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即時新聞 > 時政

12年隻為聾啞人士提供就業崗位 這間火鍋店靜悄悄

發布時間:2022-09-26 09:59:00來源: 北京青年報

  這間火鍋店靜悄悄

  河南新鄉(xiang) 90後夫妻開辦“無聲餐廳”十二年隻為(wei) 聾啞人士提供就業(ye) 崗位

  “2號桌點單……後麵一桌需要加湯……再給他們(men) 拿一瓶飲料……”火鍋店裏,老板娘李楠楠事無巨細,每天都如此在店裏忙碌著,一一指揮店員要做些什麽(me) 。隻不過有些特別的,身為(wei) 健全人的李楠楠,與(yu) 店員交流用的是手語。

  坐落在河南新鄉(xiang) 的“水晶泡泡火鍋店”是一家經營了12年的“無聲餐廳”,店員均為(wei) 聾啞人士。在這裏,顧客可以拿起桌子上的便利貼寫(xie) 下自己的需求,或是用手指點選牆上的漫畫,與(yu) 聾啞服務員進行溝通。當然,顧客也可以直接和老板王偉(wei) 鬆或老板娘李楠楠進行語言交流。

  自2010年開業(ye) 至今,這對90後夫妻先後為(wei) 30位聾啞人士提供了就業(ye) 崗位,在12年的經營中,二人克服了種種困難,在餐廳中架起了一座聾啞人與(yu) 健全人之間的溝通橋梁。

  每年9月的第四個(ge) 星期日為(wei) 國際聾人日,值此之際,北京青年報記者采訪了李楠楠。她表示,之所以堅持12年隻為(wei) 聾啞人士提供就業(ye) 崗位,是因為(wei) 她從(cong) 小就目睹了聾啞人士生活和工作的不易,希望盡自己的力量去幫助身邊的聾啞人。

  創業(ye)

  堅持聘用聾啞員工,因為(wei) 深知他們(men) 心中的苦

  李楠楠出生在聾啞家庭,在她的記憶中,學會(hui) 使用手語就像是與(yu) 生俱來的一樣,因此她永遠都在扮演著中間人的角色,直至現在,亦是如此。

  自去幼兒(er) 園上學時起,李楠楠的父母沒有出席過她的任何一次家長會(hui) 。“如果他們(men) 參加家長會(hui) ,我會(hui) 變成一個(ge) ‘傳(chuan) 話筒’。所以,老師有話總是會(hui) 直接告訴我,我再回家轉達給父母,從(cong) 來不需要請父母到學校去。不但如此,任何需要背誦或者需要互動的家庭作業(ye) ,永遠都是我自己獨自完成,這是我上學時每天都需要麵對的問題。”李楠楠回憶著。

  她直言,獨立和堅強,是聾啞家庭裏長大的孩子的必備技能。等到上大學時,李楠楠還曾做過幼師、手語翻譯等兼職,但她總想做一些屬於(yu) 自己的事情。“特別是在女兒(er) 降生後,我想為(wei) 女兒(er) 和身邊的聾啞朋友做點實事,這個(ge) 想法一直都無法被壓抑。”

  2010年,20歲的李楠楠與(yu) 愛人王偉(wei) 鬆踏上了創業(ye) 的道路。從(cong) 一開始,李楠楠就非常確定地要聘用聾啞人士做員工,因此他們(men) 在選擇創業(ye) 項目時也費盡心思。起初,愛人王偉(wei) 鬆想要開洗車店,但考慮到專(zhuan) 業(ye) 性過高便放棄了,後來才想到做餐飲行業(ye) ,可以讓聾啞人士在後廚幫忙,操作簡單,容易上手。“但是做餐飲行業(ye) 也不能做炒菜類的店麵,因為(wei) 太依賴廚師,也是有難度的。所以我們(men) 選擇了火鍋店,這樣在做備菜、上菜等工作時更容易一些。”李楠楠開始到北京考察並加盟了火鍋項目,之後回河南新鄉(xiang) 開店。在準備過程中,李楠楠基於(yu) 對聾啞人士的了解,會(hui) 預估各個(ge) 方麵可能出現的困難,比如他們(men) 將火鍋使用的煤氣灶特意改成了電磁爐,因為(wei) 這樣對聾啞員工會(hui) 更安全。

