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即時新聞 > 時政

科技創新成穩經濟“定盤星”

發布時間:2022-09-26 09:45:00來源: 經濟日報

  惠企政策落地見效、項目成果轉化加速——

  科技創新成穩經濟“定盤星”

  今年以來,國內(nei) 外形勢更趨複雜嚴(yan) 峻,國內(nei) 經濟下行壓力有所增加。我國充分發揮科技創新引領作用,推動新冠肺炎疫情科研攻關(guan) 取得重要進展、重大科技任務深入實施、重要科技成果不斷湧現,為(wei) 紮實穩住經濟大盤提供了有力有效科技支撐。

  “雙創”帶動就業(ye) 倍增

  企業(ye) 是創新的主體(ti) ,鼓勵支持企業(ye) 創新,是穩經濟之策,也是強根本之道。

  科技部成果轉化與(yu) 區域創新司副司長吳家喜介紹,科技部、財政部聯合推出支持企業(ye) 技術創新能力提升的十大行動舉(ju) 措,通過推動研發費用加計扣除等一批惠企創新政策落地見效、建立企業(ye) 常態化參與(yu) 國家科技創新決(jue) 策機製,引導支持各類企業(ye) 將科技創新作為(wei) 核心競爭(zheng) 力,為(wei) 促進經濟穩定增長和高質量發展提供有力支撐。

  科技創新再貸款、企業(ye) 創新積分貸……金融活水精準滴灌,促進科技、產(chan) 業(ye) 、金融深度融合。截至7月底,科技型中小企業(ye) 貸款餘(yu) 額14880億(yi) 元,比年初新增2092億(yi) 元;高新技術企業(ye) 貸款餘(yu) 額108563億(yi) 元,比年初新增13876億(yi) 元。國家科技成果轉化基金投資20.29億(yi) 元,帶動社會(hui) 資本投資194.83億(yi) 元;2022年科創板上市企業(ye) 新增64家,累計達到442家,首發募集資金超6438億(yi) 元,總市值近5.7萬(wan) 億(yi) 元。

  就業(ye) 是最大的民生。2022屆高校畢業(ye) 生總規模1076萬(wan) 人,首次突破千萬(wan) 。同時,受疫情和經濟下行壓力增大等多方麵因素影響,就業(ye) 形勢嚴(yan) 峻。

  科技部聯合6部門鼓勵各類創新主體(ti) 開發和落實科研助理崗位,吸納高校畢業(ye) 生參與(yu) 科研相關(guan) 工作。專(zhuan) 家表示,科研助理崗位意義(yi) 重大,能夠吸引更多有潛力的科技人才從(cong) 事科研事業(ye) 。在當前經濟形勢下,科研助理成為(wei) 科研人才的後備軍(jun) ,為(wei) 我國科技創新發展提供人才儲(chu) 備。截至8月31日,科研助理崗位共吸納17.9萬(wan) 人就業(ye) ,其中2022屆高校畢業(ye) 生超15萬(wan) 人。

  各種科技型企業(ye) 也為(wei) 促就業(ye) 穩經濟作出了貢獻。“據統計,全國有效期內(nei) 高新技術企業(ye) 33萬(wan) 家,以占全國0.7%的企業(ye) 總量貢獻了當年全國企業(ye) 研發投入的70%以上,吸納了全國當年畢業(ye) 生的11.2%。”科技部火炬中心主任賈敬敦說。

  培育形成新增長點

  智慧農(nong) 場、智能港口、智能礦山、智能工廠……前不久,科技部啟動支持建設新一代人工智能示範應用場景的消息引發廣泛關(guan) 注。

  “穩經濟不是靜態穩定,而是要實現穩中求進、進中企穩,科技創新要發揮關(guan) 鍵作用,要站在實現高質量發展、構建新發展格局的層麵上來穩經濟。”科技部戰略規劃司副司長邢懷濱表示,打造一批重大科技創新應用場景,正是基於(yu) 這方麵的考慮。“我們(men) 選擇有一定產(chan) 業(ye) 化基礎、代表未來發展方向的重大應用場景,統籌配置科技創新資源,希望每一個(ge) 重大場景都能帶動全產(chan) 業(ye) 鏈創新能力提升。文件發布後,地方很積極,企業(ye) 也很踴躍。”

