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屆北京十月文學月啟動 打造城市文學金名片
從(cong) 十月文學院本部佑聖寺到梅蘭(lan) 芳大劇院,再到北京天橋藝術中心,北京十月文學月開幕式的場地越來越大,匯聚的文學界和文化界朋友也越來越多。作為(wei) 由北京市委宣傳(chuan) 部等單位主辦,中國作家協會(hui) 、中國圖書(shu) 評論學會(hui) 支持,北京出版集團承辦的一項品牌文學活動,第七屆北京十月文學月以“文學新時代·人民新史詩”為(wei) 主題,自9月初開始,通過近百場優(you) 質文學活動,為(wei) 北京和全國乃至海外的文學愛好者奉獻出一場精彩紛呈的文學盛宴。
9月22日的本屆北京十月文學月啟動現場,迎來了人民藝術家王蒙。盡管已到耄耋之年,但他一直心係青年作家成長,捐出自己的稿費扶持文學新人,“王蒙青年作家支持計劃”應運而生。該計劃每年選出2至3名在過去一年出版或發表重要作品的40歲以下青年作家作為(wei) “年度特選作家”予以扶持。首屆(2021-2022)入選作家是孫頻、渡瀾、鄭在歡。從(cong) 王蒙和鐵凝手中接過特選作家證書(shu) 、獎杯,青年作家鄭在歡激動萬(wan) 分:“我始終相信,文學是有光芒的,講述是有力量的。我會(hui) 繼續寫(xie) 下去,把值得講述的故事講給更多的讀者——為(wei) 了文學所帶來的那些或大或小的改變,為(wei) 了把暖意和亮色帶給更多人。”
作為(wei) 全國文化中心,北京的文學創作一直領風氣之先和風氣之新,一大批作家作品星光熠熠,在不同時期閃耀中國文壇。如何塑造新時代北京形象,是本屆十月文學月“新時代·新北京·新文學”北京文學高峰論壇的核心議題。在9月21日的論壇活動現場,多位專(zhuan) 家學者和青年作家、青年評論家齊聚一堂。北京師範大學教授張清華注意到,新時代的北京書(shu) 寫(xie) 中,自覺聚焦北京曆史文化、當代改革發展經驗的寫(xie) 作正在增多,同時,聚焦重大主題寫(xie) 作風頭正勁,一批自覺以新時代北京書(shu) 寫(xie) 為(wei) 己任的青年作家正在茁壯成長。特別是一大批剛剛走出大學校門的“90後”青年作家的寫(xie) 作,呈現出奇異多彩、風格多元的特點,為(wei) 新時代北京故事增添了全新要素。清華大學教授格非認為(wei) ,把熟悉的東(dong) 西重新變得陌生是作家的工作。新時代北京書(shu) 寫(xie) 要通過文學的描繪,重新把動詞、名詞、形容詞裏麵本來就蘊含的巨大力量激發出來,而不是讓它變得概念化。“這是從(cong) 技法、手法、敘事上對作家提出的新挑戰和新任務。”“90後”青年作家李唐是北京人,他從(cong) 自己居住的勁鬆地區入手,挖掘這裏的前世今生,寫(xie) 出了一部以1918年五四運動前夕為(wei) 背景的長篇小說《上京》。李唐說:“2019年我才第一次嚐試北京題材的寫(xie) 作,因為(wei) 之前沒有找到書(shu) 寫(xie) 的切入點。寫(xie) 作者都知道北京是一個(ge) 曆史時空疊加的城市。北京城可能並不隻有一座,而是有許多座,它們(men) 相互疊加在一起,構成了如今北京的樣貌。”
北京也是國際交往中心,用文學講好北京故事,是講好中國故事的題中應有之義(yi) 。十月文學月期間,2022“北京作家日”啟動,助推北京文學走出去。圍繞“北京文學,讓世界看到;北京作家,與(yu) 世界對話”主題,活動邀請北京作家和來自世界十餘(yu) 個(ge) 國家的漢學家和海外出版機構的代表,通過“譯·北京——世界的北京文學”“閱·北京——漢學家分享北京故事”“讀·北京——北京作家朗讀名篇名作”“訪·北京——作家與(yu) 漢學家體(ti) 驗北京”等活動,采用24小時大聯播的形式,助力更多優(you) 秀北京文學作品走向世界。十月文學月期間還舉(ju) 辦了“文學之橋連五洲”詩歌朗讀活動暨首屆全球華僑(qiao) 華人青少年征文活動以及作家阿來“五個(ge) 一工程”獎獲獎作品《雲(yun) 中記》阿拉伯語版簽約儀(yi) 式。
本屆十月文學月也是文學愛好者的節日,一係列大眾(zhong) 文化活動點亮市民文化生活。“北京紅色地標經典作品大家讀”全民閱讀係列活動、《穆斯林的葬禮》複刻手稿及版本展、《林徽音先生年譜》分享會(hui) 、萬(wan) 方《乖呀乖》新書(shu) 分享會(hui) 、張莉主編新書(shu) 《散文中的北京》首發式等,讓京城文學氣氛日益濃厚。(張鵬禹 黃雨寒)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