  開店十年,李楠楠的生意越做越紅火,還曾經擴大經營,同時擁有三家火鍋店,每家店裏聘用3至5位聾啞人士,保持著“無聲餐廳”的風格。2020年,疫情暴發後,餐飲行業(ye) 受到的影響很大,李楠楠隻保留了一家四五十平方米的店麵,員工也減至2人。“因為(wei) 我實在無法承擔太多的房租,隻能全麵考慮,留下來的員工都是我經過深思熟慮,對比了他們(men) 各自的家庭和生活需求之後,才做出的決(jue) 定。如今留下來的是50歲的老兩(liang) 口,他們(men) 生了四個(ge) 孩子,我必須留下他們(men) 。我隻能對其他人說一聲抱歉,以後如果店麵可以做得更好一些,還是歡迎這些朋友再回來。”李楠楠歎息道。

  提及堅持聘用聾啞人士的動力,李楠楠直言,自己的家人和親(qin) 戚中有6人都是聾啞人士,她從(cong) 小就看到他們(men) 因先天條件不足,在工作和生活上總是碰壁,因此深知聾啞人群的就業(ye) 機會(hui) 較少。“可以想見,如果生活條件好的家庭可以保障聾啞孩子去學習(xi) ,也可能把他們(men) 保護得很好,不讓他們(men) 去工作,以免遭受旁人的白眼。也有條件較差的家庭可能不會(hui) 讓聾啞孩子去上學,我認識一些聾啞人到現在還不認識字,他們(men) 找工作時會(hui) 更加困難,往往被邊緣化,被安排在不重要的崗位上。”

  12年之中,李楠楠和王偉(wei) 鬆先後為(wei) 30餘(yu) 位聾啞人士提供了工作崗位。

  漫畫

  從(cong) 後廚推到前廳,要給聾啞人士更多的信心

  河南省新鄉(xiang) 市常住人口600多萬(wan) ,其中4萬(wan) 餘(yu) 人為(wei) 聾啞人士,卻隻有一所聾啞學校。李楠楠的父母也曾在這所學校就讀,因此在創業(ye) 初期,火鍋店裏的員工主要來自於(yu) 父母身邊的同學,之後,李楠楠的店便在無形之中被貼上了招聘聾啞人士的標簽。新鄉(xiang) 市聾啞人士的社交圈本就不大,學校裏的信息也及時互通,經常有主動到店裏谘詢應聘的聾啞人士。

  起初,由於(yu) 溝通問題,這些員工隻在後廚工作,但李楠楠還是想讓他們(men) 嚐試到前麵的大廳做服務員。隻不過,如料想的情景一樣,聾啞人士與(yu) 顧客的溝通難免出現問題。

  一次,顧客在下單後等待了半小時都沒有見到任何菜品,好不容易在多次催促後上了菜,卻發現完全下錯單。這位顧客前後餓著肚子白白等了一小時,十分惱火。李楠楠和王偉(wei) 鬆再次當起了中間人的角色,一邊極力挽留客人,給這位顧客免單,另一邊安慰著員工。“盡管他們(men) 聽不到,卻可以看到顧客激動的神情。他們(men) 會(hui) 小心翼翼地問我,是不是添了麻煩,是不是不能勝任這份工作。我都鼓勵他們(men) 別放心上,繼續留在大廳當服務員,更不能因為(wei) 這件事就退縮不前。我們(men) 必須給他們(men) 更多的信心,不能打擊他們(men) 原本的積極性。”李楠楠解釋道。

