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即時新聞 > 時政

產業興旺鋪就幸福路

發布時間:2022-10-12 10:47:00來源: 經濟日報

  西藏自治區政府新聞辦最新數據顯示,黨(dang) 的十八大以來,西藏“三農(nong) ”發展步入曆史最好時期,農(nong) 牧業(ye) 綜合生產(chan) 能力處於(yu) 曆史最好水平,農(nong) 牧區發展活力得到明顯增強,農(nong) 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連年保持兩(liang) 位數增長,連續7年全國增速第一。

  在昌都市察雅縣,蘋果產(chan) 業(ye) 已成為(wei) 當地農(nong) 牧民增收致富的重要渠道。察雅縣農(nong) 業(ye) 農(nong) 村局局長謝東(dong) 介紹,察雅縣今年蘋果產(chan) 量預計380餘(yu) 噸,銷售額達400萬(wan) 元。

  56歲的鄧增是察雅縣卡貢鄉(xiang) 的蘋果種植大戶。隨著國家各項惠農(nong) 政策出台,從(cong) 上世紀90年代就開始種植蘋果的他不斷擴大規模。如今,他的果園已有20多畝(mu) ,每年收入有三四十萬(wan) 元。他還帶動村裏29戶建檔立卡戶一起種植,每戶每年平均增收2萬(wan) 元到5萬(wan) 元。“依靠蘋果種植,我們(men) 走上了致富路。抓住鄉(xiang) 村振興(xing) 的機遇,我們(men) 要把產(chan) 業(ye) 發展得更好,把鄉(xiang) 村建設得更美。”鄧增說。

  日喀則市拉孜縣紮西宗鄉(xiang) 利民民族手工業(ye) 加工農(nong) 民專(zhuan) 業(ye) 合作社裏,工人們(men) 忙著編織卡墊、縫製藏裝、製作藏毯。“這份工作讓我學會(hui) 了縫紉技能,每個(ge) 月還有3000多元工資,方便就近照顧家裏,我十分滿意。”家住明瑪村的米瑪一邊踩著縫紉機一邊說。

  就業(ye) 是最大的民生。除了因地製宜扶持發展合作社,拉孜縣還充分發揮“勞務派遣公司+勞務輸出合作社+村居勞務經紀人”的作用,拓展優(you) 化勞務輸入輸出雙向對接平台,幫助農(nong) 牧民實現轉移就業(ye) 。

  近年來,西藏多措並舉(ju) 促進農(nong) 牧民就業(ye) ,2021年農(nong) 牧民轉移就業(ye) 69.3萬(wan) 人,勞務收入達58.1億(yi) 元,比2012年增長2.14倍。

  在林芝市米林縣派鎮索鬆村,村民尼瑪的家庭旅館有68個(ge) 床位。僅(jin) 今年桃花季,旅館的收入就達10多萬(wan) 元。黨(dang) 的十八大以來,林芝旅遊業(ye) 蓬勃發展,農(nong) 牧民通過參與(yu) 家庭旅館運營、旅遊項目建設、旅遊商品生產(chan) 等方式吃上了“旅遊飯”,拓寬了致富途徑。西藏自治區旅遊發展廳的數據顯示,截至2021年底,西藏全區鄉(xiang) 村旅遊累計接待1274.11萬(wan) 人次,實現旅遊收入15.87億(yi) 元,帶動6.45萬(wan) 農(nong) 牧民就業(ye) 。

  無論是發展種植業(ye) 、合作社務工,還是參與(yu) 旅遊業(ye) ,10年來,依靠黨(dang) 和國家的好政策,西藏農(nong) 牧民走上了致富路,日子越過越紅火。2021年,西藏農(nong) 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達到16935元,是2012年的2.97倍。農(nong) 牧民生產(chan) 生活條件明顯改善,實現了從(cong) 水桶到水管、從(cong) 油燈到電燈、從(cong) 土路到油路、從(cong) 氈房到樓房、從(cong) 外出務工到就近就便就業(ye) 的巨大改變,顯著增強了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代 玲)

(責編:李雨潼)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