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即時新聞 > 時政

一位教育“老兵”的九年特教路

發布時間:2022-09-22 09:37:00來源: 中國青年報

  2013年9月1日,是江西省上猶縣特殊教育學校正式開辦的日子。這一天,有著16年教齡的蒙芳麵對這樣52張麵孔:迎麵而來的學生有坐輪椅的、朝她吐口水的、不會(hui) 說話的、多動的……蒙芳心想,“天呐,該怎麽(me) 教啊?”

  1978年出生的蒙芳曾是語文教師、教導主任、村小校長,創辦這所特教學校前,她已是上猶縣第二小學最年輕的副校長。2012年,縣裏開始籌辦特殊教育學校,希望蒙芳能出任校長。蒙芳毫不猶豫地答應了,“不同的崗位我都經曆過了,當時就是想挑戰不可能”。

  拓荒

  在特殊教育領域,普通師範專(zhuan) 業(ye) 畢業(ye) 的蒙芳是“門外漢”。建校籌備時,朋友都不看好她的發展前景,那時特教學校還沒被社會(hui) 認可,不少人覺得去特教學校工作就像去福利院照看殘疾孩子,不會(hui) 有教學壓力,但蒙芳知道這其中的艱難。

  當時,學校的附屬工程仍在建設中,蒙芳第一次跟包工頭打交道、盯工程進度;為(wei) 盡快拿到學校開辦所需的資產(chan) 評估報告,她一個(ge) 上午來回跑了5趟事務所;采購學校硬件,蒙芳做預算,貨比三家,和對方砍價(jia) 。

  “第一年,招兩(liang) 個(ge) 老師隻來了1個(ge) ;第二年,招3個(ge) 來了兩(liang) 個(ge) 。”她找到教育局,翻看了全縣教師的花名冊(ce) ,給特殊教育專(zhuan) 業(ye) 畢業(ye) 的教師逐一打電話動員。縣教育局也“特事特辦”,鄉(xiang) 鎮教師來特教學校任教,隻需遞交申請,不用參加考試。即便這樣,5名教師也隻來了兩(liang) 名。

  後來,校長、教師共8人開校辦學。蒙芳向縣殘聯要了適齡兒(er) 童名單,還去了普通學校摸底,逐一電話告知家長特教學校開辦了,希望他們(men) 能送孩子來學校上學。有家長接到電話後生氣地質問:“你是怎麽(me) 知道我的信息的?我的孩子為(wei) 什麽(me) 要送到你這兒(er) 來?”

  “他們(men) 是不願意讓別人知道自己有一個(ge) 特殊的孩子,也還不了解我們(men) 特教學校。”蒙芳意識到,要改變大眾(zhong) 觀念,自己要做的事還有很多。

  根據學校師資力量和辦學規模,最後隻招了52名學生,分別進入低、中、高3個(ge) 年級就讀。

  學校開辦之初,硬件設施薄弱,校園文化更像一張白紙。蒙芳領著教師們(men) 一連幾天,一鋤一鎬地去校門口的小山坡挖土,再運回學校填進花圃裏,種上茶苗。

  一台特殊的晚會(hui)

  更棘手的是資金難題。她想到辦一場晚會(hui) ,爭(zheng) 取社會(hui) 各界的支持。

  機關(guan) 事業(ye) 單位、企業(ye) 、個(ge) 體(ti) 工商戶……不管認不認識,蒙芳一家家上門邀請,“我們(men) 前後跑了一個(ge) 多月,對於(yu) 機關(guan) 單位,我是一定要見到主要領導的”。

  2014年5月18日,是學校開辦後迎來的首個(ge) 全國助殘日。這晚,上猶縣茗馨廣場舞台周圍全是觀眾(zhong) ,包括100多名機關(guan) 企事業(ye) 單位有關(guan) 負責人、工作人員,都伸長脖子望向舞台。