  為(wei) 了更好地解決(jue) 溝通問題,李楠楠開始在牆麵上張貼“本店為(wei) 無聲餐廳,服務員均為(wei) 聾啞人”的明顯標識。除此之外,他們(men) 還請朋友設計了漫畫,將常用的服務話語轉換為(wei) 圖畫,涵蓋了加湯、餐具、飲料酒水等內(nei) 容。隻要顧客指著其中一個(ge) 漫畫,聾啞員工就可以立刻明白其需求,避免了諸多溝通上的困難。比如,筷子掉了需要更換,顧客可以用手指著餐具的漫畫示意他們(men) 。如果有更複雜的超出漫畫內(nei) 容的需求,還可以拿起筆在桌子旁的便利貼上寫(xie) 下內(nei) 容。

  李楠楠也曾想過使用“掃碼點餐”,但是經過實際操作後發現,“掃碼點餐”同樣少不了要與(yu) 店員麵對麵溝通。她想,對於(yu) 店中簡單的菜品而言,不如直接讓員工和顧客溝通,省去中間再加一道繁瑣操作,“直接溝通更有效”。

  李楠楠和王偉(wei) 鬆還是每天作為(wei) “中間人”在店裏忙乎,一麵用手語指揮著聾啞員工服務顧客,一麵詢問顧客的具體(ti) 要求。“我們(men) 倆(lia) 當這個(ge) 老板確實累,每一桌顧客都需要親(qin) 自招呼,但是我們(men) 的員工也特別給力,工作很認真,不比任何人差,這是我最欣慰的一點。”李楠楠感歎道。她笑了笑,繼續說:“我想到之前一位熟客稱讚我們(men) 店裏員工認真,他經常來店裏,根本不需要我上前招呼。我隻要出現在他旁邊,他就會(hui) 說‘我不要和你說,我要和你的服務員溝通’。慢慢地,他還學會(hui) 了簡單的手語,溝通變得更容易了,甚至還有些成就感呢。”

  呐喊

  一起休假遊玩,鼓勵他們(men) 喊出自己的獨特聲音

  盡管嘴上說著累,但是李楠楠更知曉員工的辛苦,能夠體(ti) 會(hui) 到他們(men) 的心理變化,“一個(ge) 人長期在一個(ge) 環境裏麵埋頭工作,缺少生活的驚喜,就會(hui) 產(chan) 生疲憊感”。

  除去員工正常的調休以外,李楠楠和王偉(wei) 鬆每年至少組織兩(liang) 次團建活動,每次休息三天,帶員工出去遊玩。她還結合聾啞人的客觀條件與(yu) 健全人的團建活動做了對比:“我們(men) 不能像普通人一樣周周聚餐,更不能看電影、唱歌……許多有趣的娛樂(le) 活動跟他們(men) 無關(guan) ,因為(wei) 他們(men) 無法通過這些方式來釋放情緒。我和愛人隻能開車帶著員工出去踏青,一起看看風景。”

  新鄉(xiang) 北依太行山脈,有眾(zhong) 多風景秀麗(li) 的旅遊資源,自新鄉(xiang) 市區開車一小時便可以到達八裏溝、萬(wan) 仙山、天界山等景區,李楠楠和王偉(wei) 鬆都曾帶他們(men) 去過。在遊山玩水的過程中,李楠楠會(hui) 鼓勵聾啞員工在山上呐喊幾聲,多多發泄自己的情緒。隻不過,這些人時常會(hui) 害羞,李楠楠便帶他們(men) 找一個(ge) 無人的地方,喊出自己的聲音。“他們(men) 會(hui) 不好意思,覺得自己喊不出來,其實他們(men) 可以發出自己獨特的聲音。盡管聽上去並不那麽(me) 悅耳,但我認為(wei) 重點不在於(yu) 聲音,而在於(yu) 呐喊時的心情和呐喊之後釋放壓抑時的舒適感。”

