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即時新聞 > 時政

當騎行再次成為“時尚單品” 你會跟風嗎?

發布時間:2022-09-23 10:00:00來源: 央視新聞客戶端

  9月22日是世界無車日,旨在通過限製使用私家車,通過倡導自行車或步行的出行方式來增強人們(men) 的環保觀念。如今,不少人也將休閑娛樂(le) 甚至健身的方式,從(cong) 原來的室內(nei) 轉移到了戶外,這就讓既能代步又能鍛煉身體(ti) 的自行車,再次成為(wei) “時尚單品”。城市騎行、山地越野,越來越多的騎行愛好者出現在大街小巷,成為(wei) 一道亮麗(li) 的風景。

  北京:新首鋼大橋成為(wei) 騎行熱門打卡地

  每天清晨,北京新首鋼大橋上都會(hui) 出現一道流動的風景,在被圍欄隔開的自行車道上,每過一會(hui) 兒(er) 就會(hui) 有騎行者穿梭而過。一位騎友告訴記者,這裏是今年北京最熱門的騎行打卡地之一。

  北京騎行愛好者:在騎行中找到快樂(le) ,這是一種鍛煉身體(ti) 的方式。咱們(men) 北京這麽(me) 美、公路這麽(me) 好,你靠騎行可以欣賞到很多美景。

  全國有1億(yi) 多人經常騎車

  中國自行車運動協會(hui) 數據顯示,目前全國有1億(yi) 多人經常性騎車,或把自行車作為(wei) 代步工具,有近千萬(wan) 人參與(yu) 自行車運動。騎共享單車也是許多人的低碳出行方式。

  深圳市民 周先生:平時主要是坐在辦公室裏上班,騎共享單車可以順便鍛煉身體(ti) ,這個(ge) 方式比較好地支持綠色出行,周邊的很多同事,朋友,他們(men) 出行也是會(hui) 首選這個(ge) 方法。

  從(cong) 出行到戶外健身 騎行內(nei) 涵逐步拓展

  時下,騎行不僅(jin) 是通勤需要,而且成為(wei) 具有社交屬性的大眾(zhong) 健身活動。騎行愛好者年齡範圍廣泛、遍布全國。

  中國自行車運動協會(hui) 副主席 馮(feng) 寶忠:人們(men) 更多選擇戶外,通過騎行去增進身體(ti) 健康也是一種綠色出行的方式,騎行現在慢慢地在出行方式的基礎上,內(nei) 涵逐步拓展,它還是一種時尚,一種交際,對城市的一種探索、欣賞和城市的一種融合。

  騎行+社交 成為(wei) 探索城市新時尚

  跟一眾(zhong) 騎友相約,來一頓城市早餐騎行,早上6點半,組團吃早餐,隻為(wei) 一起騎騎車,感受騎行的獨特魅力。

  騎行愛好者 周長:騎行的過程中,五官是全部打開的,你要聽聲音,你要去聞味道。

  騎行愛好者 陳潔:能夠很清晰地感受到風在你身邊拂過,吹過的那種,輕柔的感覺。

  騎行愛好者 張瀚文:它還是一個(ge) 很好的有氧運動。

  騎行愛好者 溫溫:最大的感受就是自在,因為(wei) 這種“破風”的感覺是任何運動無法比擬的。

  騎行正當時 有樂(le) 趣也有“煩惱”

  隨著騎行漸熱,不少人小時候在自行車道上你追我趕、看沿路風景的回憶再度被記起。就算沒有專(zhuan) 業(ye) 的自行車,不少人也願意把共享單車作為(wei) 自己綠色出行的選擇。但在享受騎行的同時,一些路上的煩惱也依然存在。

  煩惱一:非機動車道被擠占或過窄

  以道路基礎設施為(wei) 例,目前,多數以機動車為(wei) 主的道路規劃對於(yu) 騎行者並不友好,機動車駕駛員沒有右轉讓行非機動車的習(xi) 慣,非機動車道被擠占,電動車增多等諸多因素都影響著騎行者的安全。

  國家發改委綜合運輸研究所城市交通中心主任 程世東(dong) :首要的就是讓老百姓有路可走。包括自行車道在路口的時候,因為(wei) 可能更多的是想讓機動車道有更多的一個(ge) 機動車道,那自行車道就會(hui) 更窄一些,也會(hui) 有很多的這個(ge) 汽車停車占用的自行車道,所以說我覺得這一方麵需要進一步去加強。

  煩惱二:非機動車停放難、亂(luan) 停放

  有些道路沒有預留出足夠的非機動車停放空間,導致自行車、共享單車沒地方停放。一些城市環路上、右轉專(zhuan) 用道上,被隨手停放的共享單車,隨處可見,也影響更多人的出行。

  國家發改委綜合運輸研究所城市交通中心主任 程世東(dong) :你比如說我們(men) 的辦公樓底下,我們(men) 的寫(xie) 字樓,我們(men) 的居民小區,最方便的地方應該留給自行車去停放,而不是小汽車去停放,這樣的話大家停放比較方便的話會(hui) 更多地去自行車出行。