  手指操、舞蹈、情景劇……8名教師、52名學生用一學期精心準備了7個(ge) 節目,師生都是第一次登台表演。從(cong) 舞台效果上看,這場演出算不上完美。手指操表演中,孩子們(men) 常常找不到自己的站位,蒙芳幹脆就讓他們(men) 搬桌子、凳子,坐在那兒(er) 表演;即便排練了很多次,孩子們(men) 的舞蹈動作也做不到整齊劃一。

  晚會(hui) 的反響卻異常熱烈,該校籌得8萬(wan) 餘(yu) 元愛心捐款並全部投入到學校的設施建設。此後,每年全國助殘日,學校都堅持舉(ju) 辦公益演出,邀請愛心企業(ye) 、個(ge) 人等來現場觀看。通過晚會(hui) ,蒙芳想告訴當地的所有人,“這群特殊的孩子除了可以上台表演,還能做很多事,他們(men) 也是有用之才”。

  9年來,學校通過各種方式,爭(zheng) 取到了200餘(yu) 萬(wan) 元的捐資捐物,建起了風雨連廊、錄播教室、食育工作坊、酒店情景室等,更好滿足了特校學生教育教學、特長發展、康複訓練及職業(ye) 培訓的需要。

  怎麽(me) 辦特教校

  為(wei) 盡快找到一條專(zhuan) 業(ye) 化、特色化的辦學路子,蒙芳把全校教師都派出去參加培訓學習(xi) 。教師們(men) 回來後對她感歎,哪所學校的硬件設施多麽(me) 高大上、職業(ye) 教育發展得多麽(me) 好、教師課上得多麽(me) 專(zhuan) 業(ye) 等,卻不知道自己到底該怎麽(me) 做。

  “或許是老師們(men) 太過年輕,沒能站在學校層麵思考問題。”蒙芳決(jue) 定自己去學。兩(liang) 年裏,她到過洛陽、樂(le) 山、廈門、南京等地,哪裏有相關(guan) 的講座、培訓,她就往哪裏跑。

  一次講座上,蒙芳向專(zhuan) 家傾(qing) 訴了自己的困惑,專(zhuan) 家聽後對她說:“你所麵臨(lin) 的問題,我們(men) 很多學校都曾經麵臨(lin) 過。你現在能做的就是基於(yu) 你現有的條件,做你可以做的事。”

  回校後,蒙芳嚐試和焦慮和解,她不再頻繁外出,而是關(guan) 注了幾所特殊教育學校的公眾(zhong) 號和官網,看看人家都在幹什麽(me) ,並思考擬定了學校的五年發展規劃。

  特殊教育尤其考驗教師的專(zhuan) 業(ye) 能力,教師不僅(jin) 要會(hui) 上課、懂康複、有特長,還得掌握一定的職業(ye) 技能。“這就要求我們(men) 的老師必須走專(zhuan) 業(ye) 化發展的路子,學校130多個(ge) 孩子,每個(ge) 孩子都是個(ge) 案,得去研究他們(men) 。”蒙芳鼓勵教師用攻克課題的態度對待教學工作。

  根據不同孩子情況,這位教育“老兵”還製定了“好照顧、好家人、好幫手、好公民”4個(ge) 梯度培養(yang) 目標,並在此基礎上提出了生活技能、勞動技能和職業(ye) 技能“三能”培養(yang) 。

  孩子們(men) 的生活技能課不局限於(yu) 教室,用蒙芳的話說,從(cong) 他們(men) 一進校門打招呼,就是課堂了。喝水、刷牙、洗衣服、疊被子、升旗、站隊、做操等生活小技能,生活老師看到了會(hui) 教,特教老師看到了會(hui) 教,此外,高年級學生、教官、保安人員看到了也會(hui) 教,校園裏“處處是課堂,時時可教學,人人是老師”。

  孩子們(men) 還能在學校體(ti) 驗勞動。樓道、樓梯、廚房、宿舍都設有勞動體(ti) 驗崗,孩子們(men) 通過勞動可獲得一定數量的代幣獎勵,一個(ge) 月後就能兌(dui) 換獎品。