  在去過周邊著名景點之後,李楠楠和王偉(wei) 鬆還會(hui) 帶著他們(men) 去農(nong) 家樂(le) 放鬆,比如釣魚、燒烤和采摘果蔬等,增加彼此的互動。隻要在李楠楠店裏做過員工的聾啞人士,不論最後是走是留,都依然和她保持聯絡,聊天談心,成為(wei) 好友。“我的朋友是不分年齡段的,小到幾歲的小朋友,大到幾十歲的老朋友,都會(hui) 和我深度交流,他們(men) 跟我有源源不斷的話題。可能是因為(wei) 我從(cong) 小的家庭環境吧,一是和他們(men) 溝通無障礙,二是性格方麵會(hui) 比別人多一些耐心。”

  李楠楠說,每個(ge) 人的見識不同,煩惱也有大有小,這都需要自己一一做工作。在她看來,自己不能僅(jin) 僅(jin) 隻是提供一個(ge) 特殊的就業(ye) 崗位,而要對員工的情緒和心理負責。這是她的慣性思維,必須讓自己考慮得多一點,再多一點。

  愛情

  當聾啞人愛上健全人,“電燈泡”和“預防針”都要有

  聾啞女孩敏敏是李楠楠的一位朋友,也是曾經在火鍋店裏做過一段時間的員工。2015年的一段時間,敏敏有了心事,她愛上了一個(ge) 男孩,準確地說,是她愛上了一個(ge) 健全的男孩。

  敏敏的心裏十分忐忑,一麵小心謹慎,一麵又有愛情的衝(chong) 動。她隻能去問李楠楠,自己到底能不能去追求心愛的男孩。李楠楠聽後,立刻給敏敏加油打氣,反問道:“為(wei) 啥不能?你大膽地去追啊!”在李楠楠看來,隻要兩(liang) 個(ge) 人有真情實感,互相愛著,溝通根本不是大問題。不過,李楠楠又多想了一點,她要提前給敏敏打一個(ge) “預防針”,以免她被傷(shang) 害:“如果對方沒有相中你,拒絕了你,並不代表你不優(you) 秀,隻能說明兩(liang) 個(ge) 人在愛情觀念上不合適,有略微的不同而已,不要否定自己。”

  敏敏聽進李楠楠的話,要去見男孩,而且要帶上李楠楠。李楠楠哭笑不得,怕自己要在他們(men) 中間成為(wei) 一個(ge) 巨大的“電燈泡”。隻不過,李楠楠早已習(xi) 慣了“中間人”的身份,她最終還和敏敏一同見了男孩。

  “當一個(ge) 聾啞女孩主動追求一個(ge) 健全男孩,無論如何,她擁有的這份勇氣都值得鼓勵。如果男孩調侃敏敏,她聽不到,這會(hui) 是一種無形的傷(shang) 害,也會(hui) 造成一種情感的落差。於(yu) 是,我想了想,必須要當這個(ge) ‘電燈泡’。”李楠楠認真地分析道,“不過,那個(ge) 男孩挺好的。最後兩(liang) 個(ge) 人沒有在一起,但成為(wei) 了好朋友。”

  “敏敏還是嫁給了一個(ge) 健全人,現在還有一個(ge) 月就要生二胎了。”李楠楠坦言,自己像是敏敏的老媽子,操碎了心。而敏敏婚前的這段相親(qin) 故事,仍然是李楠楠充當了“電燈泡”,並且又準備了“預防針”。

  那時,敏敏早已離開了火鍋店,去外麵闖蕩,受了些挫折又回到了家鄉(xiang) 。敏敏的母親(qin) 給她安排了相親(qin) ,她有些抵觸,李楠楠便前去做了思想工作。她告訴敏敏,不要介意認識新朋友,可以見一見,不滿意便不答應。敏敏聽了勸,相親(qin) 時遇到了現在的老公,“男孩不浪漫,但很實誠,對敏敏很好。”李楠楠描述道。