  科技創新重大應用場景建設,包括智慧農(nong) 場等10項人工智能示範應用場景,也包括黑土地力培育、氫進萬(wan) 家、綠色建築和健康社區等重大應用場景。邢懷濱介紹,這項工作將成熟一個(ge) 推廣一個(ge) ,分批次發布,通過重點支持和持續建設,加快培育形成新的經濟增長點。

  “科技支撐經濟發展,要著力解決(jue) 製約產(chan) 業(ye) 發展的關(guan) 鍵技術瓶頸,為(wei) 此要加大科技創新投入力度,促進科技、產(chan) 業(ye) 、金融深度融合,實施新型舉(ju) 國體(ti) 製,集聚優(you) 勢科技創新資源實現重點突破。”科技部科技人才交流開發服務中心副主任陳寶明說。

  積極探索重大任務實施“揭榜掛帥”“賽馬”等製度,對前沿探索項目實行首席科學家負責製,設立顛覆性技術專(zhuan) 項……科技部與(yu) 各部門、地方持續完善“共同凝練科技需求、共同設計研發任務、共同組織項目實施”工作機製,支持科學家大膽探索,正在加快形成一批具有戰略性、關(guan) 鍵性、對經濟發展有重大牽引和帶動作用的科技成果。

  重大科技項目成果轉化應用也全麵加速。12家國家科技成果轉移轉化示範區建設穩步推進,國家科技計劃成果路演、高校成果賦能創業(ye) 等6項行動順利實施,未來產(chan) 業(ye) 科技園以及職務科技成果賦權試點有序開展。截至7月31日,全國共登記技術合同34.69萬(wan) 項,技術合同成交金額2.04萬(wan) 億(yi) 元,同比分別增長26.06%、33.84%。

  創新高地變成經濟高地

  科技賦能穩住經濟大盤,讓創新高地變成經濟高地。

  隨著國務院批複建設長春、哈大齊國家自主創新示範區,信陽、克拉瑪依、遵義(yi) 、滁州4家省級高新區升級為(wei) 國家高新區,當前,國家自主創新示範區總數已達到23家,國家高新區總數達到173家。

  數據顯示,前7月,173家國家高新區實現工業(ye) 生產(chan) 總值17.5萬(wan) 億(yi) 元,同比增長8.1%;營業(ye) 收入27.4萬(wan) 億(yi) 元,同比增長7.1%;出口總額2.8萬(wan) 億(yi) 元,同比增長8.6%;固定資產(chan) 投資(不含農(nong) 戶)3.1萬(wan) 億(yi) 元,同比增長10.1%。

  我國經濟發展麵臨(lin) 多重挑戰,科技創新應發揮更加重要的作用。科技部高度重視科技支持穩增長,一方麵,抓好國家高新區這一最重要的創新載體(ti) ,不斷優(you) 化創新創業(ye) 環境;另一方麵,抓好企業(ye) 這一最活躍的創新主體(ti) ,持續提升企業(ye) 創新能力。國家高新區、自創區加快重大項目投資建設進度,加強各類創新資源統籌協調,推動科技政策紮實落地,優(you) 化創新創業(ye) 服務,一大批高新技術企業(ye) 和科技型中小企業(ye) 快速成長,戰略性新興(xing) 產(chan) 業(ye) 和未來產(chan) 業(ye) 不斷壯大,經濟總量繼續保持較快增長,表現出較強的發展韌性和抗風險能力,為(wei) 穩增長保市場主體(ti) 保就業(ye) 作出重要貢獻。下一步,要進一步深入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在實現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強上取得更大進展,開辟經濟發展的新領域新賽道,以科技穩經濟,以創新促發展。(記者佘惠敏)

(責編:李雨潼)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