  煩惱三:不文明騎行行為(wei) 時有發生

  隨著騎行參與(yu) 的人數不斷攀升,超速、逆行等不文明的騎行行為(wei) 也引發了爭(zheng) 議甚至帶來安全風險。

  北京騎行愛好者:一些城市道路內(nei) 逆行的人,電動車逆行,行人上自行車專(zhuan) 用道路,很多人為(wei) 了追求速度,他可能會(hui) 選擇淩晨3點到4點去闖紅燈,去創造這個(ge) 速度,最高的速度能騎到60多公裏每小時,已經非常危險了。

  專(zhuan) 家表示,遵守交通規則才能讓參與(yu) 者在保證安全的前提下更多體(ti) 驗運動的樂(le) 趣。

  中國自行車運動協會(hui) 副主席 馮(feng) 寶忠:我們(men) 一直提倡安全騎行、文明騎行、科學騎行。我們(men) 號召廣大騎行愛好者,一是不闖紅燈,第二不跟機動車爭(zheng) 搶道路,提倡大家要戴頭盔,禮讓行人,禮讓老年人和兒(er) 童。

  騎行正當時 城市規劃跟上了嗎?

  事實上,守護大家的騎行熱情,還需要城市慢行係統的日益完善,營造一個(ge) 更加友好的城市騎行環境。那麽(me) ,各地為(wei) 此都采取了哪些措施?是否已經帶來了切實的改變呢?

  北京:五環內(nei) 12米以上道路將全部施劃自行車道

  9月22日,記者從(cong) 北京市交通委了解到,“十四五”時期,北京五環以內(nei) 路麵寬度大於(yu) 等於(yu) 12米以上的道路,全部施劃自行車道,在支路以上的機動車非機動車混行道路,全部增設自行車優(you) 先標識。此外,北京還將打造濱水慢行係統396.8公裏;建設多條河流的沿線步道、自行車道或自行車專(zhuan) 用路;並在中心城區和城市副中心,打造20條特色文旅騎行路線。一係列舉(ju) 措,都將為(wei) 騎行打造更便利的環境。

  鼓勵環保出行 各地為(wei) 騎行開辟專(zhuan) 用路

  隨著共享單車的普及和騎行的回歸,如今,越來越多的城市為(wei) 騎行開辟了專(zhuan) 用路,鼓勵市民選擇更為(wei) 環保的出行方式。

  在北京市昌平區,全長6.5公裏的全國首條自行車專(zhuan) 用路,全程封閉、無紅綠燈,並配備行車指示燈等設施,不僅(jin) 解決(jue) 了附近上班族的通勤需求,還成了騎行圈的“打卡地”。

  在太原,濱河自行車專(zhuan) 用道,縱貫太原市的南北中軸線,成為(wei) 當地的新地標。

  在福建廈門集美區,一段全長2.6千米的杏林灣水上自行車道,被稱為(wei) “廈門最美的海上自行車道”。這條景色優(you) 美的騎行步道全程位於(yu) 水上,吸引了許多人前來體(ti) 驗。

  遊客:就特地一家人過來體(ti) 驗一下,不管是綠色植被,空中自行車道跟海上自行車道,過來這邊空氣也很好,心情也很好。

  建設城市公園 邊騎行邊欣賞美景

  此外,各地還建設了不少可供騎行的城市公園。在北京通州大運河森林公園,這裏設置了一條沿大運河順流而下的步行騎行綜合道,騎行愛好者可以在這裏一邊騎行、一邊欣賞河畔美景。

  在成都,市內(nei) 繞城的100公裏環城生態公園,是目前全世界單一體(ti) 量最大的城市公園。

  非機動車道變寬 城市騎行更友好

  此外,城市道路也在為(wei) 騎行者們(men) 發生著改變。記者發現,北京二環輔路上的非機動車道正在“悄悄”變寬。

  同時,一些路口在信號燈的設置上,也新增了專(zhuan) 屬騎行者的“左轉信號燈”和“自行車優(you) 先”等標識。

  北京市民:有一個(ge) 專(zhuan) 門給自行車設計的轉向燈,特別好。它之前每次要等兩(liang) 個(ge) 紅綠燈,現在就等一次就行了,比之前用的時間少,比較方便。

  專(zhuan) 家:鼓勵騎行 需從(cong) 城市規劃開始做好引領

  專(zhuan) 家建議,未來,要想讓百姓的騎行熱情持續下去,更多城市需要不斷地加強規劃中的人性化設計。

  中國自行車運動協會(hui) 副主席 馮(feng) 寶忠:持續改造非機動車道路,同時增加非機動車道路寬度,從(cong) 城市規劃,就開始做好引領,從(cong) 建設上跟進,這樣為(wei) 騎行愛好者提供更加有利的條件和保障。

(責編:李雨潼)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