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即時新聞 > 時政

失傳70餘年 獨龍族傳統草木染織技藝“複活”

發布時間:2022-09-30 10:58:00來源: 新華社

  我國獨龍族傳(chuan) 統蕁麻染織技藝近日通過搶救保護,成功恢複了紅、黃、綠等6種顏色的純天然染布法。這意味著失傳(chuan) 70餘(yu) 年的獨龍族傳(chuan) 統草木染織技藝“複活”。

  雲(yun) 南省貢山縣獨龍族手工藝協會(hui) 會(hui) 長曾劍君說,獨龍族傳(chuan) 統蕁麻染織技藝已經失傳(chuan) 70年以上,早期染料配方流失,染布技藝流失。今年4月,貢山縣民宗局啟動世居少數民族傳(chuan) 統技藝搶救與(yu) 保護項目。貢山縣獨龍族手工藝協會(hui) 聘請相關(guan) 專(zhuan) 家和獨龍族群眾(zhong) 一起,通過一係列實驗,探索恢複失傳(chuan) 的獨龍族傳(chuan) 統蕁麻染織技藝。

  “目前已初步完成蕁麻獨龍毯傳(chuan) 統草木染色的資料收集和材料采集,成功找到了紅色、黑色、藍色、綠色、黃色、茶色染料,正在進行紫色、灰色、棕色等顏色的浸染實驗。”曾劍君說,傳(chuan) 統染料就地取材於(yu) 生長在獨龍江峽穀的核桃、黃連等植物,這些草木染料不僅(jin) 可以染獨龍毯,還可以染手帕、絲(si) 巾等產(chan) 品。

  獨龍族是我國28個(ge) 人口較少民族之一,全國約有7000人,其中有4200多人主要聚居在雲(yun) 南省貢山縣獨龍江鄉(xiang) 。獨龍毯結實耐磨、使用方便,是當地家家戶戶必不可少的物品,如今已經成為(wei) 幫助當地群眾(zhong) 增收致富的旅遊產(chan) 品。(趙珮然)

(責編:李雨潼)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