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大代表風采】武鋼:風電事業的追夢者
【二十大代表風采】
光明日報記者 王藝釗 李慧
窗邊風聲呼嘯,眼前扇葉飛旋。乘火車沿蘭(lan) 新線進入新疆,途徑達阪城附近,巨大的“風車之陣”映入眼簾。
這是新疆達阪城風力發電廠,也是黨(dang) 的二十大代表、新疆金風科技股份有限公司黨(dang) 委書(shu) 記、董事長武鋼事業(ye) 開始的地方。
“我的奮鬥曆程,與(yu) 祖國風電事業(ye) 的發展壯大緊緊相連。”武鋼說。1987年,不滿30歲的武鋼從(cong) 一名教師轉行來到風電領域,接任達阪城風電場場長。
彼時,中國風電事業(ye) 剛剛起步,雖然身為(wei) 場長,但電氣、液壓、機械……涉及風機的每一項技術武鋼都要親(qin) 力親(qin) 為(wei) 。那時候,爬風機是他每天的必修課,一次次的攀爬加深了他對這個(ge) “大風車”的了解。
“當時,我國大部分風機都依靠進口,價(jia) 格高、故障率高、維修成本也高,處處受製於(yu) 人。”這種現狀深深刺激著武鋼,他暗下決(jue) 心,一定要造出國產(chan) 化風機。
在消化吸收國外先進技術的基礎上,武鋼帶領團隊率先開啟了國產(chan) 風機的研製,國家也將這項研究列入“九五”科技攻關(guan) 項目。研製過程中,他引進和翻譯了大量外文技術資料,審核了上千張設計圖紙,進行了無數次的組裝、調試與(yu) 運行。
功夫不負有心人,1998年首台國產(chan) 600千瓦風機在達阪城風電場投入運行,整機性能和引進的風力發電機組相當,達到國內(nei) 領先水平,這一項目也獲得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在武鋼帶領下,企業(ye) 風機國產(chan) 化腳步逐漸加快:首台機組下線時僅(jin) 有33%的國產(chan) 化率,到第10台下線時,風機國產(chan) 化率已達96%。2005年,金風科技研製出1.2兆瓦直驅永磁風力發電機。這是國內(nei) 第一台具有自主知識產(chan) 權的兆瓦級風機,使我國風機製造實現了從(cong) 模仿跟隨到自主突破的跨越。
今年5月,金風科技全新一代中速永磁平台產(chan) 品首台樣機在甘肅瓜州柳園成功完成安裝,該機組的最大葉輪直徑達191米,再次刷新全球陸上已安裝風電機組的最大葉輪直徑紀錄。
起於(yu) 風,但不止於(yu) 風。武鋼團隊的目光從(cong) 陸地延伸到了海上。近年來,金風科技助力福建三峽海上風電產(chan) 業(ye) 園區成為(wei) 全國首個(ge) 可再生能源“碳中和”工業(ye) 園區,幫助位於(yu) 福建平潭海峽的世界最長公鐵兩(liang) 用大橋用上海上風電……“2021年我們(men) 交付了250萬(wan) 千瓦的海上風電裝備,還為(wei) 越南提供了風電裝備。”武鋼說。
2022年,金風科技全球累計裝機超過4.5萬(wan) 台,容量超89吉瓦,業(ye) 務遍布全球38個(ge) 國家和地區。企業(ye) 連續7年保持全球風電裝備行業(ye) 市場前三位,已申請5900餘(yu) 項國內(nei) 外專(zhuan) 利,參與(yu) 31項國際標準和330項國內(nei) 標準編製修訂。
“黨(dang) 的二十大召開在即,作為(wei) 一名黨(dang) 代表,我將矢誌不移謀創新,通過技術創新和產(chan) 業(ye) 推動,讓更多人享受綠色低碳美好生活,為(wei) 國家優(you) 化能源結構、實現‘雙碳’目標貢獻力量。”麵對未來,武鋼信心滿滿。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