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造世界的中國北鬥 專訪北鬥三號導航衛星首席總設計師
從(cong) 2000年10月北鬥一號第一顆試驗衛星成功發射,到2020年6月23日北鬥三號最後一顆全球組網衛星升空,20年來,44次發射,中國先後將4顆北鬥試驗衛星,55顆北鬥二號、三號組網衛星送入太空,開啟了中國“星網”導航全球的時代。北鬥三號導航衛星首席總設計師謝軍(jun) 是重要的親(qin) 曆者,《麵對麵》特別推出《國之重器-總師訪談錄》在北京專(zhuan) 訪了謝軍(jun) 。
【完成不可能完成的任務】
2004年,北鬥二號衛星導航係統正式立項。已經有22年工作經驗、曾參與(yu) 東(dong) 方紅二號甲通信衛星、風雲(yun) 二號氣象衛星等重大項目研製的謝軍(jun) 出任北鬥二號衛星係統總設計師。
北鬥二號衛星導航係統是在北鬥一號的基礎上,從(cong) 原來隻為(wei) 中國提供服務,擴展到覆蓋亞(ya) 太地區,需要14顆衛星支持,同時還要攻克一些基礎性的難題。但是,根據國際電聯規定,導航衛星的頻率資源和軌道位置資源自申請日起時限為(wei) 7年,超時不用自動作廢。這意味著,他和團隊隻有三年時間,攻破基礎性的難題,並在2007年4月17日之前,把衛星打上太空。
2007年3月31日,在首顆北鬥二號導航衛星發射前的最後檢測中,衛星上的應答機出現概率異常,時間不等人,謝軍(jun) 與(yu) 技術人員一次連續工作72小時,終於(yu) 找到故障原因,解決(jue) 了問題。2007年4月14日淩晨,北鬥二號係統第一顆中圓軌道試驗衛星被成功送入太空。但這距離履行國際電聯的規定,還差一個(ge) 關(guan) 鍵動作。
謝軍(jun) :按照向國際電聯承諾的,我們(men) 實際上不光要把衛星發上去,而且要把衛星所攜帶的無線電信號發射到地麵,讓地麵的人能夠接收到你的信號,在打開星上導航信號功率放大器的時候,我是有點擔心,因為(wei) 衛星的微波部件上天之前,可能會(hui) 在地麵攜帶一些潮氣,還沒有釋放幹淨,一種微波現象可能就會(hui) 產(chan) 生放電。放電以後會(hui) 把設備有些表麵燒蝕,燒蝕的後果可能就會(hui) 使這個(ge) 產(chan) 品不能正常使用你所設計的功能。
記者:這個(ge) 發生率高不高?
謝軍(jun) :地麵研製過程中我們(men) 還時常會(hui) 碰到,我跟同事商量完以後,還是決(jue) 定要一步一步進行設備加電,打開放大器,最後結果非常好,我們(men) 也說具有風險且成功的一次決(jue) 策。
2007年4月16日20時14分,謝軍(jun) 果斷做出決(jue) 定,下令試驗衛星上的有效載荷產(chan) 品加電開機。一小時三十二分鍾後,地麵係統正確接收到了衛星播發的導航信號,這一刻,距離國際電聯規定的空間頻率申請失效時間,僅(jin) 剩2個(ge) 小時。
記者:你會(hui) 把那次成功歸結於(yu) 幸運還是歸結於(yu) 其他?
謝軍(jun) :我覺得有一定的幸運成分在裏頭,這些幸運成分我也在說,我們(men) 要有敢於(yu) 擔當的勇氣,但是擔當的勇氣不是簡單盲目,應該還是要大量地麵實驗數據支持。
謝軍(jun) :航天工程應該講都是高風險的。應對故障以及故障出現以後的影響,我們(men) 必須充分判斷好,不可能說上個(ge) 月打的衛星出了問題後不解決(jue) ,後麵還接著打等等。所以北鬥人可能相對來講,在這幾年經受的考驗更多一些。
【300萬(wan) 年誤差1秒】
從(cong) 2004年立項到2012年完成,北鬥二號衛星導航係統的定位精度從(cong) 北鬥一號的20-30米,提高為(wei) 水平和高程均為(wei) 10米,接近當時的GPS民用標準。定位精度的提高需要衛星上多項關(guan) 鍵技術和零部件的支撐,這其中就包括有著“導航衛星心髒”之稱的原子鍾。
2006年,由於(yu) 進口原子鍾無法按時供貨,致使北鬥二號建設工程差點夭折。這件事深深地刺痛了謝軍(jun) ,他認識到,作為(wei) 一個(ge) 航天大國,中國必須要有獨立的時頻基準係統,這就需要突破原子鍾這一技術難關(guan) 。