  學校每學期都會(hui) 舉(ju) 辦技能大賽,孩子們(men) 無論年紀大小全部參賽:低年級的孩子剝雞蛋、係鞋帶;中年級的孩子挑戰難度係數更高的疊被子、晾衣服;高年級孩子比拚的項目更難,如炒菜、園藝等。大賽成績既用於(yu) 考核教師,也會(hui) 被記入孩子們(men) 的綜合測評。

  向學前和職教兩(liang) 端發力

  “讓每一個(ge) 生命綻放光彩”,早早地被寫(xie) 進這所特教學校的辦學理念和辦學宗旨。蒙芳希望,走出校園後,這群特殊的孩子能更好地被社會(hui) 接納,過上有品質的幸福生活。

  2019年,學校教務處跟蹤調查了43名畢業(ye) 生,結果發現,隻有23%的學生就業(ye) ,9%的學生成家,大部分學生在學校接受了9年義(yi) 務教育後,又宅在了家裏。畢業(ye) 班學生家長會(hui) 上,幾乎所有家長都渴望孩子畢業(ye) 後能有一個(ge) 好的出路。

  “一些孩子其實能力不錯,因為(wei) 沒能繼續學習(xi) 、就業(ye) 渠道窄、年齡小等原因,畢業(ye) 後沒能得到好的安置。”蒙芳考慮讓他們(men) 初中畢業(ye) 後留校再學3年,萌生了開辦“中專(zhuan) 班”的想法,並當即對全縣所有的工業(ye) 園和工廠進行了走訪調研,發掘崗位資源。多重原因所限,這一想法無奈被擱置。

  2021年,縣主要領導專(zhuan) 門就此事召開調度會(hui) 。蒙芳很快與(yu) 上猶職業(ye) 中等專(zhuan) 業(ye) 學校就聯合辦學一事達成一致。這年9月,借助上猶中專(zhuan) 的資質和師資,誌堅中專(zhuan) 班順利開辦,首批13名學生入班就讀,係統學習(xi) 了烘焙、酒店管理、園藝、汽車美容等專(zhuan) 業(ye) 知識。

  一些重度和極重度殘疾兒(er) 童因身體(ti) 原因沒能入校就讀,2014年9月,蒙芳啟動“愛與(yu) 責任的延續”工程,在校內(nei) 成立了8個(ge) 送教小組,與(yu) 學校老師一起走山路、過溪澗,奔赴全縣14個(ge) 鄉(xiang) 鎮給這些孩子送教。

  “剛開始送教,老師們(men) 可委屈了,吃過不少閉門羹。一些路段車子過不去,就找根木棍把牛奶、水果、文具等挑過去。”蒙芳記得,為(wei) 了敲開家長的心門,教師們(men) 想過不少辦法。

  8年,這支隊伍編製了送教上門校本教材,開發了配套課件和教案,形成了“三定三查”(定人員、定時間、定內(nei) 容,查經費、查檔案、查成效——記者注)本土化送教模式,累計送教4800餘(yu) 人次。

  這一年,蒙芳還開辦了全縣第一個(ge) 智力殘疾幼兒(er) 康複部,先後免費為(wei) 百餘(yu) 名0-7歲智力殘疾兒(er) 童提供早期康複訓練。

  “我們(men) 用了8年時間替孩子們(men) 打通了學前到中職的路,在贛南大地上率先實現了特殊教育向非義(yi) 務教育階段的兩(liang) 端延伸。”幾天前,蒙芳入選2022年全國“最美教師”。她坦言,在特殊教育戰線,自己要做的還有很多:替孩子們(men) 尋找、挖掘更多合適的就業(ye) 崗位;邀請用人單位來學校辦招聘會(hui) ;幫培智孩子實現集中就業(ye) ;打造一支研究型的“四特”教師團隊;加緊製定學校下一個(ge) 五年發展提升計劃等。

  中青報·中青網記者 陳卓瓊 來源:中國青年報

  2022年09月21日 01 版

(責編:李雨潼)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