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即時新聞 > 時政

湖南工商大學:交叉融合培養數智型管理人才

發布時間:2022-10-12 10:44:00來源: 光明網-《光明日報》

  光明日報記者 禹愛華 光明日報通訊員 曾晶

  傍晚,湖南工商大學科技樓的實驗室燈光明亮,徐雪鬆教授正在通過雨課堂智慧教學軟件,線上線下同步開展電子商務數字化運營實踐課程教學。

  教學過程中,徐雪鬆給出天貓商超的某店鋪實際運營數據後問:“該店鋪去年4季度銷售額下降,請問哪裏出了問題?”

  麵對滿屏的數據,學生們(men) 一時不知所措。緊接著,徐雪鬆通過寫(xie) 入幾行代碼,構建出該店鋪數字化運營一站式全景圖,全麵可視化呈現了產(chan) 品矩陣、用戶數據、標簽畫像、營銷趨勢等信息,顯示出人工智能的強大數據分析能力。學生們(men) 感慨:“大數據原來可以這樣玩!”

  多年來,湖南工商大學主動適應數字經濟對管理本科人才培養(yang) 的新要求,新工科和新商科深度融合,將大數據、人工智能等數字技術全麵融入管理類本科人才培養(yang) ,在動態調整人才培養(yang) 目標、激發師生內(nei) 生學習(xi) 動力、匯聚校內(nei) 外教學資源等多個(ge) 維度實施改革,為(wei) 管理類本科人才培養(yang) 的高質量發展賦予新動能、探索新路徑。

  在數智化轉型的浪潮中,會(hui) 計專(zhuan) 業(ye) 的畢業(ye) 生麵臨(lin) 數智化技術的衝(chong) 擊更大。這直觀表現在傳(chuan) 統核算型會(hui) 計崗位正在快速減少,而財務大數據決(jue) 策分析、財務共享服務、財務機器人等相關(guan) 領域的崗位顯著增加。

  為(wei) 此,學校開設了“數智財會(hui) ”微專(zhuan) 業(ye) ,將大數據、人工智能技術融入會(hui) 計專(zhuan) 業(ye) 應用場景的交叉融合課程。學生通過學習(xi) ,既夯實了專(zhuan) 業(ye) 基礎,又掌握了很多前沿信息技術。在會(hui) 計核算、財務分析和管理決(jue) 策中熟練運用這些信息技術,將極大提高工作效率,創造更多價(jia) 值。

  “作為(wei) 一名會(hui) 計專(zhuan) 業(ye) 的學生,我了解到當前新技術、新產(chan) 業(ye) 的發展對會(hui) 計行業(ye) 和人才需求產(chan) 生了很大的衝(chong) 擊,如果不能盡快提升自己的‘數智’技術水平,使自己的專(zhuan) 業(ye) 能力適應當前社會(hui) 的需求,就可能在未來激烈的競爭(zheng) 中被淘汰。微專(zhuan) 業(ye) 的學習(xi) ,讓我更加有信心麵對今後的職場競爭(zheng) 。”選修了“數智財會(hui) ”微專(zhuan) 業(ye) 的朱成龍自信滿滿地說。

  在夏季小學期裏,學校集聚優(you) 質教學資源,開辦“數智化人才技術訓練營”。該訓練營時間為(wei) 期27天,分為(wei) 初級、中級和高級班三個(ge) 層次,共招收了來自全校21個(ge) 學院的196名同學。通過係統講授數理統計、大數據分析、人工智能技術等基礎理論知識,培養(yang) 學生Python編程、NumPy科學計算、深度學習(xi) 實戰、人工智能應用、智能語音識別等綜合應用能力,全程參與(yu) “從(cong) 0到1”企業(ye) 級項目案例開發過程。學生通過課程學習(xi) ,製作學術海報,收獲滿滿。

  在新零售虛擬現實技術湖南省重點實驗室,VR眼鏡、腦電接收器、皮電測量儀(yi) 等整齊擺放著,有時還能看到穿戴著這些設備“全副武裝”的學生。為(wei) 了更好地讓學生感受新零售的場景,實驗室還建設了一個(ge) 小零售門店。學生可在這裏體(ti) 驗虛擬線上大型商超門店購物,感受新零售的魅力。借助穿戴設備和人工智能,學生可實現店麵人流軌跡分析、區域人流分布熱點分析、消費者購物意願預測。

  學校還與(yu) 上海外國語大學、西南財經政法大學等聯合發起並創建數智型管理人才培養(yang) 聯盟,建成《商務數據分析》等40餘(yu) 門管理類核心課程、120餘(yu) 個(ge) 產(chan) 業(ye) 前沿案例,推進數智型管理類專(zhuan) 業(ye) 教學資源共建共享,助力數智型管理人才培養(yang) 。

  “數字技術創新應用向更大範圍、更高層次和更深程度拓展,我國數字經濟紅利將進一步釋放。”中國工程院院士、湖南工商大學黨(dang) 委書(shu) 記陳曉紅表示,必須掌握新一輪技術變革對數字化人才需求的大趨勢,回應新技術、新產(chan) 業(ye) 、新業(ye) 態、新模式的發展需求,按照交叉融合的思路,搶占數字化人才高地。

 

(責編:李雨潼)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