謝軍(jun) :在工程立項的時候,我都覺得這個(ge) 東(dong) 西怎麽(me) 可能完成?像燈泡一樣的東(dong) 西,要通過微波場給它激勵,讓它產(chan) 生能級的躍遷,要把這個(ge) 東(dong) 西轉化成光信號,轉化成電信號。我們(men) 幾家單位在北鬥二號做原子鍾的時候都非常困難,經常到衛星總體(ti) 需要交付原子鍾的時候,都是緊趕慢趕,連滾帶爬,不能按時交付。
當時,研製出的第一台星上原子鍾產(chan) 品在工作中經常信號突跳,精度很差。謝軍(jun) 自己的專(zhuan) 業(ye) 也不是研究原子鍾的,他隻能泡在一線上,和研製原子鍾的專(zhuan) 家一起分析問題,想方設法攻克難關(guan) ,三年之後,他們(men) 跨過了原子鍾這道坎。
謝軍(jun) :攻堅克難,大家鎖定目標心往一處想,勁往一處使,一步步走下來。這裏頭確實感覺到非常有意思,有一種成就感。
北鬥工程的建設,促進了多個(ge) 領域的基礎研究,並進而形成工程技術上的突破,以原子鍾為(wei) 例,北鬥衛星目前使用的原子鍾,授時精度相當於(yu) 300萬(wan) 年僅(jin) 有1秒的誤差,達到了國際一流水平。
【打造世界的中國北鬥】
在完成北鬥二號係統建設後,謝軍(jun) 開始擔任北鬥三號工程副總設計師、北鬥三號導航衛星首席總設計師。
全球組網,全球服務,是北鬥三號的目標和承諾,但這一目標和承諾要基於(yu) 中國衛星地麵站基本在中國境內(nei) 的現狀來實現。謝軍(jun) 帶領團隊花了近5年的時間,研究並設計了星間鏈路高軌和中軌結合的方案,首創了星間鏈路和混合星座的架構體(ti) 係,星間鏈路在空中為(wei) 北鬥三號的30多顆導航衛星建了一個(ge) “群”,隻要依靠國內(nei) 的地麵站,就可管理全球的衛星,解決(jue) 了海外布站、衛星境外監測的難題。
謝軍(jun) :大家看到的可能是我們(men) 最終在西昌衛星發射中心發星的這樣一個(ge) 結果,實際上在研製過程中,我們(men) 廠房裏頭經常存在著十幾顆衛星並行在進行測試,一些年輕的設計師,特別是搞測試的,基本上沒有時間概念,到了工位以後就開始測,而且一個(ge) 人要管好幾顆衛星。
謝軍(jun) :我記得有一年除夕我們(men) 就在這,感覺好像該過除夕了,還是給大家輕鬆一下,就去食堂辦了幾桌,大家吃餃子,吃著吃著就沒人了。測試一線人員吃幾個(ge) 餃子以後,馬上又回去測試了。那個(ge) 過程我感覺不是那麽(me) 輕鬆,但是大家也感覺到能為(wei) 國家的重大工程貢獻一份力量,我想他們(men) 心裏頭肯定都是有一個(ge) 想法,就是一定要把自己本職工作幹好,不要讓節點耽誤在自己手裏。
伴隨北鬥衛星導航係統的建設,是衛星導航160多項核心技術和500多種關(guan) 鍵零部件的創新與(yu) 突破。北鬥三號衛星所有單機的國產(chan) 化率從(cong) 80%提高到了100%,這使得中國成為(wei) 繼美國、俄羅斯之後,世界上第三個(ge) 擁有全球衛星導航係統的國家。
謝軍(jun) :這一台設備是非常典型的,院裏頭部署的關(guan) 鍵技術攻關(guan) 的一個(ge) 代表,我們(men) 為(wei) 了做這個(ge) 同時研發了一些北鬥衛星所需要的特殊功能模塊,所以有的人也叫它芯片,這個(ge) 工藝也是基於(yu) 我們(men) 國家目前可以批量生產(chan) 的航天上可用的工藝,北鬥係統立足於(yu) 國內(nei) 基礎,別人能做成小米粒的,我可能做成一個(ge) 黃豆大的,我隻要能用就行,實現整個(ge) 係統最優(you) 。
2020年6月23日完成了北鬥三號最後一顆星發射之後,謝軍(jun) 的工作重點轉到了在軌衛星的保障和監測評估上。同時,謝軍(jun) 和團隊啟動了下一代北鬥係統建設發展體(ti) 係的論證,開始了關(guan) 鍵技術攻關(guan) ,到2035年之前,他們(men) 要設計構建一個(ge) 以北鬥係統為(wei) 核心的國家綜合授時導航定位體(ti) 係。
記者:到2035年我們(men) 要完成全球衛星導航授時係統,是一個(ge) 什麽(me) 樣的係統?
謝軍(jun) :現在我們(men) 基本上是地表以及地表上空1000公裏的範圍內(nei) ,我們(men) 都讓用戶得到很好的導航定位授時服務。下一個(ge) 係統我們(men) 可能還要解決(jue) 一下更高的空間。從(cong) 定位的精度上,要解決(jue) 像現在我們(men) 大家都在期望的自動駕駛等等這些厘米級的導航需求。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