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即時新聞 > 時政

【走進縣城看發展】貴州湄潭:小城茶香飄

發布時間:2022-09-30 10:47:00來源: 光明網-《光明日報》

  【走進縣城看發展】

  光明日報記者 呂慎 陳冠合 光明日報通訊員 周名丁

  到過貴州省湄潭縣的遊客都會(hui) 發現這座小城不一般:街道幹淨整潔、車輛禮讓行人、商販擺攤有序、雕塑景觀隨處可見。湄潭人會(hui) 自豪地介紹說:“我們(men) 的GDP雖然不算高,可老百姓的幸福感很強!”藏富於(yu) 民的秘訣就在茶葉裏。

  湄潭縣“高海拔、低緯度、多雲(yun) 霧、無汙染”,特別適宜茶樹生長。抗戰時期,浙江大學西遷湄潭7年,教授們(men) 引進了西湖龍井等優(you) 質茶種,改進了本地茶種,培育出了名揚天下的湄潭翠芽等名品。

  黨(dang) 的十八大以來,茶鄉(xiang) 湄潭緊緊抓住高質量發展的曆史機遇,上下遊發力,產(chan) 業(ye) 鏈聯動,農(nong) 文旅融合,以茶產(chan) 業(ye) 帶動社會(hui) 經濟發展,走出了富裕文明的發展新路。

  中秋剛過,在湄潭縣複興(xing) 鎮隨陽山村,綠浪起伏的茶園生意盎然。收完最後一茬秋茶,茶葉種植大戶顏學彥掰著手指給記者算他今年的收獲:“我家有13畝(mu) 茶園,今年利潤有20多萬(wan) 元。”

  因茶而富,因茶而美,因茶而興(xing) 。湄潭舉(ju) 全縣之力發展茶產(chan) 業(ye) ,先後建成標準化生態茶園60多萬(wan) 畝(mu) 。15畝(mu) 以上連片茶園基地就有3600個(ge) ,分布在15個(ge) 鎮(街道),從(cong) 業(ye) 人口38萬(wan) 多人。2021年全縣茶業(ye) 綜合收入167.09億(yi) 元,農(nong) 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的50%以上來自茶產(chan) 業(ye) 。

  湄江街道核桃壩村黨(dang) 總支副書(shu) 記羅貴林帶記者來到村裏的七味茗香茶葉進出口公司。隻見庫房裏封好的20噸紅茶貼著出口巴基斯坦的標簽。公司董事長黃大燦介紹,他們(men) 的產(chan) 品現在主要銷往“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出口量在2000噸左右,今年產(chan) 值大約1億(yi) 元。

  在縣城的另一頭,栗香茶業(ye) 有限公司綠茶香氣製造中心裏,工人們(men) 正在打包裝箱的是發往馬來西亞(ya) 的綠茶。這批貨發出後,栗香茶業(ye) 的出口額就突破了1000萬(wan) 美元。

  栗香茶業(ye) 公司行政專(zhuan) 員彭羽賢介紹,作為(wei) 貴州百強民營企業(ye) ,公司陸續建起了長期穩定的茶園基地30000餘(yu) 畝(mu) ,直接惠及茶農(nong) 8000餘(yu) 人,實現了農(nong) 戶增收、企業(ye) 增效、財政增稅。

  湄潭縣在不斷拓展延伸茶產(chan) 業(ye) 鏈的同時,力推茶產(chan) 業(ye) 集群式發展。目前,全縣有茶葉加工企業(ye) 725家,占貴州省茶企的12.6%,其中國家級龍頭企業(ye) 4家、省級龍頭企業(ye) 24家。

  “農(nong) 忙時采茶,農(nong) 閑時演出,根本沒時間玩手機。潛移默化影響下,孩子們(men) 也都很陽光向上。”湄潭縣抄樂(le) 鎮落花屯的茶農(nong) 江興(xing) 燕,講起家庭教育頭頭是道。落花屯社區黨(dang) 總支書(shu) 記吳孝強說,社區聘請專(zhuan) 業(ye) 老師普及演藝文化,村民有了才藝,遊客來得多了,不僅(jin) 產(chan) 業(ye) 發展了,鄉(xiang) 風民風也越來越文明。

  素有“雲(yun) 貴小江南”之稱的湄潭,山清水秀、風景迷人、森林覆蓋率達66.1%。當地走茶旅融合發展道路,茶區裏有自行車道109公裏、健身步道125.5公裏、民宿432家,打造了中國茶海、翠芽27°等一批自然景觀和天下第一壺、貴州茶文化生態博物館、中國現代茶工業(ye) 遺跡博物館等一批人文景觀,“茶海湄潭”的旅遊品牌叫響全國。

  今年6月15日,湄潭縣人民法院茶產(chan) 業(ye) 環境保護法庭揭牌,這是全國首個(ge) 茶產(chan) 業(ye) 環境保護法庭。

  湄潭縣委副書(shu) 記、縣長遊海燕表示:“我們(men) 堅守發展和生態兩(liang) 條底線,統籌推進茶文化、茶科技、茶產(chan) 業(ye) 協同發展,向世人奉獻‘有故事、有味道、有內(nei) 涵、有文化’的‘四有好茶’。”2020年、2021年湄潭連續兩(liang) 年榮獲“全國茶業(ye) 百強縣”第一名,2021年茶葉綜合產(chan) 值突破167億(yi) 元,茶農(nong) 直接收益突破40億(yi) 元。

(責編:李雨潼)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