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喜迎二十大】河南:擦亮創新發展新名片
【喜迎二十大】
光明日報記者 王勝昔 崔誌堅 丁豔
今年上半年已有8個(ge) 農(nong) 作物新品種通過審定,另有63個(ge) 新品係正在參加各類區域試驗……為(wei) 牢牢扛穩糧食安全這個(ge) 政治責任,河南省在新鄉(xiang) 平原示範區建設“中國種穀”,以種子創新來保證糧食安全。
一個(ge) 個(ge) 快遞憑二維碼就可以被分揀機器精準識別,自動分流到不同區域……位於(yu) 河南南陽的利民集團自主研發的單件分離機技術解決(jue) 了成堆快件的快速分離,實現自動識別、自動包裝、自動貼碼、自動傳(chuan) 輸……
金秋時節的中原大地,從(cong) 田野到城市,從(cong) 企業(ye) 到科研單位,處處可以感受到創新的氣息、聽到創新破解發展難題的故事。
昔日以“古”聞名,今天以“新”出彩。“創新”,正在逐漸成為(wei) 古老中原的新名片。
2021年6月,剛剛履新的河南省委書(shu) 記樓陽生對河南省科學院、省農(nong) 業(ye) 科學院、鄭州大學以及高新技術企業(ye) 等擔負創新任務的單位進行密集調研。
2021年9月,在中國共產(chan) 黨(dang) 河南省第十一次代表大會(hui) 上,河南發布重大部署:要著力建設國家創新高地,建設一流創新平台,凝練一流創新課題,培育一流創新主體(ti) ,集聚一流創新團隊,創設一流創新製度,厚植一流創新文化,打造一流創新生態。
2021年12月28日,重建重振河南省科學院揭牌儀(yi) 式在國家技術轉移鄭州中心舉(ju) 行。“重建重振省科學院,正是下好創新這盤大棋的‘關(guan) 鍵一招’。”河南省社科院院長、研究員王承哲說,把省科學院打造成一流平台,提供一流服務、引育一流人才、多出一流成果,讓它變成一個(ge) 吸附資源、釋放動能的“強磁場”,必將在中原大地引發一場創新驅動高質量發展的“化學反應”,這也是河南將其定位成“一號工程”“龍頭帶動”的深意所在。可以說,重建重振省科學院背後,其實是重建重振河南省科技創新體(ti) 係。
2021年7月,河南省科技創新委員會(hui) 成立,省委書(shu) 記樓陽生和省長王凱擔任雙主任,以前所未有的規格和力度優(you) 化決(jue) 策、推進工作,充分彰顯推進創新的鮮明態度和堅定決(jue) 心。
一年多來,除了重振重建河南省科學院,河南加快布局創新新平台:嵩山、神農(nong) 種業(ye) 、黃河、龍門、中原關(guan) 鍵金屬、龍湖現代免疫六大省實驗室密集揭牌成立,新建設21家省中試基地、25家省產(chan) 業(ye) 研究院,建成中試線146條。初步形成以河南省實驗室為(wei) 核心、優(you) 質高端創新資源協同創新的“核心+基地+網絡”的創新格局。
科創成果逐步顯現,亮點紛呈。用於(yu) 新冠的藥物“阿茲(zi) 夫定”獲批上市已在河南投產(chan) ;鄭麥7698,成為(wei) 麵包、麵條、饅頭領域的“三好學生”;高效釺焊技術打破國際技術壁壘,服務保障多項國家重大工程;ITO靶材讓國產(chan) 光電子產(chan) 業(ye) 更有底氣;實現光無源芯片自主可控,助力“寬帶中國”建設;河南製造、世界首台馬蹄形盾構機意義(yi) 非凡……
為(wei) 配合創新驅動,河南製定實施一攬子人才政策,完善人才梯次培育體(ti) 係。今年以來,引進海內(nei) 外博士以上高層次人才1500餘(yu) 人。中國工程院院士、國家重點人才計劃,榜單上有了更多河南人的姓名。院士、傑青、海外高端人才全職引進。
創新發展已成為(wei) 全省上下的廣泛共識、紮實行動。2021年河南研發經費投入突破1000億(yi) 元,財政科技經費支出351億(yi) 元、增長38%,技術合同成交額達608.9億(yi) 元、增長58.4%;今年前7個(ge) 月,技術合同成交額達620.8億(yi) 元、增長145.6%。
“我再一次誠邀海內(nei) 外的科學家、傑出青年學子,尤其是河南籍的優(you) 秀人才,積極投身河南打造國家創新高地的火熱實踐,在這片沃土上施展才幹、成就夢想!”8月28日,在“中國這十年·河南”主題新聞發布會(hui) 上,河南省委書(shu) 記樓陽生再次向全球人才發出了邀請。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