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即時新聞 > 時政

福建多渠道培育醫養人才(推進醫養結合 優化養老服務④)

發布時間:2022-09-20 10:17:00來源: 人民日報

  核心閱讀

  為(wei) 推進醫養(yang) 結合,福建省從(cong) 學校、機構、社會(hui) 三個(ge) 方麵著力,加強人才隊伍建設:在普通高校和職業(ye) 院校增設相關(guan) 專(zhuan) 業(ye) 與(yu) 課程,擴大招生規模;加大培訓力度,鼓勵醫療衛生機構就近為(wei) 養(yang) 老服務機構提供服務;吸納農(nong) 村轉移勞動力、城鎮登記失業(ye) 人員加入養(yang) 老護理員隊伍……一係列舉(ju) 措,為(wei) 醫養(yang) 結合提供堅實的人才支撐。

  醫生、護士為(wei) 老人提供專(zhuan) 業(ye) 的醫學治療與(yu) 護理,養(yang) 老護理員照顧失能老人的日常起居,學科帶頭人、養(yang) 老院院長等管理人才為(wei) 老年醫學發展獻智獻力……醫養(yang) 結合,關(guan) 鍵在人才。

  推進醫養(yang) 結合,專(zhuan) 業(ye) 人員從(cong) 哪裏來?近日,記者走進福建部分高校、公立醫院和醫養(yang) 結合機構,了解當地為(wei) 培養(yang) 醫養(yang) 結合專(zhuan) 業(ye) 人才的做法。

  增設相關(guan) 專(zhuan) 業(ye) 課程

  加強實踐注重見習(xi)

  回字形走廊,每層8間實驗室依次排開。坐電梯直達三層,門一開,一張模擬護士台映入眼簾。這裏是福州理工學院護理學院,嶄新的教學樓,一間間實驗室,琳琅滿目的教學醫療設備,不仔細看,還以為(wei) 走進了一家專(zhuan) 業(ye) 醫院。走廊牆壁上,展示著學院的教學宗旨與(yu) 培養(yang) 方案。學院陳老師介紹,近年來,省裏針對醫療衛生與(yu) 養(yang) 老服務緊缺人才問題,從(cong) 源頭抓起,支持普通高校、職業(ye) 院校增設健康和養(yang) 老相關(guan) 專(zhuan) 業(ye) 和課程,擴大招生規模。兩(liang) 年前成立的福州理工學院護理學院,初衷就是麵向社會(hui) 需要,培養(yang) 老齡護理應用型專(zhuan) 業(ye) 人才。到今年,學院已累計招收了三屆學生,共計600多人。

  一間掛著“智能化居家護理單元”牌子的實驗室外,淡淡的中藥味撲鼻而來。進門左手邊,立著一個(ge) 中藥櫃。貼著100多種中藥名的抽屜整齊排列,裏麵放著對應的藥材。右手邊,一張導診桌上放置著消毒液和實驗室使用登記表。

  “這裏模擬的是社區醫院和居家養(yang) 老場景。實驗室這樣設計,既有助於(yu) 學生更好地學習(xi) 實踐,又能幫助他們(men) 提前熟悉未來的工作環境。”一名老師介紹。

  作業(ye) 治療實驗室、康複評定實驗室、營養(yang) 與(yu) 食療實驗室、露天運動康複區……一個(ge) 個(ge) 特色鮮明的學習(xi) 空間,涵蓋了老人治療、飲食、康複的方方麵麵。

  路過走廊,照片牆上,貼著一些學生見習(xi) 的照片。照片中,20級護理2班的陳晨林頭戴護士帽,身穿護士服,正在教一名老人打八段錦。據介紹,學院有10多家簽約實踐教學基地,並要求學生在4年內(nei) 不間斷見習(xi) 。翻開教學計劃,記者看到,實踐教學占學分的比重很大。

  在教師辦公室內(nei) ,教師黃雙燕正在修改課件。上學期,黃老師以老人病例為(wei) 開場的上課方式,給陳晨林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今年暑假,陳晨林在廈門照顧生病的奶奶。晚上8點,陳晨林將奶奶從(cong) 病床上扶起,弓起手掌心,從(cong) 下到上在奶奶的背後拍了起來。“術後拍背有助於(yu) 恢複,這套在學校老師教過的動作,連醫院的護士都誇我做得好!”陳晨林說,很感謝學校的培養(yang) ,未來,在醫養(yang) 結合的養(yang) 老院做一名專(zhuan) 業(ye) 護士,是她的一大求職方向。

  針對管理服務人員

  開展能力提升培訓

  空蕩蕩的病房裏,靜得隻有呼吸聲。護理學員蘇瓊等候在病房門口,雙手緊緊攥著準備好的表格,眼神專(zhuan) 注而緊張。

  “下一位。”考官按下秒表,翻開新的打分表。蘇瓊在心中默念“加油”,再次整理身上的護士服和護士帽,徑直向病床走去。

  這是一場MMSE(簡易智力狀態檢查量表)實訓考試的現場。參加考試的,是今年福建省立醫院開展的全國老年醫學人才培訓項目的所有學員。“MMSE是老年綜合評估中的重要一項,針對的疾病篩查包括最常見的阿爾茨海默病等。”主講教師、福建省立醫院護士長張泓介紹。