  不僅(jin) 同齡人找李楠楠傾(qing) 訴,一些年齡較大的聾啞人士也會(hui) 向李楠楠求助。店裏的聾啞大叔就會(hui) 讓李楠楠去當調解員,大叔的孩子是健全人,常常與(yu) 家裏鬧得不可開交,特別是關(guan) 於(yu) 孩子到底要上學還是要創業(ye) 一事,父子二人分歧極大。李楠楠作為(wei) 中間人,一次又一次勸和,並說服孩子要好好念書(shu) ,繼續上學。

  李楠楠說起自己作為(wei) 中間調解者的身份時,有太多的故事要講。她覺得,很多事情的主要矛盾在於(yu) 溝通,互相不理解就會(hui) 有諸多的問題,特別是聾啞人士,更得“長了嘴”。

  橋梁

  聾啞人士並不需要一份“被施舍”的工作

  李楠楠不僅(jin) 要照顧家人、員工,就連在她父母的朋友麵前,也要架起一座溝通的橋梁,讓這些聾啞人士可以順利與(yu) 健全人交流。她覺得自己就像一個(ge) 小團體(ti) 裏的帶頭人,要時常告訴他們(men) 應該去做什麽(me) 、怎麽(me) 做,就連有關(guan) 方麵下達通知也經常會(hui) 先打電話聯係李楠楠,再由她去分別轉達。

  一次,殘聯通知殘障人士辦理更換最新的殘疾證,需要去醫院做體(ti) 檢。醫院體(ti) 檢中心排著長長的一隊,全是聾啞人士。當他們(men) 看到李楠楠帶著父母到醫院時,瞬間包圍著李楠楠,向她詢問要如何按流程做體(ti) 檢。“那一瞬間,我感覺我就像個(ge) 救星一樣,開始一個(ge) 個(ge) 向他們(men) 解釋流程,比如證件齊全的要去哪裏排隊,證件不齊的要先去填好檔案,不然排隊也是白搭。等我把他們(men) 的材料一個(ge) 個(ge) 看完之後,才開始有條不紊地做體(ti) 檢。因為(wei) 他們(men) 家裏會(hui) 手語的人並不多,不像我的家庭。”李楠楠講道。

  談及學習(xi) 手語,李楠楠認為(wei) 隻要放下手機打字,嚐試著長時間和聾啞人用手語來溝通,就能很快掌握手語。她拿愛人王偉(wei) 鬆舉(ju) 例,他的手語是自學成才,李楠楠從(cong) 不教他手語,而是讓他跟丈母娘聊天。“平時,我們(men) 用手語隻會(hui) 表達生活用語,隻要掌握貼近生活的手勢,就可以用在很多場合之中,這並不是一件困難的事情。”

  由於(yu) 李楠楠身邊圍繞著眾(zhong) 多聾啞人士,曾經有一家工廠想通過她招聘聾啞人士。一開始,李楠楠得知這一消息很開心,認為(wei) 這對於(yu) 聾啞人士來講是很好的就業(ye) 機會(hui) 。而深入了解之後,李楠楠才發現這是一個(ge) “騙局”。當她問及工廠負責人可以提供什麽(me) 樣的薪資待遇、保險或福利等方麵的問題時,對方卻開始含糊其辭。後來,她才明白這家工廠隻是想拿到他們(men) 的殘疾證,達到某些名額標準來為(wei) 單位免稅。而這些殘疾人隻會(hui) 得到一個(ge) 月幾百元的福利,根本沒有真正的工作崗位。李楠楠毫不猶豫地拒絕了這個(ge) 請求,她拒絕這些殘疾人“被利用”。

  她希望,聾啞人士可以像健全人一樣,有自己的生活和工作,用自己的勞動得到合理的工資,聾啞人士不需要一份“被施舍”的工作,“我還會(hui) 繼續把店開下去,不是有那麽(me) 句話嘛——‘自己淋過雨,總想給別人撐把傘(san) ’,希望盡自己的力量去幫助身邊的聾啞人,能多幫一個(ge) 就多幫一個(ge) 。”李楠楠憧憬著。

  文/本報記者 韓世容 供圖/李楠楠

(責編:李雨潼)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