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即時新聞 > 時政

作家把人民高高舉起

發布時間:2022-10-12 10:42:00來源: 光明網-《光明日報》

  作者:範玉剛(山東(dong) 大學特聘教授)

  時代是文藝繁榮發展的廣闊舞台,新時代新征程是當代中國文藝的曆史方位。在新時代,伴隨社會(hui) 生產(chan) 力高度發達、人民物質生活豐(feng) 裕、精神生活需求旺盛的現實境遇,文學發展日益呈現多姿多彩、蓬勃向上的新氣象,越來越成為(wei) 時代的表征,文學與(yu) 人的精神關(guan) 聯越來越密切,越來越在高揚文藝的人民性中以文立心、以文鑄魂,把文藝創造鐫刻在民族複興(xing) 的豐(feng) 碑上。

  刻畫一係列有時代風範和生命境界的英雄形象

  黨(dang) 的十八大以來,文學在砥礪奮進中日益摒棄某種程度的浮躁和關(guan) 注杯水風波的“小我”,擁有了“眼納千江水、胸起百萬(wan) 兵”的時代豪情,自覺把藝術創作和人生追求同國家前途、民族命運緊密相連,全方位、全景式展現新時代的恢宏氣象,在與(yu) 時代同頻共振中昂首闊步走在高揚人民性的文藝道路上。

  熱情謳歌時代、擁抱時代,新時代文學創作自覺向著豐(feng) 富多彩的社會(hui) 生活敞開、向著14億(yi) 人民磅礴奮鬥的偉(wei) 大實踐敞開,從(cong) 時代之變、中國之進、人民之呼中萃取題材、提煉主題,飽含創造中華民族新史詩的雄心壯誌。

  全麵建成小康社會(hui) 、脫貧攻堅是中華民族偉(wei) 大複興(xing) 進程中的重要環節,是中國曆史乃至世界文明史上值得大書(shu) 特書(shu) 的重大事件,是中國共產(chan) 黨(dang) 領導人民所取得的彪炳千秋的偉(wei) 業(ye) 之一。新時代的文學創作以如椽之筆描繪了這一時代壯舉(ju) ,展現了億(yi) 萬(wan) 人民改天換地的磅礴實踐,在對時代精神的文學書(shu) 寫(xie) 中湧現一大批聚焦時代主題的優(you) 秀作品。如陳毅達的《海邊春秋》、趙德發的《經山海》、李迪的《十八洞村的十八個(ge) 故事》、老藤的《戰國紅》、歐陽黔森的《江山如此多嬌》、紀紅建的《鄉(xiang) 村國是》、章泥的《迎風山上的告別》等。這些作品,在字裏行間以文學性的審美凝練表達宏大主題,在細節的描摹中抽象出哲思內(nei) 核,豐(feng) 富了生活體(ti) 驗與(yu) 藝術表達。這些作品還依托脫貧攻堅實踐,刻畫了一係列有時代風範和生命境界的英雄形象,以文學的方式回應了時代主題,激發了讀者的民族自豪感和禮敬英雄的時代精神,煥發出昂揚奮進的精神力量。

  如《迎風山上的告別》著力以文學的力量激發脫貧意誌,在有限的時空內(nei) 塑造了多位有個(ge) 性的人物,寫(xie) 出了人性的善良和溫暖,更襯出了生活真實。《經山海》樸素地描繪了日常扶貧工作的艱辛、組織動員的不易、人性之間的碰撞,直麵現實問題,在反思中領悟和書(shu) 寫(xie) 扶貧的初心。季棟梁在創作《西海固筆記》時雙腳“踩進生活的泥土裏”,先後40次深入西海固進行采訪調研,積累了大量一手資料。老藤的《戰國紅》巧妙運用瑪瑙精品“戰國紅”的審美意象,作為(wei) 高尚情操和扶貧丹心的表征,也是貧困村“小康夢”的象征,烘托出脫貧攻堅既要去除物質貧窮之根,更要激勵人性尊嚴(yan) 的精神成長,從(cong) 而把對時代的思考引向曆史深處,實現了文藝對時代風氣的引領。

  新時代的文學創作表明,作家要以創作優(you) 秀作品為(wei) 安身立命之本,優(you) 秀文學作品除了是好的作品、美的藝術之外,還擁有一種直抵人心的精神力量,培根鑄魂,為(wei) 築牢中華民族強起來的精神根基貢獻力量。