  2021年起,福建在全省範圍內(nei) 開展醫養(yang) 結合人才能力提升培訓項目,為(wei) 醫養(yang) 結合機構管理和服務人員提供繼續教育。“我們(men) 開展培訓,一方麵是為(wei) 了提升老年醫學相關(guan) 醫生的專(zhuan) 業(ye) 技能,另一方麵也是幫助大家建立對老年醫學的完整認識,推動老年醫學科的建設和發展。”福建省立醫院老年醫學科主任林帆介紹。

  在一份學員名單上,記者看到,除了蘇瓊這樣的護理學員,還有各地市公立醫院老年醫學科的科室帶頭人、養(yang) 老院院長,以及醫養(yang) 結合機構的醫生、護士。

  病房內(nei) ,緊張的考試正在進行。另一邊的會(hui) 議室內(nei) ,一場關(guan) 於(yu) 老年人疾病診治的教學討論正在進行。來自福州市第八醫院住院部內(nei) 科主任的陳定宇聽得認真,還不時做著筆記,“我們(men) 科裏收治的病人,70歲以上老人超70%,來這裏學習(xi) ,不僅(jin) 能提升專(zhuan) 業(ye) 水平,回去還能把學到的內(nei) 容傳(chuan) 授給科裏的同事。”

  據介紹,福州市鼓勵公立醫療衛生機構在完成自身醫療衛生工作任務前提下,按“平等自願、合作共贏”的原則與(yu) 養(yang) 老服務機構簽訂合作協議,就近為(wei) 養(yang) 老院提供專(zhuan) 業(ye) 的醫療服務。同時,鼓勵執業(ye) 醫師(含中醫醫師)依法依規到養(yang) 老機構提供醫療健康服務,在基層養(yang) 老機構巡診或多點執業(ye) 時間可視同晉升高級職稱前規定的基層服務時間。

  截至目前,福建省依托三甲醫院,開展醫養(yang) 結合人才能力提升培訓項目,持續加大老年醫學人才培訓力度,兩(liang) 年累計培訓老年醫學人才超300人。

  吸納就業(ye) 困難人群

  壯大養(yang) 老護理隊伍

  “奶奶,我們(men) 現在慢慢出去了。”下午3點半,在福州國德老年康養(yang) 中心305房間,養(yang) 老護理員湯金玲臉上掛著淡淡的笑容,輕聲在王奶奶耳邊說,隨即小心翼翼地將王奶奶從(cong) 床上抱起,放進輪椅,推至活動大廳。一刻鍾前,這裏的醫護人員剛剛查完房。此刻的活動大廳,老人三兩(liang) 圍坐,有的在打太極,有的在下象棋,有的在喝茶閑聊。找出寫(xie) 有王奶奶名字的水杯,湯金玲兌(dui) 一半冷水、一半熱水,摻成剛剛好的溫度,再插上吸管,放到王奶奶的桌前。

  康養(yang) 中心院長陳雲(yun) 介紹,康養(yang) 中心有自己的醫院和醫養(yang) 結合團隊,包括專(zhuan) 業(ye) 的醫護人員460多名,養(yang) 老護理員90多名,收治的超2/3都是失能老人,“醫生負責為(wei) 老人開具治療方案,護士負責醫療方麵的護理,養(yang) 老護理員則負責照顧老人們(men) 的日常起居。”陳雲(yun) 說。

  湯金玲向記者講起了自己一年前四處找工作的經曆。“你說我這個(ge) 年紀,44歲,大不大,小不小,突然失業(ye) ,真不知道要幹嗎。”

  在朋友的介紹下,湯金玲來應聘養(yang) 老護理員。第一個(ge) 月的試用期,湯金玲連養(yang) 老護理員要幹什麽(me) 都不知道。“幸好有大大小小的培訓,民政係統還組織每年兩(liang) 次的集中培訓。從(cong) 護理技能到如何與(yu) 老人相處,就這樣一點一點學,慢慢幹到了現在。”

  康養(yang) 服務中心一層大廳是日常培訓的場所。紅毯鋪就的舞台下有近百張座椅,牆上掛著一塊牌子,顯示這裏是福建省民政廳認證授牌的養(yang) 老服務人才實訓基地。

  近年來,針對養(yang) 老護理員短缺,福建壯大失能照護服務隊伍,鼓勵農(nong) 村轉移勞動力、城鎮登記失業(ye) 人員等加入養(yang) 老護理員隊伍,同時加強對以護理失能老年人為(wei) 主的醫療護理員、養(yang) 老護理員的培訓。“既能促進就業(ye) 困難人群就業(ye) ,又解決(jue) 了養(yang) 老護理人員不足的難題。”福建省民政廳養(yang) 老處一級主任科員黃雲(yun) 龍介紹。

  4個(ge) 雙人間,8位老人,構成了一個(ge) 小單元。平日裏,湯金玲就負責這8名老人的日常起居。兩(liang) 側(ce) 房間的走廊上,架著一張上下鋪,湯金玲平時就睡在這裏。哪個(ge) 老人有動靜了,她隨時都可以聽得到。走廊兩(liang) 頭的洗漱間幹淨整潔,走進去,聞不到一點味道。

  湯金玲的床頭,掛著一份記錄單,整理床單、剪指甲、翻身拍背、喂水喂食……20多項護理內(nei) 容,每完成一項,湯金玲就在上麵打鉤。“都是來這裏後學會(hui) 的。”湯金玲笑盈盈地說:“讓老人得到細致周到的照顧,是我的職責所在,也讓我在助老中實現了自己的價(jia) 值。這份工作,我很珍惜!”

(責編:李雨潼)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