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宇宙:一枚仍在空中翻轉的硬幣
作者:潘德鑫
元宇宙,是風口還是“虎口”,是機會(hui) 還是“泡沫”?諸多業(ye) 界專(zhuan) 家、企業(ye) 界人士認為(wei) ,元宇宙猶如一枚拋向空中、仍在急劇翻轉、尚未落地的硬幣。
對於(yu) 元宇宙的概念和內(nei) 涵,業(ye) 界尚無定論。較常見提法是“利用科技手段進行鏈接與(yu) 創造的,與(yu) 現實世界映射與(yu) 交互的虛擬世界,具備新型社會(hui) 體(ti) 係的數字生活空間”。
有專(zhuan) 家形象比喻:“元宇宙能讓人類一切夢想全部在感知中實現。”正如科幻電影《頭號玩家》裏的男主角戴上虛擬現實頭盔後,瞬間就能進入“綠洲”——一個(ge) 自己設計、逼真的虛擬遊戲世界。
這樣的場景不隻在電影裏,在現實生活中也不難找到。通過虛擬會(hui) 議空間,學者可在獨具古風的場景裏進行高端學術討論;戴上VR眼鏡,歌迷就能“親(qin) 臨(lin) ”演唱會(hui) 現場,虛擬替身動作神情會(hui) 隨現實真身的變化而變化。
中國工程院院士譚建榮認為(wei) ,元宇宙本質上是對現實世界的虛擬化、數字化,需對內(nei) 容生產(chan) 、經濟係統、用戶體(ti) 驗及實體(ti) 世界內(nei) 容進行大量改造,會(hui) 推動創作、計算、體(ti) 驗、決(jue) 策、商業(ye) 等方麵的升級。
據中國計算機行業(ye) 協會(hui) 元宇宙產(chan) 業(ye) 專(zhuan) 委會(hui) 預測,我國元宇宙上下遊產(chan) 業(ye) 目前產(chan) 值300億(yi) 元左右,主要體(ti) 現在遊戲娛樂(le) 、VR和AR硬件等方麵。未來五年,可突破2000億(yi) 元。
雖然元宇宙浪潮已來,但當下仍處於(yu) 初探和準備階段,基礎技術支撐較弱,存在誘發經濟泡沫、隱私泄露和濫用、虛擬犯罪等的風險“暗礁”,如缺乏有效治理,元宇宙恐變“暗宇宙”。
有專(zhuan) 家提出,當前已出現了以元宇宙名義(yi) 進行應用推廣、股金募集與(yu) 虛擬資產(chan) 炒作,推動大量資金流入虛擬市場,製造與(yu) 攪動虛擬經濟泡沫。也有打著元宇宙區塊鏈遊戲旗號詐騙、惡意炒作元宇宙房地產(chan) 圈錢,變相從(cong) 事元宇宙虛擬幣非法牟利的苗頭。
這樣看來,元宇宙的發展將給金融監管帶來新挑戰。作為(wei) “元宇宙”核心要素的NFT(Non-Fungible Token,非同質化通證)就曾被美國、韓國等提示潛藏洗錢風險。
也有專(zhuan) 家擔心,元宇宙虛實難分、去中心化的特點易被人利用,生產(chan) 並傳(chuan) 播不良信息。元宇宙中留下的生物特征、交易信息等數據,可能導致個(ge) 人隱私泄露與(yu) 濫用。
元宇宙的有序、健康發展,除了關(guan) 鍵技術的攻關(guan) ,也要加強頂層設計和製度規範。
在國家信息中心信息化和產(chan) 業(ye) 發展部主任單誌廣看來,元宇宙雖是互聯網更高級的表現形式,但並未脫離互聯網範疇,不是法外之地,應遵守中國所有適用的現行法律。
“要虛實共生、虛實和諧、以虛強實。”清華大學新聞與(yu) 傳(chuan) 播學院元宇宙文化實驗室主任沈陽認為(wei) ,中國發展元宇宙需要堅持“鼓勵技術、防範風險、包容概念、支持探索、杜絕炒作”的基本邏輯。“業(ye) 界尚處於(yu) 盲人摸象的階段,也可以說是在小馬過河,需不斷摸索。”微軟(中國)首席技術官韋青認為(wei) ,對於(yu) 元宇宙的認知最終還是要從(cong) 虛擬空間回到物理空間,其真正價(jia) 值是要為(wei) 人類謀福祉。(據新華社)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