係統推進農業綠色轉型
作者:曹 鬆
近日,2022推進全球生態文明建設(洱海)論壇在雲(yun) 南大理舉(ju) 行。筆者從(cong) 論壇上了解到,2020年、2021年、2022年的1月至6月,生態環境部公布的洱海水質評價(jia) 結果均為(wei) “優(you) ”。為(wei) 改善流域生態環境,雲(yun) 南省近年來全麵推進流域農(nong) 業(ye) 綠色發展。
以洱海為(wei) 例,在農(nong) 業(ye) 綠色轉型升級方麵,大理州采取畜禽養(yang) 殖糞汙收集處理、試點有機種植、優(you) 化農(nong) 業(ye) 結構等措施,努力推動農(nong) 業(ye) 產(chan) 業(ye) 向綠色有機、適度規模、壯大品牌等方向發展,切實減輕洱海流域農(nong) 業(ye) 麵源汙染,為(wei) 守護一湖清水打下堅實基礎。
我國是農(nong) 業(ye) 大國,當前多地仍存在農(nong) 業(ye) 生產(chan) 方式粗放、種植業(ye) 結構調整進展緩慢、化肥農(nong) 藥施用量大的農(nong) 作物種植比例較大、畜禽糞汙資源化利用水平不夠高、農(nong) 業(ye) 綠色發展水平仍需提升等現狀。隨著經濟社會(hui) 發展,人們(men) 對農(nong) 業(ye) 生產(chan) 中的健康環保要求越來越高,生態食品的消費需求也越來越大,這就要求農(nong) 業(ye) 從(cong) 業(ye) 者一方麵要利用健康的土地生產(chan) 出更安全健康的食品,以提高人們(men) 的健康水平;另一方麵要協調經濟發展與(yu) 環境之間、資源利用與(yu) 保護之間的關(guan) 係,形成生態和經濟的良性循環,實現農(nong) 業(ye) 的可持續發展。
推動農(nong) 業(ye) 全麵綠色轉型是一個(ge) 龐大的係統工程,而不應簡單理解為(wei) 不施農(nong) 藥化肥,它應當是運用現代的科學技術和管理手段,實現農(nong) 業(ye) 生產(chan) 的無汙染、高效益、更健康。
政府和企業(ye) 需要在產(chan) 業(ye) 布局結構調整、農(nong) 業(ye) 資源保護利用、農(nong) 業(ye) 麵源汙染防治、設施農(nong) 業(ye) 發展、綠色產(chan) 業(ye) 融合發展、綠色經營主體(ti) 培育、綠色農(nong) 業(ye) 品牌創建、農(nong) 村人居環境整治等方麵加強建設。比如可以在區域內(nei) 優(you) 化調整種植結構,確定農(nong) 業(ye) 產(chan) 業(ye) 準入正負麵清單。推廣運用農(nong) 業(ye) 新科技,實施測土配方平衡施肥技術,推廣物理防治、生物防治病蟲害技術,推廣擴大綠色有機農(nong) 產(chan) 品種植麵積。改革畜牧業(ye) 養(yang) 殖方式,引導養(yang) 殖戶從(cong) 分散養(yang) 殖向規模化養(yang) 殖轉變,與(yu) 生產(chan) 環節“接口”對接,加強農(nong) 業(ye) “廢物”的循環利用,形成一個(ge) 自淨的生產(chan) 體(ti) 係,有效減輕土壤對農(nong) 藥化肥的依賴。加快農(nong) 業(ye) 生產(chan) 向科技化、產(chan) 業(ye) 化、規模化、特色化方向發展,加快提升適度規模經營,培育高質量新型農(nong) 業(ye) 經營主體(ti) ,完善技術裝備和社會(hui) 化服務體(ti) 係,幫助農(nong) 戶提高農(nong) 業(ye) 生產(chan) 效益。
轉型初期短期內(nei) 可能影響農(nong) 戶利益,政府一方麵要出台農(nong) 業(ye) 生態補償(chang) 機製,讓農(nong) 民分享更多的產(chan) 業(ye) 鏈效益;另一方麵要做好解釋工作、引導示範,讓農(nong) 戶看到生態農(nong) 業(ye) 的發展前景,加快形成農(nong) 業(ye) 綠色生產(chan) 方式。
農(nong) 業(ye) 全麵綠色轉型,既是生態文明建設的需求,也是推進農(nong) 業(ye) 供給側(ce) 結構性改革、推動農(nong) 業(ye) 高質量發展的選擇,最終目的是實現生態環境友好、農(nong) 業(ye) 可持續高質量發展、農(nong) 民增收致富三者統一。(曹 鬆)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