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善性侵違法犯罪人員從業限製,織密未成年人法治保護網
作者:王鍾的
9月27日,天津市人大常委會(hui) 修訂通過《天津市未成年人保護條例》,自11月1日起施行。對於(yu) 社會(hui) 關(guan) 注的校園性侵害問題,《條例》規定:學校應當建立預防校園欺淩和預防性侵害、性騷擾未成年人的工作製度,不得聘用有性侵害、性騷擾違法犯罪記錄的人員。
經過多年討論、醞釀和探索,性侵違法犯罪人員從(cong) 業(ye) 限製製度在各地逐步落地。2016年,上海市閔行區檢察院在辦理一起教師強製猥褻(xie) 女學生案時,為(wei) 了阻斷該名教師利用職業(ye) 便利再次實施犯罪,向法院提出從(cong) 業(ye) 禁止的量刑建議。法院采納該意見,決(jue) 定自刑罰執行完畢之日起三年內(nei) 禁止被告從(cong) 事教育相關(guan) 工作。這也成為(wei) 全國首例在未成年人保護領域檢察院建議法院判處從(cong) 業(ye) 禁止的案件。
2020年,最高人民檢察院、教育部、公安部聯合下發《關(guan) 於(yu) 建立教職員工準入查詢性侵違法犯罪信息製度的意見》,提出在認定教師資格前,教師資格認定機構應當對申請人員進行性侵違法犯罪信息查詢等規定。
2021年6月1日,修訂後實施的未成年人保護法規定:密切接觸未成年人的單位招聘工作人員時,應當向公安機關(guan) 、人民檢察院查詢應聘者是否具有性侵害、虐待、拐賣、暴力傷(shang) 害等違法犯罪記錄;發現其具有前述行為(wei) 記錄的,不得錄用。
不難看出,涉性侵害違法犯罪人員從(cong) 業(ye) 限製製度,經曆了從(cong) 個(ge) 案應對到普遍實施的過程,法律保障程度不斷提升。《天津市未成年人保護條例》正是對未成年人保護法等上位法的落實與(yu) 遵循。查閱相關(guan) 新聞,可以發現類似要求在很多地方推廣展開,為(wei) 預防校園性侵害違法犯罪提供了製度支撐和法治保障。
司法部門提供的數據顯示,性侵未成年人犯罪中熟人犯罪比例相對較高,有性犯罪前科者再次犯罪比例相對較高。從(cong) 預防犯罪的角度來說,限製有“案底”人員進入密切接觸未成年人的行業(ye) 和機構,是對未成年人必要而切實的保護。尤其在學校、幼兒(er) 園等未成年人活躍的場所,如果縱容有性侵違法犯罪記錄的人員活動,甚至擁有一些管理未成年人的權力,就在無形中為(wei) 其再度實施性侵違法犯罪提供了便利。
值得注意的是,涉性侵害違法犯罪人員從(cong) 業(ye) 限製的對象範圍也在不斷完善,讓保護未成年人的法網越來越密。比如,一開始人們(men) 更多注意到學校擁有正式編製的教師,因此限製相關(guan) 人員獲得教師資格和從(cong) 教機會(hui) 。但是,後來更多人意識到,學校裏的工作人員都有可能實施性侵違法犯罪行為(wei) ,包括而不限於(yu) 學校的保安、清潔工等臨(lin) 聘人員,因此任何有可能接觸未成年人的工作崗位都適用於(yu) 從(cong) 業(ye) 限製。此外,除了學校和幼兒(er) 園,對未成年人負有監護、收養(yang) 、看護、教育、醫療之責的行業(ye) ,都應當被納入從(cong) 業(ye) 限製製度之中。
在從(cong) 業(ye) 限製的時間年限上,可以發現各地也正逐步從(cong) 短年限變為(wei) 長年限,直至“終身禁業(ye) ”。這並非不給相關(guan) 違法犯罪人員改過自新、重新融入社會(hui) 的機會(hui) ,隻要真心悔過,相關(guan) 人士仍然可以憑借自己的職業(ye) 技能找到謀生機會(hui) 。但是,在未成年人保護方麵容不得馬虎大意,隻要有一絲(si) 改善安全的機會(hui) ,製度之網就有理由織緊織密。隨著這項製度的完善與(yu) 推廣,也對存有違法犯罪心思者更嚴(yan) 肅的警示,讓他們(men) 更充分地意識到侵害孩子的法律後果。
實施涉性侵害違法犯罪人員從(cong) 業(ye) 限製,經曆了地方探索到全國推廣的過程。如今,在各地實踐的基礎上,也有必要吸收試點探索的經驗,實現全國“一盤棋”,統一限製從(cong) 業(ye) 的範圍、條件、措施,防止一些人利用地區規定差異“鑽空子”。在有條件的基礎上,對於(yu) 可能密切接觸未成年人的外籍人員,也要嚴(yan) 把職業(ye) 準入關(guan) 。
隨著實踐經驗日益豐(feng) 富,製度不斷完善,在校園、幼兒(er) 園、托兒(er) 所、兒(er) 童醫院等未成年人聚集的場所,將打造更加安全、嚴(yan) 密、妥當的未成年人保護環境,讓孩子無憂無慮地成長,讓廣大家長放心,讓社會(hui) 上關(guan) 愛未成年人的所有人安心。(王鍾的)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