冰雪旅遊、濕地草場成為(wei) 熱點。2021年我國生態旅遊遊客量達20.93億(yi) 人次,同比增長超過12%。
今年的“中國旅遊日”,線上開展的“萬(wan) 名導遊帶你雲(yun) 旅遊”活動,讓祖國的大好河山與(yu) 遊客們(men) 在“雲(yun) 端”相聚,成為(wei) 這些年來智慧旅遊發展的縮影。智能互聯時代,新科技與(yu) 旅遊相遇,不僅(jin) 催生新模式、創造新的場景體(ti) 驗,還可以提升產(chan) 業(ye) 效率。智慧博物館、數字景區讓文物活起來,虛擬展示、智慧導覽、流量監測等新型服務體(ti) 驗不斷升級。
3.百姓共享旅遊發展成果
在貴州花茂村,曾經的“荒茅田”已經大變樣,成為(wei) 山清水秀、枝繁葉茂的旅遊勝地;在湖南十八洞村,山水民居、民族風情讓遊客流連忘返;河北德勝村、江西神山村等由曾經的貧困村變成了全國鄉(xiang) 村旅遊重點村;安徽西遞村和浙江餘(yu) 村入選首屆聯合國世界旅遊組織“最佳旅遊鄉(xiang) 村”……多年來,許多鄉(xiang) 村不僅(jin) 通過發展旅遊脫貧致富走上小康路,還成為(wei) 展示美麗(li) 中國形象的閃亮名片。
在追求全麵小康的道路上,旅遊是一道亮麗(li) 的風景線。各地依托紅色文化資源和綠色生態資源大力發展鄉(xiang) 村旅遊,一批生態美、生產(chan) 美、生活美的鄉(xiang) 村旅遊目的地悄然興(xing) 起。曾經閉塞落後的鄉(xiang) 村實現了脫貧致富、就業(ye) 增收,曾經無人問津的古老村落成為(wei) 遊客心中寄托鄉(xiang) 愁的“世外桃源”。
“這十年來,鄉(xiang) 村旅遊產(chan) 品供給不斷優(you) 化、基礎設施不斷完善、服務質量不斷提升、農(nong) 民為(wei) 主體(ti) 的利益聯結機製不斷健全,鄉(xiang) 村旅遊在經濟社會(hui) 發展中的綜合效益不斷凸顯。”文化和旅遊部副部長饒權表示。
數據顯示,2012年以來,鄉(xiang) 村旅遊的遊客年均增長在20%左右。文化和旅遊部推出了1299個(ge) 全國鄉(xiang) 村旅遊重點村鎮,打造了一批內(nei) 涵豐(feng) 富、主題鮮明的全國鄉(xiang) 村旅遊精品線路,培育鄉(xiang) 村旅遊集聚區。2019年,我國鄉(xiang) 村旅遊接待人次超過30億(yi) 人次,占國內(nei) 旅遊人次的一半。
旅遊是踐行“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理念的重要領域,也是打贏脫貧攻堅戰和助力鄉(xiang) 村振興(xing) 的重要生力軍(jun) 。隨著鄉(xiang) 村旅遊不斷發展,廣大鄉(xiang) 村地區的文化旅遊資源被發掘盤活,越來越多城市遊客走進鄉(xiang) 村,在綠水青山之間詩意棲居,感受悠久濃厚的曆史文化底蘊。采摘體(ti) 驗、研學旅遊、非遺手工、民俗節慶……鄉(xiang) 村旅遊業(ye) 態不斷豐(feng) 富,越來越多遊客們(men) “留下來”,帶動了當地消費增長。
“放下斧頭當導遊,小康生活不用愁。”在內(nei) 蒙古阿爾山市的一個(ge) 林區,通過發展鄉(xiang) 村旅遊吃上“旅遊飯”的村民們(men) 寫(xie) 下了這副對聯,成為(wei) 旅遊帶動村民在家門口就業(ye) 增收的生動寫(xie) 照。
鄉(xiang) 村旅遊的不斷發展,不僅(jin) 讓村民們(men) 成為(wei) 旅遊從(cong) 業(ye) 者,也讓腰包逐漸鼓起來的他們(men) 走出家門,成為(wei) 旅遊體(ti) 驗者。旅遊業(ye) 發展成果由百姓共享,成為(wei) 名副其實的幸福產(chan) 業(ye) ,也成為(wei) 人民群眾(zhong) 追求幸福生活道路上的一抹亮麗(li) 色彩。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