  塑造有情有義(yi) 、堅韌擔當、善良正直的中國人形象群體(ti)

  文學的成長離不開人民的滋養(yang) 。作家隻有高揚文學的人民性,在創作中自覺深入生活、紮根人民,把心、情、思沉到人民之中,才能贏得人民的喝彩和認同。包括文學在內(nei) 的當下中國的一切社會(hui) 實踐活動都是為(wei) 了人民,為(wei) 了每一個(ge) 具體(ti) 的中國人,即以人民的目的為(wei) 目的,以人民的追求為(wei) 追求。黨(dang) 的十八大以來,廣大文學工作者自覺堅持以人民為(wei) 中心的創作導向,在文學創作時越來越注重把人民放在心中最高位置,把人民是否滿意視為(wei) 檢驗藝術的最高標準,推出了一係列既滿足多樣化文化需求又增強人民精神力量的文學作品。

  《戰國紅》的創作耗盡了老藤多年的生活積累,包括其掛職鍛煉的人生收獲。李迪創作的《十八洞村的十八個(ge) 故事》是他在生活現場浸泡、汲取人民偉(wei) 大創造力的產(chan) 物。陳彥的長篇小說《裝台》《主角》聚焦普通勞動者,在寫(xie) 活小人物的生活本真中蘊藏著大情懷,書(shu) 寫(xie) 了他們(men) 飽滿而豐(feng) 富的精神世界。

  正是作家把人民高高舉(ju) 起才贏得了大眾(zhong) 口碑,是人民給了作家榮譽。梁曉聲的長篇小說《人世間》多角度、多方位、多層次描寫(xie) 了中國社會(hui) 的巨大變遷,寫(xie) 出了平民子弟的人生艱辛和精神成長史,以真實和厚重贏得了讚譽。茅盾文學獎的授獎辭寫(xie) 道:“在《人世間》中,梁曉聲講述了一代人在偉(wei) 大曆史進程中的奮鬥、成長和相濡以沫的溫情,塑造了有情有義(yi) 、堅韌擔當、善良正直的中國人形象群體(ti) ,具有時代的、生活的和心靈的史詩品質。他堅持和光大現實主義(yi) 傳(chuan) 統,重申理想主義(yi) 價(jia) 值,氣象正大而情感深沉,顯示了審美與(yu) 曆史的統一、藝術性與(yu) 人民性的統一。”《人世間》藝術而雄辯地展現了平民百姓向往美好生活的人生努力和社會(hui) 發展的曆史進步,抒寫(xie) 了人世間樸素的情感追求,以及在人生跌宕起伏中的價(jia) 值守護,由其改編的電視劇成為(wei) 文化領域的“爆款”產(chan) 品,引發全民的情感激蕩與(yu) 共鳴。

  這表明,作家隻有同人民一道感受時代的脈搏和個(ge) 人出彩的機會(hui) ,其創作就有了靈魂重量和精神品格,具有了深刻雋永的審美格調,充盈著一種情透紙背的精神力量。

  在黨(dang) 的百年奮鬥史中,文學從(cong) 未缺席民族複興(xing) 的重要曆史時刻,作家在時代變革中從(cong) 來沒有失語。文學不僅(jin) 是時代的忠實記錄者,為(wei) 時代畫像、為(wei) 時代立傳(chuan) 、為(wei) 時代明德,更善於(yu) 發時代之先聲,為(wei) 時代進步鼓與(yu) 呼,為(wei) 人類文明貢獻思想觀念和精神力量。邁入新時代,文學創作堅定地走在通向藝術高峰的通途中,無論是講述英模故事的《大河初心》《一個(ge) 女孩朝前走》,反映科技創新的《中國北鬥》《中國天眼》,還是書(shu) 寫(xie) 偉(wei) 大抗疫精神的《致敬英雄》《大戰“疫”》,展現2022年北京冬奧會(hui) 籌備盛況的《中國冬奧》……作家們(men) 從(cong) 生活的靜水深流中洞察時代的波瀾壯闊,從(cong) 現實的紛繁複雜中辨析曆史大趨勢。他們(men) 創作的優(you) 秀作品從(cong) 不同角度、不同側(ce) 麵凸顯了新時代的卓越成就,讓那些有尊嚴(yan) 地捍衛著內(nei) 心信念、執著追求美好生活的人們(men) 成為(wei) 文學的主角,以史詩性的深廣目光注視著經曆巨變的中國人的生活與(yu) 心靈。

(責編:李雨潼)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